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進入二九定律時代 網紅私募稱未來隻投"三種病"

  殘酷!私募進入二九定律時代,網紅私募稱未來隻投“三種病”

  圖片來源:花瓣美素

  私募行業10億規模是個檻,多少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跨過這個檻!

  可是2017年,僅10億-20億規模中就有四成私募消失,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規模又降到10億以下。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50億以上規模私募迎來快速增長的機遇,在2017年增速高達39%,獲得1100億資金淨流入,遠超過其他類型私募;但10億-50億之間規模的私募遭受嚴峻考驗,其中20億到50億之間的私募呈現出資金淨流出。

  2017年,私募行業的分化程度遠超市場預期!同時,行業的集中度再度提高,行業前20%的私募,管理規模佔比達到了90%。

  “2017年被認為是價值投資元年,做的遠比說的少得多。”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副總監楊建波表示。

  今日,第12屆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多位私募基金代表做了主題報告,分享了各自的投資理念與對未來機會的展望,網紅私募林園也再度露面,表達他對醫藥股的強烈看多態度。

  林園稱現在仍是熊市,未來隻投“三種病”,即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銀行、保險、地產、互聯網等領域“看都不看”。為何選在目前節點發行產品?林園稱當前大概率是牛熊交替節點。

  10-20億規模私募中近四成遭淘汰

  2017年的私募行業表現為頭部效應加劇,中型私募競爭尤為激烈。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50億以上規模私募在2017年增速高達39%,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私募。從資金流動情況來看,有超過1100億資金流入50億規模以上的股票類私募,而規模在20億到50億之間的私募,資金卻出現淨流出現象,小規模相對較平穩。

  楊建波表示,行業中間的10億到50億的規模範圍內的私募,競爭最為激烈。其中規模在10到20億之間的私募退出比例高達53%,也就是說上一年規模在10到20億之間的私募,下一年有53%比例離開了這個區間。

  這些公司去向哪裡?楊建波表示,其中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實現規模跨越,成功突破 20億規模,而剩下的均低於10億。總體來看,2017年大約有40%私募的規模降到10億以下,從10億-20億規模區間消失,剩下60%的私募維持在該規模區間。

  集中度再提高,演變成二九定律

  經歷2017年的市場兩級分化的考驗,私募行業的集中度再度提高。通常在衡量行業集中度時,一般都是二八定律,即20%公司管理的規模超過80%。

  “然而這個規律在私募行業也許要改成二九定律。我們研究發現,2017年管理規模在前20%的私募,管理規模佔比達到了90%,遠遠高於二八定律描述的集中度。而排名前10%的私募,管理規模佔比接近80%。”楊建波表示。

  同時,頭部公司佔比仍在不斷上升。據統計,行業規模前1%的私募管理的資金,從2016年的28%上升到了2017年的34%。可見,私募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尤其是中型私募壓力凸顯。

  價值投資元年,說的比做的多

  2017年被認為是中國價值投資的元年,在私募行業調研時,十家公司中有八家會說自己從事價值投資,那麽到底有多少公司真正在做價值投資呢?

  “我們統計了2010到2017年股票型私募基金的風格變化,發現做價值投資的遠遠是說的人比做的人多得多。價值投資風格在2017年略有上升,但是更多的基金風格仍舊偏向成長或者是偏向混合,或者在風格上做一定的選擇。”楊建波表示。

  楊建波認為投資價值股和成長股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統計過去七八年的滾動年化收益,發現每一個策略都有各自適應的市場,也許去年價值投資的收益不錯,但前幾年成長型的風格卻表現更好。因此對於私募來說,能夠找準自己的投資風格更為重要。

  林園:現在仍是熊市,未來隻投“三種病”

  今日,第12屆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多位私募基金代表做了主題報告,分享了各自的投資理念與對未來機會的展望,網紅私募林園也再度露面,表達他對醫藥股的強烈看多態度。

▲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

  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表示,市場仍是熊市階段,不過大概率開始牛熊交替,未來隻投醫藥股,且隻投針對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的醫藥股。

  此外,樂正資本總裁杜春峰也在論壇上表示,在一個金融抑製的階段,臆斷大牛市並不現實,判斷未來投資需要回避弱的成長型公司。

  林園:新發21產品,計劃再募30億

  作為國內私募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園多年前憑借貴州茅台一戰成名,在2007年轉身成為私募大軍的一員,這一次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他帶來了新的產品發行計劃,以及對醫藥股的強烈看多。

  2007年2月28日,林園成立第一款私募產品“華潤信託-林園”,之後又在2007年9月發行了“華潤信託-林園2期”和“華潤信託-林園3期”,截至目前,三款產品的投資累計投資分別為305.97%、124.86%和124.82%。

  不過,就年化收益率來看,林園的投資收益並不是非常高,三個產品分別為13.58%、8.09%和8.08%。

  就淨值曲線來看,林園旗下三款產品的收益大部分是在2016年後完成。

  根據公開資訊,在2007年發行3款產品後,林園曾沉寂近十年沒有新產品上市,在2016年12月後才發行新的私募產品,據統計,2016年12月以來,林園已累計新成立了21款私募產品(即林園投資1號至21號),甚至還有新的產品發行計劃在推進中。

  林園稱,新的私募產品正在走管道,“相信管道走完之後,規模會上去。但是我們也會控制整體規模,今年新增不超過30億就可以了。”

  為何選在目前的節點發行產品?林園預判,當前大概率是牛熊交替節點。

  林園稱,發行時機牽涉到對大勢的判斷,目前仍是熊市階段,不過通過2016、2017年的運作,可以判斷現在這個點位,大概率事件是牛熊交替的時候,接下來就是要往牛市跑。

  林園表示,他的投資辦法,不管是牛市熊市始終都是滿倉,相信會更適合在牛市。

  林園:隻投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

  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林園依舊保持其執著與犀利風格,稱未來只看醫藥股機會,且只針對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這3種病來做,銀行、保險、地產、互聯網等領域“看都不看”。

  林園表示,醫藥指數過去下跌幅度較大,部分股票甚至跌了60%到70%,主要是因為過去炒得太高,但目前位置是合理價值區間,未來隻投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別的不投,這也是他選擇在當前時間發產品的原因。

  林園認為,伴隨著老齡化進程推進、中老年人增加,上述三種病的患者會逐步增加,且由於這三種疾病對藥物都有“成癮性”,患者患病期間難以斷藥,相信會為醫藥股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全世界成癮性的商品,過去一百年平均的PE大概是在37倍,相較之下,A股醫藥股的估值不算高。

  林園表示,“我是63年出生的,今年50多歲,這一代人在中國大約有4億人,我們就賺這4億人的錢,別的不考慮,未來20年隻投這三個病,撇開大市都不管,隻管這4億人”。

  林園稱,“過去五年時間我做了一百家的國內三甲醫院的調研,大內科病在過去三年,沒有一家是低於100%增幅的”。

  他也做出了明確預判稱,未來20年中國大市值的前一百家公司,醫藥股要超過至少30、40家。全世界大的市值500強,中國的醫藥股要超過10家。

  樂正資本杜春峰:回避弱成長型公司

  作為國內巨集觀對衝策略私募的代表之一,樂正資本總裁杜春峰分享了他的巨集觀經濟觀點,認為我們正在一個金融抑製的階段,此時臆斷大牛市並不現實,未來投資需要回避弱的成長型公司。

  杜春峰表示,我國吸收了美國、日本和全球各經濟體的面臨中等國家收入陷阱時候的歷史教訓,現在才進入了以劉鶴同志為代表的金融抑製理論的過程中。因而,未來10到15年,中國經濟不會或不允許再出現大的資產價格泡沫,此時預期一個大牛市並不現實。

  杜春峰稱,美國在70年代中到80年代,其實就是在跨越中等國家收入陷阱,接下來的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會進入到這個狀態中,就是下有底、上有頂的長期的相對的平穩運行。

  同時,由於經濟在L型的運行過程中,如果在五年以上或者是十年以上,其實資本市場大概也會進行這個運行狀態,大家不要預期太高。

  杜春峰建議,未來中國股市的布局階段,更多的應該還是圍繞製造業更新和消費更新來開展,這是整個中國未來能夠實現財富增長的確定的方向。

  比如說我再想投房地產,這個贏的概率就很小了,或者說投金融。剛才有人說想投銀行股,在金融抑製階段,你投銀行股賺錢的概率是很小的。

  杜春峰也表示,未來要回避很弱的成長型企業,即回避在細分行業中難以成為龍頭的公司,其次是要回避中低端製造業。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