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上爸媽來相親

  朱美虹

  據說時尚是個圈、十年一輪回,這個規律放到中國影視圈,那也是不虛的。算起來,相親節目在中國熒屏上已是二起二落。上世紀90年代末的第一波“相親熱”由台灣地區的《非常男女》,後蔓延到全國,催生出30多檔同類節目,包括上海的《相約星期六》、湖南的《玫瑰之約》 等; 第二波則於2010年隨著《非誠勿擾》崛起,極盛時幾乎每家衛視都跟風推出了相親節目。每次,熱度的持續期在三至五年,之後便進入收縮期,蟄伏幾年後借“爆款”的誕生再度爆發。

  “爆款”出現後一擁而上的同質競爭、節目形態固化後的新鮮感缺失,使得中國相親類節目和其他類型的綜藝節目一樣,很難保持長久的生命力;然而男女交往的“剛需”,又證明此類節目永遠不缺觀眾,於是,相親節目呈現出明顯的周期化。不過,這並非簡單的重複,除節目形態、舞美包裝的更新之外,更是社會價值觀的變遷——第一波“相親熱”中的男女嘉賓主要是奔著結婚去的;《非誠勿擾》一開始就宣稱“隻創造邂逅,不包辦愛情”;而在父母比單身男女還要焦慮的今天,新一輪“相親熱”呼之欲出,出現了 《中國新相親》《新相親時代》,乾脆讓父母走上相親的主舞台。

  《中國新相親》《新相親時代》,這兩檔節目的背後其實是同一家製作公司,即製作《非誠勿擾》的那一家。這些節目的模式都源自英國的 《MeettheParents(拜見父母)》,但看過英國版後你會發現,雖然舞美相仿,中國版在價值觀方面的“中國化”一目了然。

  “代際矛盾”就是中國版的最大看點,折射出“巨嬰”、年齡歧視、南北差異等一堆爭論不休也未必有解的社會問題,而在英國版中父母的角色則是用來輕鬆幽默地展現家庭日常生活的,基本上不存在代際衝突。英國版中父母與男女嘉賓互動時聊的大多是興趣愛好,年齡、地域、收入、房產這些中國父母最愛問也最關心的問題,根本不會出現。帶上爸媽來相親,雖然這個創意來自英國節目,但從節目效果來看,反而更適合中國。畢竟,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中,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在當下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同階層同齡人之間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天差地別,說實話,如果中國版能夠如實、客觀地展現出這些多樣化,不必刻意去炒作極端言論,也完全可以做得比英國版好看過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