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種表現,小心「脾臟出現問題」,「脾胃為後天之本」護脾很重要

中醫: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脾又為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

中醫理論認為

脾主運化:脾可助食物消化,並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各臟腑組織中。

脾主生血、統血:脾可將水谷精微生化為血液的物質基礎,並控制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

脾主升清:脾可以將水谷精微吸收後輸送到心、肺、頭目,然後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來營養全身。

脾主肌肉:脾可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來營養肌肉四肢,使其豐滿健壯、活動有力。

如果脾臟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脾臟的功能出現異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出現問題後會造成其它臟腑組織無法及時得到營養,而引起一系列身體臟腑的失調現象。脾的運化能力下降,會導致食物殘渣在體內堆積,而引起肥胖,從而加重肝臟、心臟的負擔。同時也會讓濕氣入侵,影響腸胃的功能。另外脾統血功能下降會導致一些慢性出血的癥狀發生,如月經過多、出血不止等疾患。

脾臟出了問題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大便乾燥、便秘或大便溏泄

2.食慾減退、消化能力變差、體力逐漸減弱變得虛胖或肌肉消瘦

3.出現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一系列出血癥狀

4.經常感覺口乾、口苦,容易鼻塞、流鼻涕,總感覺身體不舒服,甚至面部長出色斑

5.長期咽部不適,雙肩同時感覺不舒服且脖子僵硬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又為「氣血生化之源」,我們在一年四季中都要重視養脾、護脾

脾有「4怕」要早知

1怕:思慮過度

古人雲:「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思為脾之志」。可見思與脾的關係十分密切。

如果人遇事總是思前想後、過度思慮,就會傷到脾。因為思為脾之志,思源於脾發於心,思考過度就會讓氣機鬱滯不通,導致氣滯,使脾主運化、升清的功能發生異常傷害到脾臟。

所以建議大家遇事要多與朋友家人溝通,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切莫「鑽牛角尖」一個人過度思慮以免傷脾。

2怕:寒涼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陰陽相合,共同完成食物的傳化過程,脾胃就好比一對「夫妻」

而胃怕涼喜溫,如果經常吃一些涼食或氣象寒涼的時候不注意胃部的保暖工作,就會導致胃整體功能的下降,使得陰寒凝滯胃腑,而導致脾虛胃寒,使得脾胃功能同時受損。

所以建議大家平日要少吃或不吃寒涼的食物,而且在寒冷氣象中要做好胃部保暖工作,以免影響到脾胃健康。

3怕:久坐

脾主肌肉「久坐傷肉、久坐傷氣」

現在人無論在工作學習中時常會久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而長時間的久坐就會傷肉,同時也會消耗人體的元氣。而中醫認為脾主肌肉、主運化,長時間久坐就會導致運化不暢,造成脾虛,使體內「垃圾」逐漸堆積令人發胖。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長時間的久坐,每隔40-50分鐘,就起身活動3-5分鐘為宜,以免影響脾胃健康。

4怕:過飽

按時吃三餐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

但如果每餐吃的過飽,就容易傷到脾胃。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裡,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可保持氣機通暢,使水谷精微得以輸布。如果每餐吃的過飽,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影響其正常的功能發揮,時間久了就會影響脾胃健康。

所以建議大家平日三餐不要吃的過飽,尤其是晚餐,以免傷害脾胃。

另外我們平日還要注意少吃些鹽和酸性的食物,因為鹽和酸性的食物會助濕生濕,不利脾胃運化

但脾有「1喜」

中醫認為黃色食物屬土入脾經。我們平日補脾可適量吃些黃色的食物,有助於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健脾食補最好載體是粥或湯水,宜用燉和蒸的方法進行烹製。有益於補脾的食物如

小米

《本草綱目》中記載:小米「養胃氣去脾胃中熱,治胃熱消渴。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小米入脾和胃,具有滋陰養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小米熬成粥,很容易消化,尤其適合一些患有脾胃疾病的患者食用。

南瓜

中醫認為南瓜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降糖止咳的功效。平日裡脾胃虛寒的患者可適量吃些南瓜粥,有助於健脾和胃。

山藥

山藥是一味平補的葯食兩用食物。脾胃虛弱、食少體倦、大便溏泄的患者平日可適量吃些用山藥燉的湯或煮成的粥。可起到健脾養胃、益氣生津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山藥中含有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維生素B1等物質,都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的功能,常吃山藥有利於一些胃腸病患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