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橫渠肅靜伊川少:程俊英先生和她的《詩經譯注》

導言

程俊英(1901~1993),福建福州人,已故華東師范大學著名教授、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長期從事先秦文學的研究與教學,其撰著的《詩經譯注》是當代第一部以白話民歌體逐句對譯《詩經》的整理本,影響極大。

程俊英於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國文專修科,成為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深受新思潮影響,接受新文學的洗禮。程先生與廬隱、王世瑛、陳定秀並稱"四公子",在五四運動中開女子遊行參政之先例。作家蘇雪林曾作詩形容"四公子",以"橫渠肅靜伊川少"一句讚譽程先生年少才高,意氣昂揚。

1993年2月20日,程俊英先生與世長辭,享年93歲。今於程俊英先生逝世26周年之際,上海古籍出版社特邀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楊焄教授撰文推介《詩經譯注》一書,緬先生之遺風,揚先生之著述,以慰先生,以饗讀者。

《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總共收錄上自西周早期下迄春秋中葉的三百零五篇詩作。它不僅是儒家學派推崇研習的基本經典,並由此形成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更因其豐富多樣的內容、精煉雋永的語言和卓絕高妙的技巧,成為後世詩人不斷取資效法的重要對象。兩千多年以來,相關的研究論著可謂汗牛充棟,歷代學者或熱衷於推求創作主旨,或側重於考察名物訓詁,或專注於評析文辭章法。卷帙浩繁的各類箋注、疏證、評解,一方面固然提供了許多可供參考借鑒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依然存在大量陳陳相因甚至牽強比附、錯謬荒唐的情況。普通讀者如果直接披覽古人注疏,不但要努力克服語言上的種種障礙和觀念上的重重隔膜,在面對諸多存在分歧的疑難問題時也難以做出準確的取捨。因此,選擇一部簡要精當的今人譯注本,顯而易見是初學入門時的不二之選。不少現代學者都曾經致力於《詩經》的普及工作,為廣大讀者閱讀欣賞這部重要的先秦典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程俊英先生精心結撰的《詩經譯注》就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長期以來深受歡迎的著作。

程俊英先生(1901—1993)是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也是現代中國首批女教授中的傑出代表。

程俊英(左)與黃淑儀(廬隱,中)、羅靜軒合影,1929年

她早年求學於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在胡適、黃侃、劉師培、陳中凡、胡小石等新舊兩派學者的教導下奠定了深厚堅實的學術基礎。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而留校,開始投身於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其後相繼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任教。

程先生專精古典文學研究,在《詩經》方面尤有建樹,主要著作有《詩經漫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詩經選譯》(巴蜀書社1988年)、《詩經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白話詩經》(嶽麓書社1995年,以上三種均與弟子蔣見元合作),主編《詩經賞析集》(巴蜀書社1989年),整理校點過清代學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未刊),另撰有大量與《詩經》相關的學術論文和賞析文章。

《詩經譯注》雖然是面向一般讀者的普及型讀物,但在題解、注釋和翻譯等各個方面都反覆斟酌,精益求精,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在每一首詩作前,《詩經譯注》都設有“題解”,或概括內容主旨,或提示歷史背景,或分析創作特色。程先生秉持“就詩論詩”的公允態度,廣泛參考歷代學者的意見,取精用弘,擇善而從,既剔除前人陳腐迂闊、生硬穿鑿的解釋,也避免出現標新立異、以今律古的情況。即使匡補糾正前人的錯謬,也往往因勢利導地指出它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如《鄭風?風雨》篇題解提到:“《毛詩序》說此詩寫‘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雖屬臆測,卻使後來許多氣節之士雖處‘風雨如晦’之境,仍以‘雞鳴不已’自勉。”在難以遽斷孰是孰非的時候,則列舉諸說以供參考。如《邶風?雄雉》篇題解認為:“這是一位婦女思念遠出的丈夫的詩。舊說多認為這是婦女之作,方玉潤《詩經原始》則認為是朋友互勉,‘期友不歸,思而共勉’的詩,此說可供參考。”而為了提高讀者的鑒賞水準,有時還會對主題相仿的作品加以比較評析。如《鄭風?狡童》篇題解評論道:“這首詩所寫的女子和下一首《褰裳》所寫的女子,性格很不相同,對失戀的態度也不相同。《狡童》比較纏綿,依戀舊情,竟至廢寢忘餐。《褰裳》比較潑辣,想得開,不為失戀而苦惱。對比之下,兩首詩的形象都非常鮮明。”這些解說要言不煩而平實中肯,極便於讀者從整體上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對疑難問題加以簡潔準確的注釋,並對生僻字詞標注讀音,也是《詩經譯注》的特色所在。程先生在傳統訓詁學方面學殖豐厚,曾經根據多年來的研究體會和教學經驗,編著過《應用訓詁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與梁永昌合作)。在撰寫本書時也博采眾長,充分吸取前人在《詩經》名物訓詁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清代考據學興盛,在這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本書也特別注意借鑒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胡承珙《毛詩後箋》、陳奐《詩毛氏傳疏》、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等《詩經》學名著,以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引之《經義述聞》等訓詁學專著。程先生對近現代以來考古學、歷史學、民俗學、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也極為關注,引錄過王國維、林義光、聞一多、郭沫若、裴學海等眾多學者的意見,以彌補前人考辨中的疏失闕漏。如在解釋《小雅?鼓鍾》篇“以雅以南”一句時,既根據舊說將“南”釋為“南方的樂調”,又介紹了章太炎《大雅小雅說》和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中的考證,以備讀者參考。儘管全書采摭的資料相當豐富,但為了避免繁瑣冗長,都經過精心剪裁,力求簡明扼要,不至於增加讀者的負擔。

古籍今譯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頗費心力的工作,《詩經譯注》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由於已經添加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程先生在翻譯時雖然強調應該貼合原文,但並不采取逐字逐句、亦步亦趨的硬譯方式,而是希望在體式、節奏、韻律、情調等各方面盡可能傳遞出原作的風神情韻,由此形成清新流暢、朗朗上口而富有雋永詩味的翻譯風格。《詩經》中收錄的作品原本風貌各異,程先生在翻譯時也注意有所區別,《國風》部分時常採用俚俗口語,用來展現民間風謠生動鮮活的意趣,《雅》《頌》部分則往往措詞嚴謹雅正,以便烘托朝廷廟堂莊嚴肅穆的氣氛。原詩和譯作互相比照而銖兩悉稱,有利於引導讀者加深對詩意的領會。在今人撰著的各種《詩經》白話譯本中,本書所附的譯詩不僅具備自成一家的鮮明特色,其整體質量毫無疑問也是名列前茅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