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文令:如何用10分鐘創作一件藝術品?

陳文令《超常規》,銅著色,720×250×180cm,2018年

兩個月前,藝術家陳文令才確定籌備他在上海的個展“超常規”。在兩個月內,他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8月19日,“超常規——陳文令藝術展”如期開幕,詮釋了藝術家的超常規思維。

▲「打破常規的“超常規”」

對於藝術家陳文令來說,“超常規”反而是他的常規思維方式。策展人顧振清評價道:“他的思維放電模式,時而是非線性的、發散的、跳躍的,時而又是重組的、旁通的和集成的。”多元、無常和不確定性構成了陳文令的藝術世界,他不斷地追求不囿於常規的自由和解放。

展覽“超常規——陳文令藝術展”現場

這次展覽不僅僅是陳文令作品的“自我集成”,更是他“超常規”思維的競技場。籌備展覽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並沒有打倒他,反而迫使他“見招拆招”、就地取材,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巧妙地解決問題。而在此過程中,藝術品本身也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

藝術家陳文令

陳文令《見微知著2號》,綜合材料,125×27×27cm,2018年

“絕地生花”

芭莎:什麽是“超常規”?

陳文令: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乃至於人的生命中,如果總是用常規的經驗去做事的話,人是不自由、被約束、被教條化的。但是如果能夠不斷用其它的視角來看待藝術、看待世界,你將慢慢發現思想會翱翔。特別是碰到極限的情況,更要用“超常規”的思維去解決。這次上海的展覽準備時間很短,展廳條件也非常有限,但是我就要用超常規的思維,反過來利用這些有限性。

芭莎:如何利用限制去創作?

陳文令:我很喜歡一個詞——“絕地生花”,人生是無常的,但我們要做到自由地靈活變通,超常規地去應對絕境。譬如這次展廳比較矮,但我的一件作品《在遠方》剛好和天花板一樣高,在展廳裡根本沒辦法立起來。後來我們就在天花板上挖了一個洞,把作品安置好了之後再把洞填上,於是剛剛好。如果按照常規的布展過程,這件作品一定會被撤掉。但對我來說,恰恰是這個利用限制的偶發過程,讓作品更有意思了。

陳文令《在遠方》,銅著色,420×225×300cm,2017-2018年

▲「藝術的複雜情緒」

在陳文令的作品中,永遠存在著矛盾、衝突和複雜性。沒有絕對的悲和喜、苦或樂、善與惡,一切都是多元的、互相作用的情緒。他的作品總是流露出幽默詼諧的表面,即便背後承載的是沉重的苦難。這就如同人生,快樂和痛苦總是共存或者螺旋地交替,它們都不會永恆存在。

陳文令《行走的人》,綜合材質,390×150×260cm,2017年

陳文令稱自己的藝術創作像是有“阿Q精神”,就如同他創造的紅色的孩子形象,男孩瘦小的身軀透露出可能經受的苦難,但是他的身體裡卻裝著一個天真燦爛的生命。比起直接表現,陳文令更願意通過苦難來表達人性的希望和美好。

陳文令《長天秋月》,綜合材質,260×170×80cm,2017年

而展覽中的另一件作品《共力之網》,是陳文令在鑄造廠中花十分鐘完成的。這十分鐘包括了變化、合作和支撐……最後,陳文令在向上托舉的手上放了一根點燃的蠟燭,蠟燭既代表了愛情,也象徵著死亡和哀悼,藝術家所表達的這種曖昧和模糊的情緒可以任由觀者去解讀。

陳文令《共力之網》,銅著色,47×37×28cm,2018年

“十分鐘”的藝術品

芭莎:《共力之網》是如何創作的?

陳文令:《共力之網》這件作品是我在一個鑄造廠裡花十分鐘“做”出來的,當時鑄造廠裡有一個掃描器,可以把像人的血管這樣細微的東西都掃描出來。於是我把自己的一隻胳膊放在掃描器前,他們讓我十分鐘都不能動。但是一隻胳膊要在半空中保持十分鐘是非常難的,所以到第三分鐘的時候我的手就開始抖了。

這時候,我的助理就過來用他的手扶住我的胳膊,我們的兩隻手構成了共同的命運。後來,他的一隻手也支撐不住了,又將另一隻手放過去。到第八分鐘的時候,我們都快堅持不下去了,於是我又將我剩下的一隻手扶上去了,我們的四隻手穿插構成了“井”字形。掃描完成後,我就委託鑄造廠盡快做出來。我想這十分鐘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個過程存在一種巨大的能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張網,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

陳文令《絕地生花》,綜合材料 ,256×110×75cm,2018年

▲「藝術·記錄·反思」

陳文令在自序中寫道:“我想任何的社會現實都應該有真正的記錄者和反思者,遺忘就容易重蹈覆轍和引來背叛。”彼時,他還在對兩個月後的展覽一籌莫展,轟動社會的“疫苗案”引爆社交網絡,同樣也讓他憤怒不已。憤怒之餘,他想到用藝術來記錄和反思。於是,《超常規》這件作品應運而生。

陳文令《超常規》,銅著色,720×250×180cm,2018年

陳文令將兩件看似毫不相乾的作品生猛地砸到了一起,一個充滿人性正能量的紅色男孩狠狠地撞在迷狂拜物的抱豬男肩上,頓然產生了一種強大的視覺場域和時代特質,兩件現成品碰撞出了新的意義。與此同時,電影《邪不壓正》正在熱映,陳文令的作品《超常規》在提問:這是一個邪不壓正的時代嗎?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陳文令《同船艱行》(局部)

不能被遺忘的力量

芭莎:如何看待藝術和社會的關係?

陳文令:面對時代的弱點和社會問題,藝術家不能漠然。我們要做出反應,要記錄、要提示,甚至要用藝術的方式讓它們長久地留存下來。在當下,媒體的擴散力太強了,很多事情都消失得很快。雖然現在藝術品的生命也相對短暫了,但是我覺得藝術還是能夠記錄那些很快就被社會所遺忘的事件。

芭莎:如何用藝術記錄社會?

陳文令:藝術語言本身是具有長久的價值和永恆性的,《超常規》中的豬是代表負能量的,而小孩是正能量的,這兩者產生的角力衝突性和抗爭性,帶有在我的作品中很少出現的一種陌生的力量。“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所有人都是一個整體。就像是作品《共力之網》中所表達的,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網,你我都在其中。如果互相不幫襯,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難民。

陳文令《平衡之巔》,綜合材料 ,85×45×45cm,2018年

正在展出

展覽名稱:超常規——陳文令藝術展

時間:2018年8月19日-9月14日

地址:言午畫廊

[編輯、採訪、文/鄭杜若][圖片提供/陳文令工作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