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鶻鷹”突然胖了,這是圖什麽?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胡謅施佬】

說起解放軍的五代機,除了已經定型投產批量裝備部隊的殲-20戰機之外,外界最為關心的毫無疑問就是正在研製中的中型五代機。雖然有很多人一直對“中型五代機”這個概念本身就持極為激烈的反對態度,不過無論從空軍裝備體系的搭配還是海軍艦載機領域的相關需求,研製這樣的機型都是有相當必要的。

作為中型五代機的研製基礎,毫無疑問FC-31“鶻鷹”是目前國內可能存在的相關方案中進展相對最快,取得的實際成果也是最多的。被稱為鶻鷹1.0的FC-31首架原型機(或者說驗證機更為恰當)在2012年10月31日就進行了首飛,並在2016年參加了珠海航展並在航展上進行了飛行表演;被稱為鶻鷹2.0的原型機在對飛機氣動布局等多方面進行了相當多調整之後在2016年12月也進行了首飛。

與1.0狀態時的鶻鷹參加航展,進行產品發布,並且對試飛過程與“爬牆黨”的拍攝不加避諱的相對“高調”相比,2.0狀態的鶻鷹可以說全方位“低調”了很多,除了少數不甚清晰的照片和在官方紀錄片裡一些“一閃而過”的幀察畫面之外,就只有在各種航展和防務展上出現的縮比模型可供參考。

也正是因此,當參加本屆巴黎航展的FC-31模型在外觀上被目擊出現了相當明顯的不同之後,有關“鶻鷹”是否在設計上也和模型一樣發生了改變的疑惑也在不少人中間展開了討論。畢竟作為外貿型號,用於出口的FC-31和自用型的“鶻鷹”在機內設備、機載武器等具體配置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機體整體外形的變化一般都是一致的。我們姑且用鶻鷹3.0來指代巴黎航展上這個新模型,去和黃皮的鶻鷹2.0以及黑皮的鶻鷹1.0比較一番。

在此之前有關鶻鷹2.0相比鶻鷹1.0的變化,已經有相當多的的文章進行了介紹。相關的改進中有不少是為了加強該機的飛行性能,特別是確保超音速巡航能力而進行的優化,其垂尾改為後掠就是一個典型的特徵。這在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解放軍對空戰中超音速巡航能力認知以及對新一代殲擊機性能的要求。

由於新一代國產發動機的研製和裝備進度無法和殲-20完全匹配,在目前以及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殲-20都只能使用俄製發動機或者改進型渦扇-10發動機作為量產型的動力。這也導致殲-20在最初設計中搭載渦扇-15時才能實現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在這一階段暫時並不具備。而殲-20在服役後參與的一系列對抗性演習的表現證明這一能力對戰場表現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此對於正在研製的新型五代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就成需要確保的性能。

目前的鶻鷹1.0和2.0使用的動力都是RD-93/渦扇-13系列發動機,想要靠這幾款發動機實現鶻鷹的超音速巡航顯然是沒什麽希望的,甚至連鶻鷹戰機本身的性能提升也受到掣肘。某種程度上,正是發動機的原因導致鶻鷹總是被人譏諷為“隱身版米格-29”,在整體性能上也不被看好。這樣的情況下,推重比更高,推力更大的渦扇-19發動機某種程度上就成為鶻鷹能否實現超音速巡航和進一步提升性能的關鍵。

站在施佬的觀點上看,渦扇-19雖然目前有關其研製情況的消息整體還比較樂觀,但作為尚未進行裝機測試的發動機,其性能和表現多少帶有寫不確定性;加上我國有希望引進的中推發動機裡,並沒有型號能夠達到渦扇-19的推力水準(RD33MK的推力相對不夠,F414則根本不可能買到),渦扇-19的成敗幾乎決定了鶻鷹能否實現其關鍵性能。如此一來,施佬覺得……事情可能就有點慌。

不過既然是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的高性能隱身五代殲擊機,其性能指標和運用的技術產品自然也都要在本國處於先進水準,如此一來,不冒點風險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航發工業在不斷進步,渦扇-10系列和渦扇-15發動機的研製也為中國研製先進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和教訓,更不用說渦扇-19發動機在上馬之前已經經過長期預研和準備,在有確鑿消息之前,有理由對新的國產發動機型號保持樂觀。

新發動機的技術進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接受鶻鷹3.0在發動機艙上的變化了。在此前的鶻鷹上,發動機艙並沒有明顯的突出,而是與整機輪廓保持較好的融合,如今的變化,應該是針對發動機尺寸做出的較為精確的調整。當然這樣的外形變化可能會對某些方向的隱身性產生影響,但考慮到飛機整體的機體截面面積需要嚴格控制,採用在這樣方法的調整比起將整個後機身放大,可能是對全機布局影響較小的方案。

整體看,這個鶻鷹方案都有些“怪”

至於機頭和機身前部的“隆起”,一方面可能是隨著對機內設備空間以及內部載油量的要求進行的改進,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處於調整全機機身截面積分布的一種修改。不得不承認這兩處改進之後的鶻鷹沒有之前看起來那麽精乾,甚至讓其機頭顯得有些“粗壯”,但只要這樣的變化在滿足相關性能的情況下不會對正前方的RCS產生過大的影響,那麽類似的調整的確是可以接受的。

施佬覺得,鶻鷹這一輪改進對機身輪廓的調整顯然增加了機內的空間,雖然這裡應該也有機載設備的地方,但是對於一款要成為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部隊中堅力量的戰機來說,這增加的空間裡也少不得有被用作增加機內燃油的地方。畢竟早期版本的鶻鷹在提出1250千米的作戰半徑時就曾經遭到各方的質疑,而如果要在使用新一代渦扇發動機的情況下實現類似的作戰指標,增加機內的燃油應該也是相當重要的。

嗯……就這一個模型胡謅了這麽多,施佬覺得,咱們還是不如再等等吧,好消息應該不遠了。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