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懿傳》裡的愛恨情仇

原創: 譚詠梅 

小說很長很長,寫的乾隆皇帝繼後烏拉那拉.如懿的故事,她從普通嬪妃走向母儀天下的皇后,再被無情地廢棄後位,在冷宮結束殘生。如懿的一世浮沉、眾嬪妃的一生愛恨都在裡面了。雖是杜撰,也著實慘烈,也許歷史會更悲痛更淒涼。掩卷之餘,那種無奈痛苦遺憾久久不曾散去。這個后宮裡,幾乎每一個要在此老死的女人最終都患有抑鬱症,如懿、富察皇后、高貴妃、純貴妃、舒妃、容妃、怡嬪……,他們或失寵、或喪子,或失勢,離開了所依附的皇帝,她們什麽都不是,連尋常布衣都不如,只能在這深宮裡香消玉損、紅顏凋謝。

如懿的愛與決絕

《如懿傳》,我覺得不是宮鬥劇,雖然充滿了宮鬥,但其實是一個帝王夫妻家庭劇,以如懿的智商和手腕,以她身邊智囊團的輔佐和幫助,她完全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之所以敗,是敗給了皇帝,這個多疑而多情的渣男;也敗給了自己,身在皇宮卻期盼一生一人一心的癡心和身為人妻卻不屈不撓不低頭的心氣。這份心氣放在夫妻之間卻是桀驁了些,但也正是這份不懂圓滑的烈性吸引著海蘭、惢心、李玉、凌雲徹、江與彬等人,成全了她的有情有義(提攜和幫助落難的嬪妾和宮人)、敢於擔當(她對海蘭說“你做的就是我做的”)、果斷堅決(斷發絕情、拋棄權勢),這歷史上也就這麽個女人敢把皇帝給休了的吧。

 

     作為《甄嬛傳》的姊妹篇,很多人把《如懿傳》和《甄嬛傳》相對比。可是兩位女主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大女主的故事,《如懿傳》卻並不讓人覺得瑪麗蘇,並沒有每個男人都喜歡女主,也並沒有女主一路開掛,一切如此真實與殘酷。甄嬛在歷經囹圄後選擇要“位分”,而如懿要的從來就是“情分”。她有著比生命更重要的堅守,無論經歷過怎樣的磨難,都不會放棄這份驕傲。這樣的女人,她坦坦蕩蕩,她乾乾淨淨,她不可能會和凌雲徹苟且,她不可能會像甄嬛一樣去偷情,她只可能在對另一半絕望後選擇決絕的離去!

 

      而皇帝不懂她,皇帝從來不知道她要什麽,他只是個“直男癌”,要她聽話,要她順從,要她端莊,要她得體,要她打理后宮。他所給的只是自以為對方所要的,至高無上的榮耀,萬人之上的地位。而如懿,是明明知道皇帝要什麽,卻不願意屈從,不願退讓,不給皇帝面子,還要休掉他,這絕對是皇帝的奇恥大辱。對於皇帝來講,他可以休掉、殺掉妻妾卻不能允許妻妾來斬斷夫妻之情。

 

     《如懿傳》裡展示的是帝王夫妻的狀態,平常百姓又未嘗不是如此。我們都渴望從一而終的愛情,卻不懂得如何去保護這份愛。生命中,能夠有一個人值得你去愛是幸運的,哪怕是付出生命也是幸福的。最痛心的不是對方不愛你,而是當有一天,你發現對方根本不值得你愛!

 

      愛這個昂貴之物,只能留給最高貴的靈魂。從這一點來說,海蘭和凌雲徹都較如懿幸運。海蘭和凌雲徹是如懿的左臂右膀,他們懂得如懿精神之高潔,視如懿如神靈般的存在。 

 

     海蘭由於帝王薄情,她不愛皇帝;也因為早年父母婚姻悲劇,她不相信男女之情。她不求這些虛無的情愛,所以她可以無欲則剛。她隻信任如懿,只相信這個在患難中多次救她護她之人,雖然偏執,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和幸福呢?在這個后宮裡,因為有了如懿,海蘭不再孤單。

 

     凌雲徹,一出場就奠定了“情種”形象。當他被魏嬿婉一而再再而三地拋棄和背叛後,他終於“移情別戀”了。他的愛不是盲目的,他看重一個人的品性,當他愛的人沒有這點德行的時候,他不會恨,只是鄙夷、厭棄、惡心。也許只有真正受過傷的人才會懂得什麽才是珍貴,他是在患難中看到了如懿靈魂之可貴,於是如懿也成了他的信仰,他的珍愛。看到他為如懿受宮刑、甘赴黃泉最是心痛,我相信這世間有這樣的愛,卑微到塵埃裡,隻護你一世安好。

皇帝的愛與無情

凌雲徹深愛著如懿,皇帝也是愛過如懿的。但是皇帝的愛給了太多的人,不同的人在他心中的地位都不一樣。那麽皇帝對這些妻妾們到底如何呢?我用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來解釋《如懿傳》的皇帝對眾嬪妃的感情,也許可以看出皇帝之愛的本質。

    根據愛情三角論,愛情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角組成。親密是指兩個人心理上相互喜歡、心靈相近、互相歸屬的感覺;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跟對方在一起的狀態;承諾是指期待與所愛之人維持情感的意願。

    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承諾是“冷靜”的。不同成分的組合形成不同類別的愛情,主要有以下七類: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和完美式愛情。

喜歡式愛情(只有親密,而無激情和承諾)

代表人物:高貴妃高晞月

高晞月因長相甜美而被皇帝看中,皇帝因她天真可愛而恩寵她多年但卻始終上升不到愛的層次。她之餘皇帝就像一個寵物、一件喜愛的衣裳,寵了就可以棄了;皇帝對他的承諾,不過是假心假意地哄哄她而已。

迷戀式愛情(只有激情,而無親密和承諾)

代表人物:容妃寒香見

寒香見極美,一出場就把皇帝迷得神魂顛倒、難以自持,皇帝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她留在身邊。其實,皇帝對她根本沒有多少的了解,更談不上心靈相通的親密感,他對容妃就是強烈的性之迷戀,但容妃對皇帝無感,這種無感就是無愛。

空洞式愛情(只有承諾,而無親密和激情)。

代表人物:純妃

純妃是皇帝還是四阿哥的時候被當做格格送入府中的,皇帝對她一直都無太多感覺,無非是兌現一個婚姻的承諾罷了。

浪漫式愛情(有親密和激情,沒有承諾)

代表人物:舒妃

舒妃和皇帝一見如故、惺惺相惜,舒妃深愛皇帝,不求嬪位、隻爭朝夕,皇帝也是同樣的喜愛她,但卻因為她是太后的線人而始終提防她,不讓她生育,不給她保障,最終造成舒妃絕望自焚。

伴侶式愛情(有親密和承諾,沒有激情)。

代表人物:富察皇后

皇帝從一開始都知道富察氏端莊賢淑,是嫡福晉(未來皇后)的必備人選,他愛他的大家閨秀,卻也沒有多少的激情澎湃。他們倆的結合就是政治婚姻,是家族利益和后宮穩定的聯結。

另外,網友高呼如懿、海蘭組合,認為她倆才是真愛。她們當然是情比金堅,但卻屬於“友愛”,她們之間親密無間、承諾一輩子做好姐妹,卻不存在性的激情,所以她們不可能是“好基友”。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同性戀,首先是看ta對同性是否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再看ta對同性是否有性衝動。海蘭和如懿有情感卻無性之吸引,當然不是同性戀了。但她們之間的感情是超越愛情的,是靈魂之伴侶,是患難與共、至死不渝的真情。

愚蠢式愛情(只有激情和承諾,沒有親密關係)。

代表人物:嘉妃金玉妍

皇帝因嘉妃嫵媚動人對她很寵愛,但她是外族之人,皇帝為了鞏固後方才會給她承諾,但卻不會給她無話不談的知心感和耳鬢廝磨的交心感。

完美愛情(同時具備激情、承諾和親密三要素)

代表人物:如懿前期

作為少年夫妻,皇帝和如懿一開始是兩小無猜、兩情相悅的,兩人度過一段又一段濃情蜜意的美好時光。這樣的愛情,一旦擁有過,便值得一生回味。即使後來變質了、決裂了,也讓皇帝追憶半生。

可帝王之愛注定是無果的,對於皇帝來講,讓他長久的愛護和信任一個人比登天還難。他從小喪母,父親嫌棄,就沒有人給過他這種溫暖和信任;他自幼在宮裡,看慣風雲詭譎,豈敢去相信任何人,所以對於耳旁之人他一直是“莫須有”的懷疑著。而在后宮,挑撥離間的事情是家常便飯,那麽即使兩小無猜、少年恩愛的皇帝和如懿也終究會出現裂縫。嫌隙一旦開始,如果不去修複,就只會越來越大,最後的解釋成了狡辯,最後的示好成了恐懼,最後做的所有都被懷疑,只剩爭執、冷戰、決裂了。

愛情三角中還有一種極端的類型叫做無愛:三個因素都不具備。看似后宮佳麗三千,雨露均沾,但皇帝對於嬪妃只有寵而無愛,他隻愛自己。如懿的後期,以及所有失寵的妃子都是皇帝無情的產物。

皇帝是一個缺愛的人,兩任皇后都像是找了一個母親,很有“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感覺,當妻子成為母親,家裡就會缺一個戀人,於是又到外面去找情人。當著如懿的面,皇帝甚至可以有恃無恐地去寵幸令妃,也可以若無其事地描述自己對容妃的癡迷。這簡直是把如懿當成媽了,像一個驕傲的兒子在向媽炫耀“媽,我有女朋友了”!試想,哪一個女人能受得了?終於,如懿看清了真相,選擇了斬斷情絲。

女子之愛純粹熱烈,這樣的愛,得到一份便是幸運,何況是這麽多份沉甸甸的愛?而皇帝卻任意揮霍、唯我獨尊,每每等到失去後才後悔莫及、悲痛萬分。他才是那個最孤獨與悲哀之人!我想,這就是《如懿傳》給我們的啟示:婚姻不易,且愛且珍惜!

文章授權九州心理刊發

作者簡介:譚詠梅,高校心理谘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微信公眾號:梅語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