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階段,英國人是否清楚自己在打仗?

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艾倫·布林克利

獨立戰爭至少從表面上看,美英戰爭的優勢在英國一邊: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裝備最好的陸軍;他們擁有帝國的資源;他們有統一的組織結構。而相比之下,美國的劣勢體現在要在作戰的同時創建一支新的軍隊和一個新的政府。

但是美國具有潛在的優勢。美國人在本土作戰,而英國人遠離自己的國土(和資源);美國的“熱愛家園者”總體上全心投入戰爭,而英國人對戰爭的支持三心二意。就像托馬斯·潘恩所說:“英國無法以軍隊去戰勝一種強大的信念。”而且自1777年起,美國在外援方面佔有很大優勢,獨立戰爭成為規模更大的世界戰爭的一部分,在這場戰爭中,英國要面對歐洲強大的勁敵,尤其是法國。

然而,美國的勝利不僅僅簡單地基於上述優勢,也不僅僅依靠偉大的精神和豐富的資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英國人在戰爭初期的一系列重大失誤,結果使英國本來能夠(或許也本應該)取勝的戰爭以失敗告終。最後一個原因是,這場戰爭歷經三個不同階段轉變一種全新的鬥爭,在新的局勢下,英國無論怎樣強大也無法獲勝。

在戰爭的第一年,英國一直不清楚自己是否在打仗。許多英國當權者仍然認為英國人不過是試圖去鎮壓波士頓周圍地區的一些叛亂。但是,隨著殖民地軍隊逐漸轉守為攻,幾乎整個北美殖民地都變成了戰場。

自從英國人於1775年4月從康科德和萊克星頓撤退後,美軍包圍了托馬斯·蓋奇(Thomas Gage)在波士頓的軍隊。1775年6月17日,美利堅“熱愛家園者”在邦克爾山(Bunker Hill)戰役(戰鬥實際發生在布裡德山[Breed’s Hill])中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最終失守陣地。但對方的損失更為嚴重。實際上,英國在邦克爾山一戰中的傷亡是戰爭以來最嚴重的。這場戰鬥之後,“熱愛家園者”繼續加緊包圍。

1776年的前幾個月,英軍得出結論認為波士頓不是發動戰爭的最好地點,不僅因為那裡是殖民地反英情緒最為強烈地區的中心,而且在戰術上也難以禦敵,它那狹長的地形很容易被孤立包圍。到晚冬時候,事實上,“熱愛家園者”已經包圍了城市,並佔據了戰略位置的制高點。1776年3月17日(至今在波士頓這一天仍被作為英軍撤退日來慶祝),英國人帶著數百名親英難民離開波士頓去往新斯科捨的哈利法克斯,戰爭打響第一槍後不到一年,馬薩諸塞殖民者暫時將英國人趕出了美國領土。

在其他地方,戰爭斷斷續續,毫無結果。在南方,在北卡羅來納的穆爾灣橋(Moore’s Creak Bridge),一些“熱愛家園者”於1776年2月27日打垮了親英派暴動,也打亂了英國入侵南部各州的計劃。英國起初希望在南方得到當地托利黨人的幫助,但後來他們意識到這種幫助可能不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有效。在北方,美國攻入加拿大,希望消除英國的威脅,贏得加拿大。1775年末至1776年初,美軍指揮官本尼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 Arnold)率小股部隊,經過異常艱苦的行軍,對魁北克構成了威脅。理查德·蒙哥馬利(Richard Montgomery)前來增援,將自己麾下的部隊與阿諾德的兵力聯合起來,並擔任兩支軍隊的指揮。蒙哥馬利在攻城時陣亡,儘管受傷的阿諾德繼續堅持圍城,魁北克戰役仍以失敗告終。隨後大陸會議派一個民間代表團前往加拿大,為首的是年已七旬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但是富蘭克林沒能說服北方殖民地加盟,加拿大沒有成為這個新國家的一部分。

所以,1776年英國人從波士頓撤兵對美國來說不是個很大的勝利,而只是改變了英國人的戰爭觀念。1776年春,英國人逐漸清楚地認識到:英國肯定要準備為一場大衝突而戰。因此,英國人的暫時撤離標誌著戰爭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