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得了宮頸癌,還能不能要孩子?

宮頸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50萬左右的宮頸癌新發病例,是僅次於乳腺癌,發病率高居第2位的女性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宮頸癌疫苗(HPV疫苗)的應用,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然而,在我國每年仍有約13萬人患上宮頸癌,年輕女性患癌的比重也日益上升,甚至有十六、七歲的姑娘患上宮頸癌,對於這些年輕的、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拿什麼保住她們當媽媽的權利?

對此,我們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致力於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宮頸癌治療的武欣副主任醫師。

女性子宮主要分為兩部分,子宮體和子宮頸。宮頸癌就是病灶長在子宮頸上的癌症。傳統的宮頸癌需要廣泛性切除子宮,手術創面大,導致患者生殖能力喪失,讓很多有生育願望的女性談癌色變。

武欣表示,目前宮頸癌在根治的前提下,保留生育已經成為可能。主要方法是,通過腹部或陰道進行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加上盆腔淋巴切除術。這種技術手段不僅可以完整的切除宮頸病變,而且又最大可能的保留了生育功能。

經過詳細的評估後,完成保育手術的患者不僅可以成功妊娠,並且5年無病生存率鋼彈85%,這表明了保育手術有著與傳統根治性手術相似的遠期療效,並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品質。在治癒腫瘤的同時滿足了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宮頸癌患者是否能夠保留生育功能是需要醫生審慎對待的臨床問題,畢竟宮頸癌屬於惡性腫瘤,保障生命安全對於患者來說才是第一重要的問題。如何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臨床醫生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只有在這一前提之下,才可以談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一般來說,選擇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手術需要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疾病的分期。一般來說,腫塊小於2厘米的IB1期及以下(IA1~IB1)的宮頸癌患者可以考慮保留生育功能。

腫瘤的性質。宮頸鱗癌、腺癌、腺鱗癌可以考慮保留生育功能。一些較特殊的癌症類型,例如宮頸粘液腺癌、小細胞神經內分泌腫瘤等,複發轉移速度非常快,不建議保留生育功能

無盆腔淋巴結和遠端轉移。手術前的CT等影像學檢查沒有顯示淋巴結腫大或遠處轉移發生,可以考慮保留生育功能。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和摸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對於這一手術的適應人群也給出了符合中國患者的「復旦標準」:

1.淋巴結未有轉移;

2.腫瘤最大徑小於4厘米;

3腫瘤局限於宮頸;

4.年齡小於45 歲且無不育病史;

5.本人有強烈的保留生育功能願望;

6.腫瘤病理類型為鱗癌、腺癌或鱗腺癌等。

術後注意哪些問題?

武欣提醒,由於宮頸癌手術直切切除了子宮頸及周圍組織,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所以,在術後1~2年內應避免懷孕。此外,在治療後,患者應該定期隨訪,同時每年進行一次宮頸塗片檢查,在準備懷孕前,應對HPV進行篩查,以及確定沒有複發。

專家簡介

武欣,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卵巢癌學組成員、復旦大學六年製留學生全英文大課講師、上海市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考官。上海市抗癌協會會員、上海市女醫師協會會員。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十餘年,工作重心為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及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卵巢癌的耐葯、轉移及基因分子分型,具有婦產科四級腔鏡手術資質(最高級別婦科手術資質)及機器人手術國際資質。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4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婦產科專業論著及大會發言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近10年承擔復旦大學醫學院留學生全英文大課教學、八年製PBL教學及臨床示教等大課及臨床教學工作,並作為導師組成員協助指導3名碩士研究生。參編《中華婦產科學》第三版、《中國實用婦產科學》第四版、《子宮內膜異位症》、《紅房子屋簷下》等婦產科學專著,參譯《NOVOKE》、《Practical Gynecologic Oncology》第四版等專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