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掠奪煤礦資源,日本侵略者“整理”華北交通

華北開發株式會社成立後,於1939年4月以資本3億日元(60萬股)設立華北交通,“整理”華北的交通。在佔領井陘、正豐煤礦期間,日本侵略者對與兩煤礦相關的交通路線進行了如下的改建和修建。

 

井陘煤礦

段家樓(正豐煤礦辦公樓)

正太路:從石家莊至太原,長242公里。它聯通山西和河北,所經地區區煤炭資源豐富,開發煤炭資源是該路修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太鐵路的建成通車更是直接促進了沿線煤炭資源的開發。但因地勢之關係及受軍閥時代閉關割據政策的影響,正太鐵路用一公尺(1米)軌距的窄軌鋪設,在運輸上頗有不便。日軍在佔領井陘煤礦後,為了掠奪井陘煤礦的煤炭,著手將正太路改為標準軌,同時進行技術改造。日軍將鐵軌都統一標準,正太鐵路井陘至石家莊段改建標準軌距,解決了以往井陘煤炭由窄軌火車在石家莊車站卸貨,再裝上標準軌距火車的運輸瓶頸問題,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減少了裝卸和搬運費用。

 

正太鐵路井陘車站

石德路:華北淪陷以後,日軍為了運兵和掠奪井陘的煤炭資源,特利用一部分滄石路基由石家莊改接鐵路至山東德州,稱石德鐵路。全線長180.7公里。日軍對石德鐵路的修建始於1940年6月,1941年2月完工。井陘煤礦的一部分煤炭便是由石德路轉青島出口的。

津石、滄石公路:“抗戰期間,日本原準備和‘中國合辦’滄州至石門的公路,想利用這條公路將井陘及山西的煤炭運到天津,並開採鐵路沿線的資源,而且準備日後將其作為運兵南下的一條軍用路線。但是由於投資巨大,又改修建滄石路為津石路。直到1942年12月5日滄石路建成通車,這是日本在河北修建的一條重要的公路。”

運河:日本經濟專家曾決定在河北省組織一家河北省運河公司,總辦事處設於天津,資本金10,000,000日元。並計劃在河北開鑿石家莊至天津的運河,以便於運送山西煤礦及井陘煤礦的煤炭資源。該運河以“石家莊為平漢路中心地,正太石德兩路之起訖點,乃晉冀兩省物資之吞吐地,戰前物資輸出,多由石家莊經淦陽河子牙河,通天津入海河轉塘沽。惟輾轉費時,極為不便,故後又擬於獻縣附近臧家橋另一運河與滹沱河平行並在上流正定河,石家莊間建築三萬萬立方尺之蓄水池,以供屯結水量”。

 

 

 

 

 

張憲文、張玉法:《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二冊)》

編輯: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