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乳腺癌診療上海已達發達國家水準,邵志敏:乳腺癌將逐漸成為一種「老年病」

今天上午,相關發布會傳出消息:當前,上海乳腺癌發病率為76-78/10萬人。歷經十年探索研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沈鎮宙教授、邵志敏教授領銜的臨床科研團隊,正將乳腺癌從曾經的「絕症」轉化成一種「慢病」。10年前上海乳腺癌發病中位年齡為45歲,如今中位年齡為50歲。邵志敏預計,未來我國乳腺癌將逐步像歐美國家般成為一種「老年病」。

我國一半患者發生在絕經期前

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團隊發現,我國乳腺癌發病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4歲之間,乳腺癌診斷的平均年齡比西方女性更年輕。專家對此表示,「我國患者一半以上發生在絕經期前,歐美國家基本都發生在絕經期後,這意味著乳腺癌對我國社會及家庭帶來更大影響。」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為78%,而同一時期美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是84%。20年來,上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獲得了極大提升。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5年期間,腫瘤醫院出院0期至III期患者20085例,5年無病生存率為85.5%。統計發現,乳腺癌原位癌5年總生存率高達97.9%,只需手術、無需後續放化療,便能治癒;乳腺癌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別為75%和61%。這一診療水準已達歐美髮達國家水準。僅從腫瘤醫院樣本來看,10年前中晚期患者佔比70%,而今早期患者佔比70%。專家表示,但相比歐美國家的0-1期患者佔比70%,我國早期診斷普及率的太空還很大。

不盲目推崇「歐美篩查標準」

乳腺癌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診斷、早期發現對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既往歐美乳腺癌指南認為,女性50歲起每年接受一次X光檢測是早期篩查乳腺癌的標準。邵志敏教授說,東方女性乳腺腺體組織多,形態偏小等特點,僅憑X光可能會漏診一些患者,為此,團隊在全國首次提出中國女性乳腺癌早期篩查應採用「超音波聯合X光」的方式。

記者了解到,10年前,團隊聯合上海疾病控制中心指導實施上海七寶社區女性乳腺普查。針對適齡女性共完成14464例女性乳腺腫瘤篩查,創新性地聯合「體檢、超音波和X光」,使早期診斷率提高10%以上,乳腺癌檢出率達到262/10萬,大幅提高乳癌早期診斷比例。在社區篩選患者中,保乳率達到35%,一半患者因早期診斷免於化療,比例遠高於常規門診患者人群。「上海篩查經驗」推廣至全國後,據不完全統計,超過數十萬人因此獲得「早發現、早治療、療效佳」的效果。

不讓年輕患者因病丟了生活品質

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團隊診治患者數每年以15%增長,門診量超10萬人次。2017年完成超過5700例乳腺惡性腫瘤手術,幾乎佔本市全年新發病例近一半,35歲以前患者佔比8-9%,40歲以前患者佔比17-20%。針對年輕乳腺癌患者,如何為她們保乳,提升生存期同時提高生活品質?團隊提出口號——不讓一位40歲以下的女性因乳腺癌失去乳房。

數據統計:乳腺外科手術中前哨淋巴結活檢率達38.3%,保乳手術佔18%,乳腺癌重建手術達400餘台。2017年至今,腫瘤醫院40歲以下女性乳房重建或保留乳房近7成。絕大部分患者在醫師的充分溝通下,確保手術指征和療效的基礎上,欣然接受保乳手術或重建手術,有效達到身心同治的效果。邵志敏教授最後提醒,從目前數據來看,保乳手術患者5年內疾病複發轉移比例呈現「水準」狀,患者治療完成後還需嚴格根據醫囑密切隨訪,及時發現問題,儘早乾預和治療。

在國際舞台「唱響」診治「中國聲音」

為論證一系列易感基因在中國患者中的致癌機制,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團隊潛心研究超過十年,在全國搜集到500餘個乳腺癌家系的遺傳資訊。研究完成了BRCA1/2基因突變檢測,突變率約10%,並首次發現了中國人BRCA1重複突變。美國著名腫瘤病理學家Parl F.F.教授曾稱讚這是「乳腺外科團隊的系列發現帶來業內研究理念的重大革新」。

另悉,團隊近十年在全球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超過150篇,被主流期刊他引近1800次。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舞台發出中國聲音,原創性成果多次在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等國際頂尖乳腺癌會議報告,並編入《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和規範》以及NCCN等國際乳腺癌診治指南,規範化治療理念和實踐在全國29省市85家以上部門推廣,以點帶面,引領全國乳腺癌診治向上海理念和實踐對標學習。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