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命誘惑便利店

專業、深度的新消費內容,都在這裡

━━━━━━

本文大概

4458

讀完共需

9

分鐘

野草導讀:便利店不是一個新風口,它是一個風險高回報低,並且在中國市場出現了20余年仍沒有幾個企業把它乾到盈利的業態。不過,這一切在資本的助推面前,顯得是那麽蒼白無力。

文 | 李又尋歡

(一)

資本的可怕,用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便利店業態上,是不是也覺得並不為過?

全時便利不陌生,但如果不是因為在2018年國慶前夕終於熬不住了,《靈獸》還真沒有關注到,北京市場上這個叫全時生活的社區生鮮小業態品牌。

《北京商報》的報導稱,全時生活在北京天通苑、宋家莊、百子灣等多處開業沒多久的門市或閉店或調改,均處於非正常營業狀態。作為與全時便利店同屬複華商業旗下的品牌,全時生活定位辦公場景,曾計劃2018年在北京開30家店。

這已經是兩個月裡,北京市場”出事“的第三家零售企業。

9月18日,北京131便利店發出通知,公司因資金周轉問題不能正常經營,將在9月20日~25日之間與合作商進行對账,稱將在對账後給供應商出具回款承諾函。

這個在4月份剛剛獲得春曉資本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的便利店品牌,在北京已經開出30多家店,原本計劃今年開到100家。

再回溯一個半月,是同樣的一幕:8月1日,鄰家便利宣布資金鏈斷裂,168家門市停業。這個被業界稱之最像7-11的便利店從誕生到倒下隻用了3年。

便利店這個業態,雖然不像P2P一堆一堆的倒下那麽壯觀,竟然也頻頻爆雷。

但其實,《靈獸》在2017年的多篇文章中就一再強調,便利店不是一個新風口,它是一個風險高回報低並且在中國市場出現了20余年仍沒有幾個企業把它乾到盈利的業態。

不過,這一切在資本的助推面前,顯得是那麽蒼白無力。

(二)

是的,一切緣於資本對這個”大坑“的搶食。

《靈獸》曾經在6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便利店這個曾被視為“彎腰撿鋼鏰兒”的傳統零售業態成為新的投資風口:

6月1日, Today宣布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

4月底,見福便利獲紅杉資本2.4億元融資,紅杉佔股20%;131連鎖便利店獲春曉資本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3月9日,西北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獲得了春曉資本領投的2億元A輪投資。

有媒體不完全統計,從去年2月至今,約有30億元資金湧入便利店行業。

甚至有人感慨:這是便利店最好的時代。現在,是不是可以說,這是便利店最壞的時代了?

換到半年前,你要這麽說,只能迎來一片不屑的笑聲——你看《靈獸》喊了一年,不怕死的仍然前赴後繼。對了,無人零售這個大坑,我們當時也喊了一年。

如果有機會,企業、資本......還有誰不想再回到從前?

131便利店創始人陳登旺 圖片來源/ 網絡

“在做便利店之前,我也沒料到剛好趕上了風口。”4個月前,131便利店創始人陳登旺曾對媒體說,彼時有資本助力,他豪情萬壯。有媒體形容稱:“他是真的將131便利店作為餘生的事業來奮鬥了。”

但這家媒體當時估計沒想太多,比如,餘生還很長。而這股風隻吹了120多天,就無情地將他吹回了原點。

一位零售企業老總也對《靈獸》表示,便利店在中國市場要想盈利,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規模化(1000家以上,甚至是3000~5000家才能真正看出規模效益,不要講什麽100家幾百家,沒有太大意義);2)在規模化基礎上,高度的精細化管理能力;3)強大的供應鏈整合甚至是控制能力,強勢的商品能力。目前中國市場上能夠具備這三點的,屈指可數。

如果按這個說法,基本上宣判了中國大部分便利店企業的死刑。

(三)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只是沒有人想到,時勢的轉換,竟然可以在轉眼之間。但這個鍋能全部讓時勢來背嗎?

善林金融出事後3個月後,(4月24日,上海市警察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發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被批捕),每個月虧損500多萬的鄰家便利一夜之間黯然退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更何況這不是歷史,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131便利店,因為投資方春曉資本出問題(投資的P2P爆雷),從宣布融資到宣布資金鏈斷裂,亦不足5個月。

業內人士告訴《靈獸》,全時生活之所以閉店,也同樣有資金方面的問題。百度頁面上可以搜索到全時生活員工此前還有媒體報導,複華集團旗下的全時便利資金鏈也遭遇問題。當然,全時生活並不是純粹的便利店——有的門市面積500多平,除了生鮮、食品等商品,還有愛爐火鍋、D5牛排等餐飲。

乖乖,不知道這是什麽邏輯,500余平,到底是要做餐飲還是要做便利店?生鮮小業態是個更難乾好的活兒——截至目前,生鮮小業態的玩家裡,《靈獸》也還沒見到幾家真正盈利的。

便利店其實是個苦逼活兒實。換句話說,絕非一個可以輕易獲利、更不是一個暴利產業。卻總有人不信這個邪,想跟進來試一試。

話又說回來,這個業態再怎麽不受待見也是現金流頗為充足的零售業,但如果無法獲得外來資金注入就連半年都支撐不了,這些企業當時是憑什麽一頭扎進這個領域的?

是憑一腔熱血?還是靠一臉情懷?

北京嘉悅廣場的鄰家便利店,裝修好後,從未開過業 圖片來源/靈獸傳媒

(四)

便利店當然有市場,任何一種業態都有市場,任何一種業態都有盈利的企業。遺憾就遺憾在,可惜不是你。

它的市場太空足夠大。但是,芬芳雖迷人,陷阱亦致命。

但你必須清醒,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便利店的大規模發展。中國這麽大,有便利店發展的太空,也有適合便利店發展的城市,絕對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業業態在不斷創新迭代的環境下,市場前景正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所以,不要被外表所迷惑。我們來隨便捋捋,便利店到底是個多大的坑。

1)競爭對手不是同行

很多人認為便利店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便利店品牌,比如7-11之於羅森、全家,武漢中百羅森之於today,沒錯,這是對手。《靈獸》辦公樓下,直徑五十米內開了好鄰居、全時、便利蜂、中商惠民等四五家便利店,還有在樓下這樣的無人便利店,如此殘酷的競爭,很好奇它們是如此存活的?

但這還不算什麽。因為還忽略了一個更大的競爭對手——夫妻老婆店,全國有近600萬家這樣的小店,便利店在與同行品牌競爭的同時,這些夫妻老婆店也是便利店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而且,你必須規範化,它是化整為零,隨意化、親情化、熟人經濟化,完全不一樣的打法,甚至不在同一個競爭維度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上。

也就是說,便利店一開業,陷入的就是一片汪洋的人民戰爭。

所以,至少你得想清楚,要怎樣才能打贏一場人民戰爭?

2)高租金高人力成本

便利店的特性決定了面積小,但地段必須好。這意味著租金一定低不了——如果在一線城市,光是租金和人力成本,就足以讓一家業績一般的便利店天天白乾。這一點,相信做便利店的企業心裡更清楚: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報告》顯示,近一年來便利店行業的運營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電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嗯,二三線城市,好一點的小商鋪,成本也不會低到哪去吧?真以為一開張就能天天賣個1萬2萬3萬?

真相是,中國近10萬家便利店裡,一天賣個一兩千塊錢的,才是最常見的吧——說真的,看到很多企業吹牛B,我都不好意思點破。

全時生活店內餐飲區域 圖片來源/ 網絡

3)外賣平台搶食業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中即食品銷售額在10%以下的便利店比例降至41%,同時,即食品銷售比例在10~20%和20~40%的便利店分別增至24%和20%,即食品銷售增加明顯。但相比日本市場中大多便利店生鮮及半成品佔比為30%~40%,中國市場的即食品銷售比例還不夠。

何止是不夠?簡直是永遠也不可能夠。

便利店的核心商品和主要利潤來源之一是中食。但在中國的大部分市場或是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區域,這恰恰是不成立的。

原因在於,中國有著世界上最發達的餐飲業態,幾乎滲透進了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胡同、每一個小區,甚至每一幢樓下。中國人並不缺解決即食性快餐的場所,並且體驗性大部分都不比便利店差。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外賣平台,高度發達且無處不在的美團、餓了嗎等外賣平台,雖然也給便利店的線上業務帶去了一部分訂單,但同時也大量搶走了原本該由便利店做的生意,比如中食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便利店企業們,你們該如何打贏一場一片汪洋的與外賣平台的戰爭?

4)苦逼的夜間消費

便利店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於夜間消費,即晚上23:00~7:00這段時間,有一個數據是大約佔比在30%。

但對中國大部分市場尤其是北方市場來講,這又是一個偽需求——南方城市如深圳、廣州、長沙、武漢等地除外,華東的上海也還湊合。

中國的便利店,大部分估計佔比也就10%左右吧?

請問,便利店企業們,你們該用什麽方式去補回這個做不到的業績?

5)看不懂的中國式直營

從國際尤其是日本便利店行業的發展路徑看,無論是7-11、全家還是羅森,最終走上盈利這條路,靠的都是加盟。

而這也是最讓《靈獸》無法看懂之處,因為在中國,大部分便利店企業竟然義無反顧地是做直營——我當然理解因為供應鏈能力不足、總部管控力不足、運營能力不足,但不足就能讓直營盈利成為可能嗎?

憑什麽你覺得可以靠直營創造一個奇跡?

6)別再學7-11了,你沒法學

為什麽說便利店的祖師爺7-11也是個坑?

1、7-11你學不會,也沒法學,因為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學點皮毛只會適得其反,掉進深坑裡,根本爬不上來——中國市場上目前用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生存尚可的便利店企業,沒有一家是學7-11的,而是根據自己所處商圈,在不斷調整和變化中存活的;

2、這才是最重要的,7-11本來就不適合中國大部分市場。7-11在北京多少年了,現在有多少家店,學7-11的便利店企業們你們心裡沒點兒逼數嗎?7-11在華南華東是授權中國台灣企業經營的,又有多少家店,是否成為了中國零售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一極,這麽多年了你們就從來沒有過感知嗎?

還有,那麽多社區生鮮業態和專業店都在蠶食本就不那麽能讓便利店吃飽的業績,還有,新零售企業精心構築的三公里生活圈的搶奪,還有。。。不說了。

(五)

大潤發開便利店,7-11賣起了菜,資本激情企業衝動過後,會不會留給行業一地雞毛? ——一年前,《靈獸》就不幸言中了今天的結局。

這並不值得慶幸。因為如果這個行業更理性一點,原本可以避免。

僅在便利店這個領域,大家應該還會看到有企業陷入資金鏈的困境。直白點說,靠資本吹起來、認為這是風口而進入的企業,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靠自己了,因為資本正在遠離。

而等著資本輸血才能繼續維持經營或擴張的便利店企業,《靈獸》只能發自肺腑地說一聲:請多保重。

咳,都不容易,就不一一點名了。

《靈獸》也知道,即便如此,仍然會有不少企業會冒險一試,因為他相信,別人不行,他一定可以。

敢於冒險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但“明知不可能還勉強自己要去撐”,那只能是像歌裡唱的:

越撐心越悶

越悶心越冷

這個冷不是寒冬,而是永不再有陽光的極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