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炮製「那些事兒」

中醫藥學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與疾病鬥爭過程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藥炮製學作為中藥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獨有的傳統製藥技術之一,更是傳統中醫藥特色的重要體現,是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業?然而,目前中藥炮製的水準與品質令人擔憂,一些很值得傳承的傳統方法已不復存在?因此,如何解決目前中藥炮製存在的問題,對於實現中藥炮製的全面發展很有必要?

播放GIF

中藥炮製的現狀

01

繼承現狀

中藥炮製目前存在「後繼乏人,後繼乏術」的嚴重問題?其原因有多種:一是中藥炮製從建國初期的「前店後廠?師徒傳承」模式轉變至成立大專院校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二者各有利弊,一般來講,前者動手能力強,但知識面較窄,知其源而不知所以源;後者知識面廣而紮實,但願意從事實踐操作的人不多(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二是體制的影響,由於解放前及建國初期的近十年屬於商品經濟,競爭性大,故老店獨具特色,在中藥界有一句行話「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在解放後的40年左右,受肘於計劃經濟的製約,中藥炮製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改革開放的近30年,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的過渡過程中一些新的要求,也製約了中藥炮製的發展?三是由於中藥炮製工作臟?累,待遇低等,行業中缺乏大匠精神的專業人員等?使得中藥炮製「一方一法」和「前店後廠?中醫大夫坐堂」的傳統模式已不復存在,許多特殊而又可產生特效的傳統炮製技術逐漸遺忘?現在一些老葯工相繼退休,由於繼承工作做得不夠完善,他們豐富的炮製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得不到很好的繼承,一些優秀的傳統炮製技術面臨失傳?好在從2014年開始,從國家層面開展了中藥「傳承遊學」的培訓,無疑為中藥傳承帶來了希望?

02

發展水準現狀

因受歷史條件?認知能力及科學水準的限制,對中藥炮製的機制?內容?工藝方法等的研究不系統?不統一,以及管理體制的過渡?法規的部分內容執行與監管乏力?行業缺乏自律等原因,中藥生產?經營?管理和品質標準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直接影響中藥事業的發展?炮製品的粗製濫造?方法不當?生產工藝不規範?輔料應用不當?市場流通混亂等多種因素影響了中藥飲片整體品質,嚴重影響了其治療效果,其整體發展水準一般?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實施帶來了希望,其對中藥炮製的發展將會起到較好的支撐?

中藥炮製存在的問題

按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藥典》)中藥炮製包括了凈製?切製?炮炙?其他共4個方面的內容?中藥飲片品質包括了內在與外在品質兩個方面:優良飲片的內在品質是指該葯的有效成分應該達到標準,外在品質是指色澤和外表的良好感觀,二者缺一不可,如同優質商品既有優良的性能?又有美觀的造型與包裝一樣?在中藥驗收時,常常出現如下情況?

01

凈製不到位或不凈製凈製

可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使用挑選?篩選?風選?水選等近20種方法,以達到凈度要求?

1.1雜質的概念 雜質在《藥典》「通則」的「雜質檢查法」「檢定通則」項有明確的概念與概括性的規定?《藥典》「雜質檢查法」「藥材和飲片中混存的雜質系指下列種類物質:①來源與規定相同,但其性狀或部位與規定不符;②來源與規定不同的有機質;③無機雜質,如砂石?泥塊?塵土等」?《藥典》「檢定通則」六?「除另有規定外……葯屑雜質通常不得過3%」?

1.2來源與規定相同的雜質 包括了3個方面的雜質:一是與性狀不符的油片(如白朮?當歸的走油片等);二是非藥用部位(如莖基,又稱蘆頭,如牛膝?桔梗等的蘆頭)?栓皮與木心(皮類中藥的粗皮與木心)?葉(金銀花中的葉)?枝梗(菊花的花梗?連翹的果梗)等);三是「檢定通則」所指的葯屑雜質?

1.3來源與規定不同的有機質 有機質,也就是說包括了植物?動物等能夠燃燒的所有物質,即他物(如他葯?頭髮?煙蒂?塑料?鞭炮紙?瓜子殼)等?

1.4無機雜質 一般而言,凡是從土中出來的入葯部位都是要洗的(款冬花除外)?目前市場上許多品種切前未洗(如丹參?百部?續斷?玄參?生地黃等)?且切後裸地而曬?金銀花?紅花等花類中藥常含有飛沙?蒺藜?酸棗仁等常混有石子?使得無機雜質嚴重超標?

國內各大中藥飲片廠的成品中雜質含量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標?上世紀80年代某部門出現的醫療事故就是因赤芍中挾有大毒品種茄科植物三分三,因二者炮製方法大不一樣,如不選凈,按常規炮製,則毒性很強,一旦配方入葯,後果相當嚴重?所以凈製非常重要,《藥典》「炮製通則」也規定凈製是所有中藥飲片的必備操作過程:「藥材凡經凈製?切製或炮炙等處理後,均稱為「飲片」;藥材必須凈製後方可進行切製或炮炙等處理」?

02

切製

2.1當切/搗的不切/搗或不按要求切/搗 如白芍4~5mm厚,甚至更厚的;土貝母未切(乾燥塊莖,直徑達3cm左右,產地煮至無白心),品質堅硬,如不切片,則很難煮透,因此至少要切厚片(但《藥典》未要求切);石蓮子未搗(筆者做了該品水煮實驗,煮沸1h後,劈開種殼,其子葉還是乾的)?

2.2片型超大 最常見的如雞血藤(最長15cm,重35g)?茯苓/茯神塊(60mm×60mm×10mm/55mm×55mm×9mm,重達40g/31g),調劑人員無法分戥;尚有白朮?川芎?虎杖等片形過大?

2.3視覺碎片過多 所謂視覺碎片就是指看起來碎的較多?這一現象手工切製完全可以控制:選擇大小相近?支根數相等的2隻當歸按「頭薄尾厚,粗薄細厚」?頭尾等厚的方法切製,顯然前法的視覺碎片要少,整體感好得多?見圖1?

圖1 不同切法的當歸飲片

2.4長短厚薄不一,缺乏整體感 對於某些貴重葯如人蔘的切製,傳統是指定一人切,因出自一人之手,其長短厚薄一致?但當今的藥廠由於供貨量較大,用藥部門要得急,故有時是多人切製,這時一定要統一長短厚薄要求,否則,儘管各人切製水準都不錯,混合後會出現長短?厚薄不一?有時藥廠直接從產地購進飲片,其長短厚薄就更難以控制?

2.5切葯技術不專業 大家都知道,傳統跟師的中藥/廚師帶徒一般3年,也包括切製的實踐操作?外行及同行部分人可能有一個認識誤區,切葯與切菜差不多?實際上二者有很大的區別,前者要切質地相當堅硬的水牛角?質地較硬的大血藤等藤類木類(包括莖?根)等?還要講究片形;而後者一般為切質地較軟的食料?故二者在切法(包括運刀?用力與壓葯/菜的方式)等都有不同?而現在產地加工切葯的絕大多數為沒有經過相關培訓為切菜式的人操作,切出來的片形達不到要求?傳統的切葯操作首先要切去蘆頭部分;當切完一手葯後,還要整片(將敗片進行清理與整理,修整成合格片形;選去變色片)等?而產地加工這些步驟好多都省略了?

03

炮炙不到位或不按要求炮炙

3.1炒炙操作方法不對 按《藥典》要求,炒分單炒(清炒)和加輔料炒?需炒的中藥炒前應重新乾燥?大小分檔?重新乾燥不是平時貯存時的狀態品,而是炒前要曬或烤後且密封的乾燥品?因放置過久吸潮,炒時會形成僵粒,如同農村炒爆米花炒前要充分乾燥的道理一樣?「分檔」2~4檔為好?這2個步驟雖有明文規定,但操作者往往忽視了,許多炒炙品品質不到位或太過都與此有很大的關係?2016年4月筆者對炒紫蘇子?炒蒺藜?鹽補骨脂?鹽菟絲子?鹽車前子?炒牛蒡子?醋五味子?炒酸棗仁8個品種的20個樣品進行了發芽實驗,結果有炒紫蘇子?鹽補骨脂?鹽菟絲子?炒牛蒡子?鹽車前子5個樣品發出了芽,其中多為小型中藥生產企業出品?平時驗收時麩炒?土炒?炒炭三者的品質尤為突出,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了「麩炒稍掛色,久貯色更深」;土炒從第二鍋起要「葯土同下」「炭葯砂炒」等經驗?

3.2某些品種法典規定的炒炙方法有疑義 在實際工作中,用《藥典》方法炮炙出來的炒白扁豆(清炒)?鹽杜仲(鹽炙)?酒烏梢蛇(酒炙)等成品根本達不到品質標準?白扁豆與花生大小相當,就算請老葯工與最高級的廚師按《藥典》法清炒二者,相信他們的炒炙品也難達到品質要求,要麼外熟內生?要麼內熟外糊?要麼炒的時間很長?多數公司供應的白扁豆嚼時有嚴重的豆腥味(該品含有對人紅細胞有毒性的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和一種毒性酶,未熟品入散劑的話可能會導致中毒)?杜仲折斷面的絲較難扯斷?烏梢蛇《藥典》要求切寸段(粗約3cm——本文作者注),用20%的黃酒根本燜不透,儘管可以加水稀釋黃酒(《藥典》未做要求),但操作者為了省時省事也就免了加水操作,成品只是有了酒氣,實際與生品差不了多少?該品為動物屍體,含有大量的細菌或寄生蟲,炮炙不到位,潔凈也就無從談起,甚至煎液/酒液中還有腥臭味?出現以上情況其原因是鍋的有效受熱面積很小,且局部溫度較高,在炒炙過程中,如火候過大,易導致成品表面焦/炭化,「外熟內生」;火候過小,炒炙時間會很長(在實踐中很少有耐心的人這樣操作,也不可能這樣操作),易形成僵粒,膨化率低?作者提出了「能砂炒者不用清炒」的觀點,取砂粒4.0kg,其砂粒的總表面積是鍋有效受熱面積的68.5倍?用砂作傳熱體,由於砂粒表面積與比重大?吸熱能力強,炒炙時中藥很難與鍋底接觸,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能有效地緩衝因火候過大而導致的溫度劇升,較易控制火候,使藥材在砂粒大面積的淹埋中,受熱均勻,減少焦/炭化,縮短炒炙時間;成品性狀與色澤均勻,克服了清炒時外糊內生現象;且出品率及膨化率高於清炒品,克服了清炒的許多弊端?以上三品及吳茱萸等藥廠與醫院實際上已改用砂炒?

3.3不遵古炮製 最典型的就是九蒸九曬品種,傳統要求九蒸九曬的品種不多,有熟地黃?製何首烏?黃精?女貞子?膽南星?大黃?豨薟草?了哥王?白朮?蒼朮等約10種;現代法規沒有收載九蒸九曬品種;相關報導九蒸九曬的品種有製何首烏?熟地黃?黃精?大黃4種?「九蒸九曬」有不同的解釋,一是實實在在的蒸九次?曬九次;二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數字,不一定就指準確的九次,但可以肯定的講不只蒸曬1次?九蒸九曬的目的是採用蒸曬等方法糾偏藥性或增強藥效?製何首烏目前歐美已禁止使用,原因是有致肝腎毒性反應,因何首烏含蒽醌衍生物(主含大黃酚?大黃素;次為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酚蒽酮等),生品解毒,消腫,截瘧,潤腸通便;生用一般適應病程較短的急性實熱症,故使用該葯的時間不長?製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化濁降脂等;一般適用於病程較長的慢性病或亞健康患者,使用該葯的時間較長?因《藥典》只要求蒸1次,且無時間要求,只有「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的標準,因製藥者的表觀判斷不一,很難達到品質的均一性,照此製備,製何首烏的成分變化不大或與生品差不多,故而導致肝腎毒性?何首烏始載於宋代劉翰?馬志等編著《開寶本草》,至今使用了一千多年,如無肝腎毒性可能與九蒸九曬(可能是降毒的關鍵)密切相關?

3.4蜜炙不透心 蜜炙是中藥傳統炮製方法,早在《雷公炮炙論》中就有紫菀蜜浸的記載?蜜炙法一直沿用至今?「蜜炙透心」是中藥炮製的專業術語,諸如「炒炭成性」?礦物葯「煆至紅透」?動物貝殼「煆至酥脆」,「少泡多潤」,「諸子必炒,逢子必搗」等,都是炮製中藥的要求與品質標準,對指導炮製操作具有重要意義,更是老一輩同行的經驗總結?但目前臨床所用的蜜枇杷葉?炙黃芪?炙甘草等蜜炙品幾乎都達不到「蜜炙透心」的要求,表面掛蜜,斷面與生品幾無區別?其主要原因是稀釋煉蜜的加水量無統一標準,如相關文獻記錄煉蜜∶水=5∶1~1∶1,《藥典》也只有「應先將煉蜜加適量沸水稀釋」的要求?煉蜜∶水=5∶1~1∶1屬於過飽和蜜液,顯然不能滲透到中藥組織內部,解決的辦法就是增加稀釋煉蜜的水量及中藥蜜炙前後均要烘烤?另外蜜炙品不等於煉蜜與待炮炙品的疊加,其過程既有物理反應,又有化學反應;假設二者是疊加的話,就沒有蜜炙的必要,在煎藥時或藥液中加適量的煉蜜就可以了?

3.5炒改烤的方法值得商榷 目前許多藥商與廠家將「炙法」中的酒炙?醋炙?鹽炙?薑炙與清炒等方法從簡操作,如酒女貞子?醋延胡索?鹽車前子?薑厚樸等將藥材與相應的輔料拌勻吸盡後進行烘烤;清炒牛蒡子等改清炒為直接烘烤,用烤代替了炒?在驗收時均有相應的氣味(烤的氣味淡,炒的氣味濃),但表面焦斑均無或不明顯(手工/機械清炒品表面焦斑有/或不明顯,烘烤品表面則無焦斑),而廠家業務員回答是用炒葯機炒的,當然有這種可能,但也不排除是烘烤的,驗收人員也無計可施?因烤法可大大減少人工成本?出品率也比炒法稍高?且色澤一致?但與炒法的成品藥效是否等同均無相關報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龜甲?鱉甲多為恆溫電爐烘烤品?

3.6毒性中藥的炮製過頭 如製川烏?製草烏的炮炙過頭,毫無微麻之舌感?雖《藥典》在【檢査】項有雙酯型生物鹼【含量測定】「本品含雙酯型生物鹼以烏頭鹼?次烏頭鹼及新烏頭鹼的總量計,二者均不得過0.040%」的限量標準?而在【含量測定】項規定製川/草烏「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苯甲醯烏頭原鹼?苯甲醯次烏頭原鹼及苯甲醯新烏頭原鹼(均為單酯型生物鹼)的總量應為0.070%~0.150%/0.020%~0.070%」?而廠家為防止應用時中毒,在炮炙時泡蒸過久,使得雙/單酯型生物鹼大大低於標準,且口嘗根本無麻舌感?廠家這樣做也是無耐之舉,也可能存在「寧願沒效三千,不願中毒一個」的錯誤指導思想?另外,從上可知,製川/草烏的【含量測定】後者不到前者的一半,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區別?未見有研究報導?

04

其他

包括了燀?製霜(去油成霜)?水飛?發芽?發酵法?

4.1乳香?沒藥炮炙成品結塊 沒藥?乳香《藥典》要求醋炙?由於二葯均屬樹脂,含油量較多,在炮炙時產生黑煙相當多,汙染環境;貯存時結塊,很難掰開,更不便於配方?如採用紙吸附法能完全解決結塊的炮炙難題?

4.2青黛雜質嚴重超標 青黛傳統炮炙方法是水飛,與硃砂?雄黃?爐甘石?滑石等水飛方法一樣?但目前臨床應用的青黛均以產地加工品直接入葯,其石灰碴嚴重超標?青黛水飛的理論依據有二:一是青黛主含靛藍(為苷元),並含靛玉紅等(與靛藍互為異構體)?該苷元具親脂性,故有效成分不溶於水?二是減少了雜質?提高了靛藍含量,水飛後3個樣品的靛藍含量提高了10.83%~16.22%?石灰含量減少了27.85%~31.46%?

4.3發芽品種無芽 發芽中藥是在適宜濕度(「水少生根,水多生芽」)和溫度(25~35℃)的條件下使其發芽至規定程度的乾燥品?一般芽長不超過1cm?但臨床上應用的發芽品種就根本無芽(《藥典》大豆黃卷/麥芽的芽長0.5~1cm/5mm;谷芽/稻芽的鬚根長約6mm/1cm)?

討論與建議

01

法規規定產地可以鮮切的品種

傳統的產地加工是為了保證藥材的品質?潔凈藥材與除去非藥用部位?便於貯存?運輸等?現行《藥典》收載的如地黃?續斷?杜仲等產地發汗;天麻?延胡索?土貝母?白及等蒸透或燀或煮透後乾燥;三棱削去外皮等在產地的一些基本操作?此外也收載為數不多的品種可以產地鮮切,據不完全統計《藥典》來源項載有產地鮮切但【飲片】切製項未載的有18種(山柰?山楂?片薑黃?功勞木?雞血藤?佛手?粉萆薢?綿萆薢?紫蘇梗?黃山藥?滇雞血藤?鉤藤?黃藤?顛茄草?野木瓜?廣東紫珠?鐵皮石斛?兩面針);來源項載有產地鮮切並【飲片】切製項註明「未切片者」有9種(三顆針?地榆?狗脊?皂角刺?烏葯?香櫞?土茯苓?川木通?桑枝);來源項與【飲片】切製項都可切製的有15種(乾薑?山藥?桑寄生?首烏藤?桂枝?虎杖?浙貝母?葛根?商陸?菝葜?丁公藤?桃枝?齊竹茹?茯苓塊/片?益母草),即產地鮮切的42種可直接入葯?

02

產地鮮切品種劇增

除了以上品種法規規定的產地鮮切外,近幾十年來幾乎需切的品種在產地均已切製,改變了傳統產地加工的模式?當然這種模式利弊參半?

2.1產地鮮切的優點 一是較藥材更乾淨?二是縮小了體積,便於包裝?貯存與運輸?三是對於某些質硬的根及根莖類?藤木類?化學成分比較穩定的(如地榆?土茯苓?川木通?雞血藤?山楂等)鮮切肯定比藥材潤後再切更容易,且去掉了後者的潤製過程?四是較大幅度降低了相應成本?克服了傳統切製的某些弊端?

2.2產地鮮切的弊端 一是改變了中藥飲片的「性狀」,如鮮切的白芍?赤芍?山藥等,切面凹凸不平與翹片?其原因是這些植物葯本身具有纖維與維管束,較周圍組織的縮水性小;且鮮品的含水量大,故乾後出現如上情況?二是產地切葯多為非廚師的當地工人切菜式操作,導致厚薄不一?敗片過多,如白芍《藥典》要求切薄片(1~2mm),而產地加工的白芍均為超厚片(厚片為2~4mm),均在4~5mm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mm,現在包括醫院在內的中藥市場都無法找到按《藥典》方法切製的白芍?赤芍飲片?三是雜質嚴重超標,產地加工粗製濫造,當洗的不洗,如丹參?百部?續斷?地黃?玄參等切前不洗,切後裸地而曬,切面沾滿了泥沙;更有甚者將切後的丹參在濃黃泥液中滾後再曬?作者經過多次對以上品種的無機雜質測試,均在25%左右?四是有些品種如牡丹皮?細辛?徐長卿等是不宜鮮切的,如牡丹皮的切製在中藥界就有一句俗語「開刀白朮,收刀丹皮」,意思是指在一年內,首先切白朮,即白朮一次可以大量切製,飲片可以貯藏較長時間而不影響療效;而牡丹皮最好臨用臨切,且一次切製的量要適當,儘可能縮短飲片貯藏時間,以減少丹皮酚與揮髮油的損失?因牡丹皮含丹皮酚?芍藥苷?揮髮油等,內表面有白色結晶(系針狀?片狀或柱狀丹皮酚),說明丹皮酚在常溫下能夠升華,如果切成飲片後,牡丹皮的表面積增加而更易析出丹皮酚揮發與損失?五是產地超品種與超量熏硫,傳統熏硫的品種有黨參?牛膝?山藥?菊花等,品種不多,一般熏硫量控制在68~95g/m3(5~7斤/1000尺3),倒是如今產地加工傳統方法是不熏硫的也熏硫,如白及?百合?浙貝母等,且熏硫的量是上述用量的好幾倍甚至上十倍,其結果是熏硫後能保持30%-40%大量水分而不生霉,以價低而促銷?六是違法炮炙,將熟地黃汁拌乾地黃作熟地黃銷售,洗後從性狀與口嘗可以鑒別?

03

法規規定產地與藥材市場不能生產飲片

相關法規已經明文規定藥材市場不能銷售中藥飲片,而藥材市場成了產地鮮切的數百種中藥理所當然的流通管道?這就形成了政策與產業的背道而馳,當如何解決?

3.1產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中藥產地鮮切確實降低了人工?包裝?運輸與貯存成本,節約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雖然政策嚴格禁止,卻有越禁越多,越禁越廣之勢,要想在市場上購到亙貨已經是一件較難的事了?既然如此,政策是堵還是放?又如何堵或如何放?或者堵放結合?

3.2藥材與飲片沒有絕對的界限 飲片有些只需凈製?有些則需多步炮製操作才能完成,一般而言,製備飲片的操作或組合操作有:凈製(生用品種)?凈製+切製?凈製+切製+炮製?凈製+炮製?據作者對現行《藥典》所載618個品種的不完全統計,只需凈製的140種?凈製+切製的90種,這樣通過切製後可直接入葯的飲片就有230種(還不包括其餘388種中有凈製+切製+炮製的80種中的生用飲片?此80個品種中因一品有多種炮製方法,如黃連有生?萸?酒?薑4種炮製品,切製後的生用是飲片?需炙用的則稱待炮炙品),加上產地鮮切的盛行,這樣難以明確判斷哪種是藥材?哪種是飲片?也導致了執法時的困難?政府檢查時經銷商回答是藥材?用藥者購買時則說是飲片?

04

監管的不作為與亂作為

目前中藥市場的部分亂象與監管不力密切相關?

一是相關法規規定農貿市場可以銷售中藥材,即把中藥材當成了農副產品,這倒是沒錯?但一進入中藥廠?藥店與醫院就成了管理相當嚴格的藥品(而且相關法規規定這3家不能從市場上購進飲片),中藥廠是市場上飲片最大的買家(雖然違規,但現實如此),藥廠通過轉一次手賣給藥店與醫院?如目前的白芍飲片均為產地鮮切,其片形極不規範,翹片?斧頭片等敗片比比皆是,且厚度為規定的3~4倍?現在藥廠也不切了,原因是市場上很難買到亙貨;即便能夠買到,按照《藥典》方法切製的成本遠遠高於產地鮮切品,故現在再也難見傳統薄片的白芍飲片?二是GMP的部分內容存在根本性的錯誤?對於化學葯?生物葯等的製備要求GMP達標是應該的,但對於中藥飲片廠要求GMP達標就有點兒吹毛求疵,尤其是潔凈度的要求,當人進入車間時還要換衣?換鞋(或戴鞋套)?戴頭罩,實際上走入車間後發現,裡面的環境可能比外面強不了多少,甚至更差?其原因是:中藥材本身就是從土裡面出來的東西,帶有很多雜質,儘管洗得非常乾淨,但在切?烤?包裝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葯屑雜質,而且又是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系統中,加上運行該系統的成本較高,生產出來的中藥價格必然很高?

05

選對執法對象與加強執法力度

筆者建議執法要貫穿於整個行業的各個環節,更不能隻檢查使用產品的末端,最重要的是要抓出現該產品的源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6

加強行業自律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除了相關法規的約束外,更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有些違反法律?制度及倫理道德的行為要進行有效的製約?

綜上所述,本文綜述中藥炮製現狀及存在的諸多問題,希望能對監管部門?同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中藥炮製的健康發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