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網易人工智能事業部總經理李曉燕

深響原創 · 作者 | 彭方婷

千萬元級別。這是2018年下半年網易人工智能AR單在內容行銷上的收入規模。

在整個市場對AR貼上了寒冬標簽的時刻,李曉燕和她所在的網易人工智能團隊仍選擇以此作為AI產品化、商業化、場景化的首要切入口。取得這樣的收入水準實屬不易,當然也給行業帶來了些許曙光。

“我們的AR(擴增實境)技術在全球市場中排得上第一梯隊。”李曉燕非常自信,她認為這也是個巨大的賽道,很多事情大有可為。

事實上已有多組數據證明了AR在廣告領域的價值:當廣告接入AR,轉化率會得到極高的提升——

美國電商公司Apollo Box 2017年發布了這樣一個數據:AR技術讓其轉化率提高了25%;京東的測試也顯示AR技術訂單轉化率高於平均水準10%;而AR試用版還直接為台灣的美妝App玩美的銷售額提升了2倍,甚至將一些品牌的銷售額提升到了超過6倍。

另有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AR廣告內容市場規模約在50億元左右,而2020年全球AR相關市場規模約在450億美元左右。

從2011年入職網易起,擁有浙江大學電腦博士背景的李曉燕就開始組建多媒體技術部,不斷探索電腦視覺、深度學習、人機互動等底層技術。當AlphaGo(阿爾法圍棋機器人)在2016年引發一陣AI熱潮時,李曉燕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將AI和AR系統產品化,網易洞見、網易影見等一系列應用便是在那一時期上線的。

2017年,百度騰訊等公司紛紛加碼AI,李曉燕團隊則開始推進商業化,將多媒體技術部進一步更新為網易AI事業部,確立了AI平台、網易AR、語音識別和互動三大業務。

AR兩大業務方向:內容+技術

內容和技術是網易人工智能在AR層面的兩個業務重點。

AR內容觸達方面,他們與流量 方合作,通過內容生態支持合作方的 AR 業務(廣告+產品運營),後端則擁有AR的內容生態,連接供需兩端,為平台合作方提供體系化AR內容服務。

而且,網易AR內部還擁有一個內容開發團隊,通過研究AR內容互動的標杆案例來為內容生態提供內容模版。

李曉燕曾表示,網易AR的很多案例便是內容生態做的。而在2019年,網易AR的內容生態合作夥伴將繼續擴大至50-100家。

這裡可以重點分享的是網易AR技術在內容行銷方面的成功——比如在戴森無葉風扇產品的案例中,網易AR就再現了無葉風扇是如何吹出強風的原理。在這個過程中,用AR技術展示的粒子效果是文字和影片都無法實現的。通過技術來創新內容,這種方式也能和用戶進行更好的互動。數據顯示,戴森的AR展示人均體驗3.02次,而這款風扇也在上線京東當日售罄。

目前,網易AR已與農夫山泉、美的、方太、肯德基、必勝客、戴森等多家知名消費品牌進行了合作。

另外,背靠網易的資源,網易AR在內部還技術賦能了不少遊戲產品,在AR玩法上擁有足夠多的內部實際應用案例。2017年,網易遊戲悠夢就被蘋果作為APP Store精品AR遊戲推薦到150多個國家。在2018年,網易AR繼續擴大遊戲端的合作,接入了10多款大流量遊戲。

李曉燕表示,網易AR的優勢不僅僅在於技術的領先上,更多的是在流量布局、生態建立和體驗口碑上的優先意識和實際經驗。畢竟,後三者能更好地幫助網易AR的商業閉環落地。

AR+AI的未來

那麽,李曉燕口中的商業閉環究竟是什麽樣的呢?

如果說技術賦能是最基礎的服務的話,內容行銷便是網易AR目前最重要的突破口場景。這既是從網易的內容基因出發,也是基於互聯網應用的普遍需求出發。面對著供給端大於消費端的情況,更為優質的廣告、運營內容和體驗才能脫穎而出,與用戶產生更深的互動。

未來,網易AR也正在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通過標杆案例的構造,網易AR的邊界越拓越寬。

在這個基礎之上,場景應用和內容素材的豐富是必然的趨勢,而這正是網易AR面向C端市場的最佳途徑——通過幫B端商戶做行銷、運營等來觸及到C端用戶。

通過網易洞見APP掃描方太智能升降油煙機, 便出現演示工作流程的AR動畫,點擊畫面上的按鈕光點,可看到不同功能參數。方太所有全國門市(共約6000家) 均已支持導購員通過網易洞見APP來為消費者演示產品功能。

英國老牌AR獨角獸Blippar的發展經歷也很好地佐證了這一模式。

成立於2011年,Blippar的估值曾高達100億。然而,在內容場景和技術架構上尚未完善時,Blippar就過早地將自己推向了C端,耗費大量資源在視覺搜索上,最終以4億美金被一家房地產公司收購。

這樣的故事倒不會在網易AR上重演。李曉燕思路很清晰:“AR最終體驗方一定是C,對用戶體驗要求很高,我們是通過2B去2C。”

而除了AR,網易AI團隊從自身的遊戲應用優勢出發,也將數據智能能力賦予在遊戲發行業務上,建立起遊戲出海發行優化的AI模型。

在深度學習模型基礎之上,網易AI團隊為CPA(每行動成本)、LTV(生命周期總價值)方案等遊戲應用的關鍵數據提供了優化的解決方案。比如在CPA解決方案中,網易AI的核心算法團隊能通過模型來預測更多潛在付費玩家,繼而在實際付費前提交廣告平台投放,縮短收益周期。

基於網易在遊戲行業的品牌影響力,網易AI團隊在實行更多優化方案之外,還會與遊戲出海產業鏈上下遊頭部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讓發行優化成為中國遊戲出海解決方案裡的必要環節。

以遊戲出海發行優化為切入點,網易AI團隊希望能和遊戲發行商和內容製作商建立合作關係,在遊戲內AI精細化運營上尋找第二個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網易AI團隊在決策上具有相當強的自主力,而團隊當中,除了現任浙江省擴增實境與智 能互動工程中心主任的總經理李曉燕,相當大的一部分成員也都來自國內外名校AI相關專業,研究生佔比超過了90%。

以下為深響整理後的部分採訪實錄:

深響:AR/VR這兩年都比較涼,您怎麽看整個市場環境和空間?這個賽道的想象力現在在哪兒?

李曉燕:首先,大家說AR這兩年已經涼,的確。但這也只是我們看到的某個面。

AR和VR一定是在大的方向上看。研究界、技術界是隨著摩爾定律是一直在往前推進的, 所以要看整個技術的發展和它前進的速度。這塊體驗發展起來是非常快的。

前幾年熱起來是從算力方面,大家覺得算力上有很大的提升,就覺得很多問題可以解決了。這個熱只是正常的熱,或者說趨勢上的熱,但如果你真看產業,整個的話,我不覺得這個市場是熱的。

整個AR的發展快慢取決於幾項技術,感知技術、互動技術、渲染技術,包括算力,還有內容製作效率等等。這些因素影響著整個AR市場發展的快慢。

三年前,這個算力的提升,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幾項比較關鍵技術的成熟,有感知技術,還有GPU算力,5G等,這些會推動AR的發展進入快速通道。

至於想象空間,AR就是視覺交匯的地方,所有我們能夠在物理世界做的事情,在數字世界做的事情都可以被AR技術重新改造,這你就知道整個市場空間有多大。

深響:單從產品技術上看,我們處於一個什麽樣的位置?

李曉燕:如果單純剔出來說,說AR是在全球AI業界第一梯隊也說得上,我們很有信心的。這種信心不僅僅是技術優勢,或者是產品優勢。

更多是什麽呢?當你不去考慮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單純去講技術領先的話都是有點盲人摸象的,因為你的技術領先應該是在一個整體裡面,你的技術在整個趨勢裡面佔了某一環,它的整個產業鏈當中的作用是什麽。

因為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技術、產品優勢和基因,包括網易在整個AR產業鏈上能做出的最大貢獻。這是兩三年前就有的一個初衷,現在也一直秉持著這個初衷。

目前我們做的事情和在產業鏈上的重要玩家都是有耦合關係的。大家推進的是不同的環節,其實我想說,鏈條齊頭並進,AR產業才能比較快的發展。

如果單純說我們目前的領先優勢的話,我們其實實際在做商業化的事情,就是做的整個市場。

我們目前的領先優勢可以理解為,第一,用戶觸達,第二,內容開發者生態,還有內容品質,就是最終的AR內容體驗這塊的口碑。

在用戶觸達上,我們現在的機制是一種雲AR架構,接入的APP可以共享我們的AR內容體驗機制,在業內已經是比較領先的。第二就是內容生態。

而你知道3D內容的開發者都是遊戲生態的,因此我們這兩三年在相關生態的連接、培訓、積累上也是領先的。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內容品質上面,也就是我們整個AR內容的體驗。

你看到的AR是實時渲染的品質,比如說哈根達斯的冰淇凌球,一般模仿出來非常像玻璃,但我們的會更逼真。除了內容模型之外,還有交付玩法和邏輯這塊。

所以整個AR內容的品質目前是領先的,而且獲得了很好的口碑。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後面連接一些廣告商等等,他們也會對我們有一定的黏性,會持續性地給我們做case(案子)。

深響:在業務模式上,海外有哪些公司是和我們對標的嗎?

李曉燕:說到對標項目,其實行業裡面重要的玩家接近的有,但是沒有跟我們完全一樣的發展模式。

英國一家公司比較接近,叫做Blippar。它的估值曾經到100億,但它不管是在整個架構上都沒有跟上最新的。

另外他們做錯了一件事情,他過早的去直接2C了,去做視覺搜索,因為這個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但即便如此,他現在被一家房地產收購,估值也在4億美金以上。

但我們是從B端去觸及C端,比如做廣告,做行銷,做運營等,我們是最接近C的B。

我們一直有一個內容開發團隊,已經有兩到三年了,去找一個標杆案例,比如說這個AR內容怎麽做?這個互動怎麽做?

這個內容團隊去逐漸的形成一些模板來給賦能給內容生態,培養內容生態怎麽去做一個很好的AR內容。然後這個團隊裡面就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做C端爆款的探索,比如說探索在跟人相關的,跟短影片相關的,直播相關的。甚至,我們目前圍繞傾向多人互動、多人在線這些玩法。

深響:我們看到網易洞見的合作夥伴覆蓋了戴森、哈根達斯、凱德Mall、美團點評、方太等諸多傳統及互聯網企業,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下網易洞見主要的客戶群體、客戶訴求、和我們目前成熟的解決方案?

李曉燕: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的案例,我們對客戶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客戶希望跟自己的用戶,B端的用戶跟自己的用戶發生更深刻的活動,通過互動的方式獲取更多用戶的一些洞察,就會用AR這種互動方式去合作。他看中我們的更多是優質的內容體驗和開發能力。

運營、廣告等很多場景都會有需要,你就看跟內容相關的供給端和分發端,比如說目前的一些廣告,電商,因為它有消費端,只要生產端和消費裡有需求,供需端加大之後,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說戴森是一個品牌方,戴森的客戶也認為AR是最接近物理世界展示的一種方式,就是最接近的,所以他很想用這個去做。他想要展示他那個加速器的粒子效果,因為這是他的產品特點。然後當時我們給他看了之後,這個就滿足了他的需求,他就很想做這個case。最終戴森在這個廣告之後,當天大家點開就能夠看到戴森放在任何地方是什麽樣的,吹出來的風是什麽樣,非常真實。

深響:那我們現在除了行銷上的應用,還有其他什麽場景嗎?

李曉燕:我們會拓展很多場景,目前注重行銷是因為不管是對客戶畫像也好,跟客戶之間的製作流程也好,標準也好,客戶的痛點也好,關心的地方也好,開始標準化,這塊是我們嘗試比較早的。

還有一個,是因為還有我們的用戶觸達量,你知道現在互聯網大部分應用要麽做網絡,要麽做運營。所以正好跟這個客戶是重合的,這個是我們目前整個發力最大的一個。但是同時我們在線下展示,在文旅上都是有客戶和case這些投入,並且正在做標杆案例中。

深響:收入方面,有媒體報導說2018年收入不錯,但未披露具體數據,我們方便透露嗎?整體盈利預期是在什麽時候?

李曉燕:剛才提到的,我們相當於在2016年更多是2B一些典型的case,典型的場地裡面探索。

2017年轉向內容行銷這一塊,並開始重視用戶觸達。 在2018年後,特別是2018年6月份之後,很多case都開始有可擴展性了。

2018年下半年的兩個季度的收入是1000萬,就單單後面半年的時間,單單廣告運營這塊。

我們預期2019年有更好的流水。

深響:巨頭們都有在AR這方面布局,您怎麽看待市場上的競爭者?

李曉燕:我是這麽看的,不同時間,不同維度,這個競爭定義不一樣。市面上有很多公司都在布局AR,或者是全球所有的商業巨頭都在布局AR,我們是樂意看到重要的玩家在這個賽道上的,但是選擇接入點,還有產業鏈上的環節是不同的。

就比如說蘋果推ARKit,這個ARKit對我們整個產業就是一個促進。好多開發者都想這樣,但是我們能夠跨平台,能夠幫他解決很多他在開發中的問題,這些開發者就會用我們的SDK去做。 。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知道AR內容的實時渲染在Unity實現,但是在一般的APP裡面要實時這種渲染效果就很難,我們是單獨做了這樣一個實時渲染框架。所以在運行相關AR內容的過程當中,你只要接入我的SDK就能夠擁有這種遊戲級渲染的體驗。這種在其他的框架下是實現不了的。因為我們感覺不像是一個單純的技術解決方案,我覺得是一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所以,它鏈接的是多方關係。

從內容生產端到內容觸達端,我們有一個端到端的方案,同時我們整個端到端的引擎是和產業鏈的上下遊是合作的。我們和OEM廠商都是有很緊密的合作。

深響:如果脫離網易的背景,我們項目的門檻和護城河在哪?

李曉燕:如果單說這個項目本身的話,我覺得我們選的方向也好,積累的網易基因也好,比如說你的內容製作也好,遊戲裡面的引擎,這些都是優勢。AR最終還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優勢,在內容這塊。另外就是在技術方面我們是領先的,我們工程化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跨平台也好等等。但是這方面不管是核心的技術,就是核心的AR的一些技術等等。同樣我們在工程化裡面都是領先的,就是落地這塊。

第二個,我覺得這個優勢就是我們有一個合作了將近三年的很緊密的團隊。這個團隊在組建之初就是按照創業團隊去組建的。所以我們的團隊除了最核心的團隊之外,在中層裡面有非常多以前在外部做創業,甚至是創始人,CTO等等加入的。這個團隊的凝聚力也好,配合度也好在這幾年打磨得很好,我相信這也是這個團隊的優勢之一。

如果說到門檻、護城河,我覺得這個不是某個單一的因素構成的。我們對行業深入的理解,構建的商業模式應該說我們是技術先行,我們在和產業鏈上重要玩家的深度耦合關係上,我們從網易秉承的行業資源,3D內容設計、遊戲等等都能成為它一個綜合的壁壘。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直接留言(不要加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