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並非心慈手軟,而是思慮長遠

公元前202年,持續四年的楚漢之戰最後以項羽自刎,劉邦建漢而告終。這個結果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如果戰爭之初向人說,“漢軍必勝,楚軍必敗”,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那麽,項羽為什麽會敗給劉邦呢?兩千多年來,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成為項羽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在大多數眼裡,鴻門宴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只要殺掉了劉邦,天下就再無項羽對手,回看劉邦的用人權術,歷史上很難再找出第二人與之匹敵。再參照四年的楚漢戰爭,天下諸侯好像除了劉邦,再無人是其對手,因此隻怪項羽心慈手軟,放過了劉邦。聽上去有道理,其實並不然,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其實是思慮長遠。

1.項羽的實力不夠

劉邦接受楚懷王熊心的命令,率數千兵馬西征鹹陽,一路征戰一路募兵,當抵達鹹陽城下軍隊已有兩萬人。進入鹹陽後,劉邦也沒忘記征兵,再次招募八萬秦兵,總兵力達到十萬。項羽進入鹹陽時身邊帶了四十萬大軍,從數量上來看,項羽的人馬是劉邦的四倍之多,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劉邦,其實並不是這樣。

跟隨項羽進入鹹陽的四十萬大軍,真正屬於項羽本人的只有五萬人馬,其他三十五萬屬於六國諸侯。巨鹿之戰時之所以聽從項羽的調動,一是被楚軍的氣勢做震撼,二是秦軍為共同的敵人。因此,項羽與聯軍的關係是盟友而非君臣。進入鹹陽後,秦朝覆滅,項羽與聯軍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此時如果項羽與劉邦開戰,不說是否打得贏,旁觀的三十五萬聯軍也是心懷不軌。

2.劉邦並非敵人

可能因為四年楚漢戰爭的關係,許多人認為項羽最大的敵人是劉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說法沒有錯,但是具體到某一階段,敵人又有不同,就比如鴻門宴時,劉邦就並非項羽最大的敵人。那是誰呢?楚懷王熊心,許多史料對他的記載很少,因此容易讓人忽略,但此人並不簡單,從少有的記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智勇兼備的英主。

熊心是楚懷王熊槐之孫,按年齡來說,最低估計也有五十歲,是一個有足夠人生閱歷的人。項梁剛死,熊心便令宋義為上將軍,這是為了爭奪項家兵權。在西征鹹陽的人選上,熊心選擇了劉邦而非項羽。看到項羽贏得巨鹿之戰後,連忙對外宣稱“先進鹹陽者為王”。種種一切都是為了壓製項羽。

楚懷王只是楚國王族,另外還有其他五國王族,這些舊有勢力都是項羽的隱形敵人。因此,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提高這些王族將領的地位,以此來壓製舊有王族勢力。因此,鴻門宴上的項羽和劉邦,並非敵手,反而有點似盟友,要不然,項羽沒必要向劉邦說曹無傷的事情,這明顯是一種“示好”。

參考文獻:《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