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胃界「四大名補」,指的是哪些食材?

凜冬已至,乾燥寒冷的氣象,會讓我們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感冒、咳嗽、發燒等疾病多發,甚至之前的一些大病也有複發的風險。所以,在秋冬季節,我們更應該適當進補。

接下來,小編介紹一下秋冬進補的一些食材,雖然這些食材普普通通,但只要搭配得當、正確食用,依然有非常好的功效。

1、蓮子

蓮子是一種常見的食材,亦是一種中藥,主要生長在南方多雨水的地方。《玉楸葯解》中曾記載:「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故而,蓮子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常用於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2、芡實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實」、「雞頭果」,是為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

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如果你消化不好,千萬不要立即吃補品,建議食用一段時間芡實後,再吃補藥,這樣,身體才能慢慢適應。

芡實常用於煮粥,或與紅糖水服用,效果良好。

3、花生

花生,又稱「長生果」、「泥豆」等,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還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花生具有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功效,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

常常食用花生,還能增強記憶力、降低膽固醇、預防腫瘤、促進骨骼發育,可以說花生具有多種藥效。

4、栗子

栗子,又名「人蔘果」,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

《別錄》中曾記載:「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飢。」中醫認為栗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腎之果」的美名。

栗子中不僅含有大量澱粉,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熱量也很高,經常食用對身體具有很好調養功效。

綜上,滋補並不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實現,尋常百姓的滋補養生之道,也能在普通食材中找到,就在於自然之饋贈、中醫之精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