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河岸邊玩泥巴的非遺傳承人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承載著這個古老民族,對歷史的記憶與沉澱,對未來的希冀與憧憬。

塤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樂器,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尊貴、高雅、凝重、厚德……捧起一枚古樸的塤,好像捧起了中華五千年的滄桑;吹奏一曲渾厚的塤曲,好像吹出了華夏負重致遠的剛強。

當黃河與塤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演奏出怎樣的意境?

王建是河南焦作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的傳承人。他用黃河水和黃河泥製作的塤,聲音悠長深沉,恰似母親河淺淺的低吟。

黃河泥細膩、光鮮、柔滑、富黏性,有極強的可塑性。王建把從黃河岸邊采集來的黃河泥像揉面一樣搓揉,然後取拳頭般大的泥團用雙手揉捏造型,形成筆筒狀後再封口抹光,接著打孔、試吹、調音,晾乾打磨光亮即可吹奏。

一枚精巧的黃河泥塤就誕生了。渾厚悠揚的塤樂讓人陶醉。

作為黃河泥塤製作技藝傳承人,王建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接觸、研究塤。二十多年裡,王建不僅深入研究塤的吹奏和製作,更致力於塤樂的傳承、創新和推廣。他不單將黃河泥塤看作一種樂器,更將它看做數千年來黃河文化的燦爛瑰寶,把傳承發揚這一古老藝術視為自己的職責。

王建曾經放棄了音樂培訓學校的高薪職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傳承和推廣黃河泥塤的工作中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黃河泥塤這一凝結著黃河文化精髓的古老技藝保護好、傳承好。

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少不了“有心人”。王建說,黃河泥塤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的樂器,可惜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自己想把它傳承下去,願意當黃河泥塤傳承的“有心人”。

製片人|溫露 張鵬軍

記者|劉虔 謝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