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馬擴股,奔馳吉利造車,豪華品牌後合資時代來臨?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乘用車銷量216.1萬輛,環比下滑2.8%,同比下滑4%,市場的寒潮依舊,這般不利的開局,讓諸多處於市場邊緣的品牌更加水深火熱。近期“陸風汽車將被愛馳汽車收購”的訊息成為業內的一大關注點,據悉,新造車勢力愛馳汽車將收購陸風汽車的股份為50%。對此,愛馳汽車的一位高層表示“合作情況屬實,但涉及各類審批手續,尚不便公布細節”……可以肯定的是,愛馳願意攜手陸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其造車資質。

據統計,2018年陸風汽車銷量為18800輛,下跌達58.81%,已然是處於市場的邊緣。而與之同樣狀態的觀致、寶沃、川汽野馬均被跨界造車勢力所接手,合資品牌方面,廣汽菲亞特、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也已經退出,中國汽車行業的大淘汰正愈演愈烈。

圍繞共享出行內銷,真能度過難關?

如前文所言,被接手的汽車品牌均處於生命末期的狀態,無論口碑、產品研發、亦或線下銷售團隊都不盡如人意,真若接手後如何運營也是新當家們必須要面對的巨大問題。

對此,跨界造車者們多採用共享出行+傳統4S店售賣的方式執行。以寶能為例,其在入主觀致後,通過旗下聯動雲採購布局共享出行的方式,幫助觀致在2018年取得62082輛、同比增幅322%成績,可這樣同樣無法阻止虧損的情勢,所以寶能此次收購Kenon Holding 12%的股份,增持至63%能有多大成效同樣是個未知數。無獨有偶,神州在接手寶沃後,推出“產銷分離”機制(寶沃負責產品研發、生產及售後服務;汽車銷售、產品方案則由神州旗下其它業務板塊去執行),並打造出先享後買、可退可換的新銷售模式,然有趣的是,在對於被退訂的汽車的處理上,神州將其投入共享市場,換而言之,該模式歸根結底也是一種圍繞共享出行的“內銷手法”,能帶來的利潤微乎其微,盈利都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填補數以億計的虧損。

此外,被造車新勢力控股的汽車品牌不僅要接受淪為代工廠的命運,更要面對隨時變動的新能源政策,以及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強勢汽車品牌新能源矩陣的衝擊,生存系數堪憂,最終同樣逃不過被淘汰的結局。

擴股&攜手大佬,豪華後合資時代來臨?

當然,淘汰不只是存在於外部環境,合資品牌們的內部矛盾也愈演愈烈:弱勢的中資方每況愈下,市場表現強勢的外資方則想擴股、與中國品牌的強者組成新合資公司,增加自身的優勢。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寶馬和奔馳。

眾所周知,華晨集團和北汽一直依賴自己的合資夥伴輸血存活。2018年上半年,北汽股份實現毛利潤為204.37億元,北京奔馳創造利潤高達219.88億,填補虧空超過10多億!華晨集團盈利約34億元,扣除華晨寶馬約37億元的貢獻利潤,綜合業務同樣處於負數,長期的填補虧空,自然會讓二者萌生離意。

因此,寶馬一方面與長城汽車聯手,組成全新的合資公司光束汽車衝擊新能源領域,另一方面則以290億的巨資增持華晨寶馬至75%,成為首個由外資控股的豪華合資品牌,開啟豪華品牌後合資時代。而戴姆勒在近期傳出要將北京奔馳中的股比從目前的49%提升至不低於65%的消息,雖說北汽予以否認,然戴姆勒擴股掌握北京奔馳或已經箭在弦上。更重要的是,2018年10月份便與吉利汽車聯合官方宣傳在華按照50:50的股比組建合資公司,對中國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而且近日據德國《Manager Magazin》最新報導,吉利汽車有意與戴姆勒合作生產電動版Smart汽車,如若屬實,那意味著奔馳、奧迪、寶馬在中國都開辟了第二家合資公司,相信未來類似江淮大眾、福特眾泰這樣的新合資品牌會越來越多。

另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於2018年7月份宣布獨資在上海建設工廠,這一訊息同樣引起業界的觀望,對此阿貴看車猜測:如若特斯拉此舉見成效,寶馬是否會將剩下的25%股份收購?雷克薩斯是否也會以獨資的方式,真正踏入中國市場?

總之,2019年的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不論是新合資品牌的興起,還是豪強增資擴股的舉措,對行業均產生了一定的震蕩,業內格局也在悄無聲息的變化中,然答案如何皆在未定之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