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嘉寧獲第四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獎主獎:用文學照亮個體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

4月27日上午,由成都市文聯《青年作家》雜誌社、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聯合主辦,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典禮”在宜賓舉行,現場揭曉了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非虛構三大類9個獎項。其中,林森和王威廉獲得中篇小說獎提名獎,周嘉寧憑借《基本美》摘得中篇小說獎主獎。

對於獲得中篇小說獎主獎,周嘉寧在現場感謝了各位編輯和評委老師,“我因為《基本美》而獲得的善意我也會繼續傳遞給以後的小說主人公。”對於現場提問關於小說名字“基本美”的含義,周嘉寧說,“我從來沒有解釋過‘基本美’的意思,因為覺得一旦被概括和定義,基本美也可以就消亡了,但我可以說出‘基本美’的反義,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帶著目的性的東西。”

《基本美》是周嘉寧創作的第一個中篇小說,她曾在準備素材期間預估,推算會是字數在一萬五千字左右的短篇,“寫到一萬字左右時,素材也好,情節推進也好,仿佛都指向一片我所未經歷過的地帶。兩萬字以後的感覺很好,或者說是進入未被探索的地帶的感覺很好。”

《基本美》是發生在北京和香港的雙城故事,涉及到許多香港本土文化和語境。在動筆寫作的時候,周嘉寧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她與兩位在香港留學的朋友,一位香港作家以及她做獨立出版的朋友通郵件,詢問了很多作為背景存在的細節問題。

“這些內容最後都沒有出現在小說裡,但在寫作的過程中一直為我建構著意識底下的語境。”在寫世紀初北京的某場露天音樂節時,她還特意查了地圖和當時的公交路線,“類似這些小小的細節為我模擬出環境,而對我來說寫作的冒險則是基於如此客觀的真實。”

在頒獎典禮上,頒獎詞這樣描述《基本美》:這篇小說包含了周嘉寧對同時代人生活境遇的嚴肅思考,它越過了私人情緒和日常生活的山頭,也越過了簡單的地域界限,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包括死亡。她有意讓小說裡的外在世界擺脫了虛幻感,變得非常切實,使不同的人在這個清晰的世界裡有了各自的樣貌,使虛構顯示了其自身的力量。

在周嘉寧看來,時代、歷史、平凡如星鬥的個體,都不應該用任何概述性的語言去總結其間的關係,“這也是小說存在的理由之一吧,用文學的方式照亮個體的命運,搭建一個疊加在現實世界上的虛構地帶,重新解釋那些龐大的名詞,不要讓個體被巨型的堅硬的不可阻擋的東西碾壓。”

“所以此刻的我,至少想要承擔起一點點小說裡人物的命運來,為他們在虛構地帶建造一些庇護所,給他們食物,床鋪和照明。保護他們繼續接下來冒險的旅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