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市值蒸發1500億,順豐正被“擠出群聊”?

在快遞行業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通達系、京東物流、蘇寧物流等不同類型的企業逐漸獲得市場認可,25歲的順豐卻不再如以往那般強勢,逐漸顯現出了一些弊病。

文/馬曉楠 編輯/珍珍億歐專欄作者

近日,順豐投資的快運網絡“順心捷達”與菜鳥達成合作,一改2017年6月因“數據接口”之爭,造成的尷尬局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即使走過25載,成為行業巨頭之一的順豐,也不免選擇與競爭對手握手言和。

畢竟在快遞行業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不少頭部玩家逐漸向細分領域延伸,並且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服務品質,通達系、京東物流、蘇寧物流等不同類型的企業也逐漸獲得市場認可,不再只有順豐。在這一局勢中,25歲的順豐也逐漸顯現出一些弊病。市值也從2017年3月1日的超3000億元跌到了2018年12月14日的1500多億元,一年多時間市值蒸發了1500多億元。為此,億歐物流特梳理了順豐的曾經過往,欲一探究竟。

1993-2001年,順豐做快遞的念頭萌芽於偶然契機並向全國擴張。

1970年,王衛出生於上海,隨後搬遷到香港,十幾歲時就成為了“社會人”,在香港街頭摸爬滾打。由於他出生於內地,加之在內地也有一些朋友,所以需要經常在內地與香港之間往返。偶然間,香港的朋友需要他幫忙帶檔案到內地,內地的朋友也需要他幫忙往香港捎帶東西,王衛就這樣從中發現了商機。那時的王衛24歲,初生牛犢不怕虎,帶著他的新發現召集夥伴一起於廣東順德創立了順豐,那一年是1993年。

創業之初,王衛和夥伴一起穿梭在珠三角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哪裡有郵寄需求就去哪裡。在香港回歸的那一年,順豐也迎來了高速成長階段,不再囿於華南,開始了全國擴張之路,一直到2001年。

經過王衛幾人的多年努力,終於在2002年於深圳設立了總部。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廣東,很多人足不出戶,為快遞創造了機遇。而且這期間,航空公司生意蕭條。2003年初,借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租賃了5架貨機,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之後,為了不斷擴大業務範圍,自2004年起,王衛先後9次將物業或商鋪抵押給銀行。據悉,2005年,王衛將整間順豐速運公司抵押給中國銀行,借了420萬元。

2006年,可以說是快遞企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民營快遞企業紛紛和淘寶等平台合作,但順豐例外。從這一年起,通達系企業逐漸從商務件為主轉型到電商件為主,有些公司對平台的依賴程度一度鋼彈85%以上。而定位於中高端商務件的順豐卻沒有趕這次潮流。

2008-2012年間,順豐開啟了多元化發展之路:

2013年至今,順豐打造高大上的“朋友圈”:

成長了25年的順豐,在業界表現可圈可點。但回顧這25年的過往,億歐物流發現,順豐的主營業務“快遞”卻正被同行侵蝕,再加之,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快遞企業的主引流,順豐的“快遞王位”正被“邊緣化”。

大佬王衛,可能是意識到快遞業的發展已經要從“藍海”變為“紅海”,所以,如上文所提到的,順豐開始擴大“朋友圈”,並開拓很多新業務,多元化發展。億歐物流猜測,這一系列行為,除了豐富擴大業務線之外,就是企圖把自身所存在的短板加強,並扭轉主營快遞業務發展態勢。

但是,這些業務布局進行得並不盡如人意,存在很多痛疾,比如電商、無人貨架、智能快遞櫃等。

痛疾一:電商

與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相比,順豐旗下的電商業務卻有點兒不溫不火,甚至出現了6年換了7任CEO的事情。而且,發展戰略也幾乎一年一變,由生鮮電商到線下布局嘿客,再到順豐優選與嘿客線下店合並,開啟生鮮O2O時代,又到跨境電商等。

財報顯示,僅僅嘿客,順豐在2015至2017年間的虧損已經達到16億元。即便如此,王衛也未曾放棄過電商。億歐物流認為,也許正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發展戰略,也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有起色的發展案例,才使得順豐的電商模塊一直處於更換狀態。

有業內專家指出,順豐的流量是快遞訂單流量,阿里、京東的卻是零售消費流量。前者是服務流程,後者是源頭活水,差異較大,這是順豐探索電商成效不大的核心症結。順豐只有進化到由以訂單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才能夠解決行銷流量問題。

痛疾二:無人貨架

或許基於餐飲、廣告等線下流量想象空間巨大,繼盒馬鮮生、京東、蘇寧之後,2017年11月,順豐上線無人貨架“豐e足食”,目標成為日訂單規模達到150萬-200萬的新零售巨頭。但是據《2018上半年無人貨架領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豐e足食市場佔有率為12%,而每日優鮮為55%,是順豐的近5倍。截至2018年10月底,豐e足食累計完成近3000萬單,而每日優鮮日均訂單超過30萬單。也就是說,每日優鮮100天的訂單量相當於豐e足食近一年的訂單量。

就這一領域而言,無人貨架市場正在經歷激烈的洗牌。從2017年風雲乍起,這一領域吸收了近30億元的投資,但在今年年初,一些無人貨架創業公司卻紛紛轉型或者瀕臨被出局的窘境。況且,目前市場上也沒有出現清晰的盈利模式。

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也曾表示,“因為交易相關方太多,無人貨架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式單量增長。”順豐如今的表現也比較遜色,究竟能不能實現“新零售巨頭”的夢想也很難說。

痛疾三:智能快遞櫃

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研發運營面向所有快遞公司、電商物流使用的24小時自助開放平台,以解決快遞末端配送問題。

目前,國內一個智能快遞櫃造價約為1.8萬元-6萬元,而且企業還需承擔智能快遞櫃的安裝成本、線路改造和後期維護等費用,加之場地租金水漲船高,累加的成本變為快遞櫃企業在探索盈利之路上,難以避開的絆腳石。介於此,順豐不得不放棄一定的股權權益。於2017年8月24日與明德控股簽訂股權轉讓協定,順豐持有豐巢的股權從30.8636%變為15%。

截至2018年6月,中通、韻達、申通已全部撤資豐巢。隨後,圓通、中通、申通等宣布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由此,可以推斷,三通一達在快遞末端的布局極有可能聚攏菜鳥網絡,而不是順豐。

快遞

順豐重中之重,痛中之痛

以上這幾點雖然發展不太好,但終歸不是順豐的主要業務,“快遞”才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痛中之痛。

王衛雖然做了一系列快遞之外的事情,但是速運物流依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從順豐年報可以看出,2015年速運物流收入佔營業收入的97.58%,2016年以後更是鋼彈99%以上;商業銷售在2015年佔比2%,而之後佔比卻少之又少,2016年僅為0.04%;其他收入2015年-2018年上半年一直徘徊在0.42%-0.68%間。

從行業來看,順豐近年來在快遞業務量方面的表現並不出色,僅以順豐與圓通、申通、韻達三者自2015年以來的業務量進行對比,順豐均處於最低態勢。從中國快遞巨頭企業2017年的市場份額中也可以看出,順豐佔比最少,為7.9%,要低於通達系與百世的市場份額。

從順豐近年來的發展和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市場份額還是業務量,都不如同行。億歐物流推測,難不成是“餅”攤得太大,牽扯了順豐部分時間與精力,而使主營業務落後?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10月17日,圓通推出直營運營的獨立品牌“承諾達特快”,定位於中高端市場,這也意味著從2015年開始醞釀的圓通B網正式落地。直營+中高端產品的定位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對標順豐,更何況自2015年以來,相比順豐,圓通的快遞業務量確實喜人。

此外,電商平台京東的自營物流也於2017年逐漸向社會市場開放,並於2018年10月18日上線個人快遞業務,而且上線的個人快遞業務,定位服務於高端人群,業界都在猜測,此次布局,劍指順豐。從長遠來看,短期內京東快遞不會攪動基本固定的市場格局,但長期不可低估,對順豐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王衛認為,“未來,快遞業真正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谷歌一樣的高科技公司”。順豐朝“科技公司”努力,無可厚非,也順應時代潮流,但核心業務“快遞”不能分心,這是個腳踏實地的活兒。順豐想要扭轉自身發展所遇瓶頸,除了開拓業務線之外,更需要保全自己“快遞老大哥”的地位,繼續保持並加強自身“引流”能力。

2018年順豐走的不太順,即將迎來的2019年,你看好順豐還是三通一達?下方留言來發表下看法吧~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讚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