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耳其之旅:導遊一再提醒,在伊斯坦布爾巴扎裡別買東西

“一點傳其”來到土耳其的第二天,按預定的行程,我們會去伊斯坦布爾當地的巴扎走走,這也是我一直最期待的行程之一。

巴扎(Bazaar)就是集市的意思,在我國新疆地區,也存在著很多巴扎,巴扎本來是當地人進行商品交易的地方,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很多地方的巴扎已經成為當地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巴扎是了解及熟悉當地文化及民俗最好的地方。

伊斯坦布爾的巴扎在卡帕勒市場(Kapali Carsi),又稱大巴扎集市(Grand Bazaar),這裡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集市之一。

卡帕勒市場位於土耳其舊城中心位置,有近550年的歷史,行走其中感覺一切都顯得稍微有點陳舊,而這種歲月的沉澱,恰好就是伊斯坦布爾大巴扎的魅力所在。

巴扎位於市場內,采取全封閉式的設計,在市場的四個方位分別設有統一的入場大門,佔地30萬平方米,室內大約有65條街道,街道縱橫交錯的連通在一起,四通八達。

巴扎設為內外兩城,外城通過圍牆、圍欄與外界隔絕,設有4個大門,內城與外城間是一圈巷道,內城出入口多達20幾個,每個出入口處都設有安保措施。

走進巴扎,就如走進一個龐大的迷宮,由於溝通及文字上的差異,面對四通八達的街道,面對如織的人流,難免有點迷茫,稍微走錯巷道,就可能迷失方向,所以當我們來到巴扎前,導遊一再叮囑,行走、欣賞、購物時一定一定要記住自己的方位,一定要記住集合的位置。

巴扎裡面裝飾得富麗堂皇,街道牆壁、拱頂、天花都用當地人喜歡的圖案、壁畫進行塗飾,雖然有部分因為歲月流逝而剝落,但仍然難掩其魅力。

這裡最主要的兩個門是Nuruosmaniye大門和Bayezid大門,很多遊客都由這兩門入內,連通這兩道門的街道自然成為市場的主乾道,因為害怕迷路,所以很多遊客也隻敢在這條主乾道上行走參觀購物,因此巴扎這裡你可以看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主乾道裡人擠人,而旁邊的街道卻顯得有點冷冷清清。

今日的巴扎已不是曾經的民間普通交易性質了,而是為旅遊服務的大集市,銷售各種帶有土耳其色彩的旅遊紀念品,大到金銀首飾、土耳其地毯。小到一些冰箱貼、咖啡、香料、糖果等,當然還有土耳其式圍巾、衣服。

有時感覺這裡的一些商品跟我們國內的沒啥區別,土耳其朋友告訴我,這裡的很多商品,包括大家認為非常具有土耳其特色的商品,其實都來自中國,有些商品看似很土耳其,但其實他們自己以前都沒見過。

確實,在這裡購物是鍛煉自己討價還價能力最好的地方,假如你盯著某種商品多看幾眼,商家馬上會過來熱情招呼你,然後給你開個非常可觀的價格,如果看你露出了一絲猶豫,馬上會熱情的讓你還價......商家的那種熱情,感覺你不買下它,你都不好意思離開。

常年的商貿往來,也練就了巴扎商家一身精明的商業頭腦,這裡的每家商戶都能說出幾國語言,比如看見我們是中國人,馬上會用中文打招呼,雖然不能說很多,但是他們所掌握的詞匯,用於基本的交易還是綽綽有余的。

這裡就像是阿里巴巴偶遇的藏寶洞,商品的價格從幾元的小飾品到幾萬美金的古董都有,很多商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很多商品做工巧妙,甚至於有點匪夷所思。

這裡的很多商品都很有土耳其味道,很多商品也採用濃色重彩進行裝飾,看起來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我基本沒有在這裡購買,因為我一直牢記著導遊說的那句話:這裡面的很多商品價格都是虛高的,如非必要,還是不要在這裡購買東西了。

土耳其人喜歡用銅製作各種銅器,用於盛裝食品,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這種煮土耳其咖啡和土耳其茶的小銅壺,造型精巧別致,喜歡的可以考慮購買,討價還價後的價格可以說是很吸引人。

喜歡土耳其瓷器的人可千萬別錯過這個地方,土耳其瓷器興盛於奧斯曼帝國,融合了奧斯曼和中國及歐洲大陸等風格,所以在造型上,在土耳其瓷器上都依稀能看見中國的影子,而在色彩上,則感受到濃濃的西方味道。

一個10元左右的瓷碗,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朋友說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這麽低的價格,能保證釉料和繪料的安全性嗎?因為不懂,因為太重不方便攜帶,終於還是放棄了購買的心情。

來之前一直就聽說土耳其的毛毯、掛毯非常聞名,設計大膽,顏色樸實是土耳其的一大特色,很多還是採用羊絨、駱駝絨等編制而成,但是想要買到貨真價實的東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或許正因為如此,在整個逛巴扎過程中,感覺做毛毯、掛毯生意的檔主絕對是最閑的一群。

在巴扎裡,經常會遇見一些流動商販向遊客兜售商品,像這位大叔手上的這塊毛毯,又厚又重,尺寸也大,摸起來手感還行,折合人民幣卻不到30元,各中原因令人費解,無怪乎,導遊一再提醒,在伊斯坦布爾巴扎裡別買東西,多看、少動、少問,假如喜歡,可以考慮去商場裡購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