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皇帝裡頭,要論寫對聯的文采,朱元璋竟然能拔得頭籌

過年貼春聯這個習俗,最早始於五代十國時期。但明確規定“春聯”這個專有名詞,並且使其發揚光大的,那還要數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生窮苦人家,按他自己說的是“出身布衣”,從小就沒讀過書。他不像那些飽學之士,自小都是念“四書五經”過來的,而朱元璋隻當過幾天和尚,念了幾本《大悲咒》一類的經書而已。

但這並不影響他附庸風雅。當皇帝後他也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素養,讓那些翰林院的那些老朽們給他講儒家經典。

沒學幾天,就覺得自己已是滿肚子學問,要找機會“抖摟抖摟”,不然會給憋爆炸的。

如何抖摟才學呢?寫詩吧,句子太長,平仄也不好把握;寫詞呢?長短句比較隨意一點,但他又把握不住裡頭的韻律節奏。

看來看去,還是對聯最好了。它短小精悍,只有兩句的表達,相對容易一點,於是他就喜歡上了寫對子。

你還別說,無愧於人家能當上皇帝,悟性就是比一般人強。你看他賜給大學士陶安的對聯: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賜給中山王徐達一副對聯: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是不是還有些意境?

既然喜歡對聯那春聯也屬於對聯的一種,自然也在朱皇帝的特長範圍內。況且春聯是春節喜慶的日子寫的,更能激發寫手的興趣了。

後來他老人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並且寫的非常投入。

其實說白了,朱元璋寫的對聯水準並不怎麽樣。但什麽東西一沾皇家,那自然是身價百倍,皇上的禦筆誰敢說個不字?

就像現在的名人,鋼筆字都寫不順暢,還到處用毛筆題字留念;領導本來是公鴨嗓子,但偏偏要飆歌一曲——別管他們的水準怎樣,肯定是一片喝彩之聲。

朱元璋的禦筆一露,自然充滿的是阿諛奉承之聲。

聽到大臣們的讚揚,朱元璋的興致更高了,不光自己寫,而且鼓勵大臣也要寫。不光朝中大臣要把它發揚光大,還要讓它走進千家萬戶。

基於這樣的考慮,有一年快過春節時,皇上的聖旨下來了: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簪雲樓雜話》明·陳雲瞻)

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有“春聯”這個專有名詞。並且規定,全國上下上至公卿各級官員,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戶戶都要在除夕貼上春聯,而且皇上會親自審查貼春聯的情況。

不光要求大家寫,還規定了用紙的顏色,因為民俗以紅色為喜慶色,所以規定春聯要寫在朱砂紙上,並取名為“萬年紅”(紅與朱義同),象徵著朱家江山萬年長盛不衰,字則以黑色的墨來題寫。

本來只是一個民間習俗,現在列入朝廷的行政命令,誰敢不從?

朱元璋當政時期比較講究執行力的問題。通知下達後,不光是貫徹實施了,而且實施得還很徹底。朝廷把命令轉達到各行省,行省又層層下轉,一直到府、州、縣,要求每家每戶都要貼對聯。

大年初一日這一天,朱元璋微服出巡,看到滿街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的高興——看樣子臣子們的執行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一路哼著鳳陽花鼓的小曲,一邊隨意的逛著。

突然,他的眉頭緊鎖起來。

皇上不高興了,眼尖的太監很會察言觀色,他們四下一撒摸,馬上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這裡有一戶人家門前是光溜溜的,還沒貼春聯,便上前問什麽緣故?

原來這家主人是個閹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這天也是心情高興,人一高興了就覺得肚裡頭的詞句一直翻江倒海,直往上湧,當即揮筆揮毫: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說實在話,朱元璋這副對聯還算很工整,也把主人家從事的行業表達出來了。但是,時機不對——大過年的喜慶日,什麽生呀死呀,刀呀槍的,很不吉利。

但是皇上的禦賜,誰敢說個不字,除了點頭謝恩,還能幹什麽?

況且朱元璋考慮到戶主是憑手藝吃飯的窮苦人家,連“潤筆費”也沒要,純粹是免費贈送啊!

閹豬匠大喜,當即高高興興地將春聯貼在大門上。

有句俗話,狗肚裡存不住二兩香油。沾沾自喜了一夜的朱元璋,第二天上朝就得意地將此事告知了眾位臣工。

有溜須拍馬的大臣,一下早朝就一溜煙來到閹豬匠家裡,不料到了門口一看,大門上卻另外換了一副春聯,筆跡也不是皇上的字跡。此大臣不由得心中大怒:對禦筆親書的墨寶竟然如此對待?這是藐視皇權,要滅九族的!

大臣當即衝進閹豬匠家興師問罪,一進門,卻見皇上書寫的春聯已經貼在家裡的神龕上供奉起來了。此時閹豬匠一家正在對著它燒香禮拜呢。

原來,閹豬匠已然獲悉是皇上禦筆親製的對聯,哪裡捨得掛在外面讓風吹日曬?便揭下裝裱起來,供了起來,然後又另請人寫了一副春聯,貼於門上。

朱元璋聽到之後,非常高興,並賞賜了這家主人三十兩白銀。

那時候的屠戶一個月月個光陰就是2、3兩銀子,皇上的這個賞賜,給他獎暈了——一年的生計都有了,他們還能不山呼萬歲,對皇上交口稱讚嗎?

“賠錢賺吆喝”這個俗語,估計就是從這個時候才有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