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朝開國功臣下場悲慘,為何蕭何得以自保?

劉邦這人,應該是幸運的,雖然天生流氓屬性,但恰逢暴秦時代,競爭對手項羽又也殘暴,因此落得寬厚的美名。但及功成名就之後,倒卻拿起屠刀,將韓信、彭越、英布等一乾功臣,盡皆斬殺,甚至他的連襟、鴻門宴上替自己擋刀的樊噲也曾險遭毒手。但也有例外的,譬如蕭何就是其中一位。

蕭何的成名,其實頗有意思。原是沛縣的功曹筆吏,大概就是縣長官秘書,和劉邦也算同鄉,甚至一度還是他的長官。但是,若沒有劉邦的起義,蕭何終其一生,政治作為估計也就筆吏一枚。當然,蕭何應該還是個有理想的人,或者說,有眼光的人,終究還是和劉邦混在一起了,也做了一些大事,後來落得一些名聲。

影響比較大的事情大概有以下幾件:

第一件:“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什麽意思,就是入關時把秦國的資料進行歸檔,按現代話講,就是建立“大數據”庫。當然,這是極其有遠見的。而當時其他人都在做什麽?“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搶錢啦!後來,劉邦爭天下的時候,“具知天下?戹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史記》)。劉邦能在第一時間檢索到各項資訊,這都是蕭何的功勞。

第二件:“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軍無見糧,給食不乏”。也就是說,蕭何是個很好的後勤總長,前線上軍糧告急,他總能想方設法籌集,這對穩定軍心應該是很關鍵的。也正是“軍中有糧,心中不慌”,劉邦才能很好地同政治對手玩持久戰。

第三件:“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推薦了上將韓信,當然,這還傳為了佳話,即“蕭何月下追韓信”,而韓信的軍事才能,恰恰是楚、漢爭霸天平倒向的關鍵(有意思的是,後來韓信所以身首異處,也是蕭何設計的)。

至於劉邦、蕭何二人的政治蜜月期,應該在大漢帝國的建立初始達到了頂峰。當時君臣數十人坐在一起開了一個會,論功行賞,也提名了一些人,但劉邦將“首功之臣”的頭銜給了蕭何。不僅是給頭銜,也給了實質的好處。《史記》有記載:“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都是極高的待遇。

當然,事態就此演化下去,劉邦、蕭何二者君臣模板,或許有如後來皇叔、孔明之間的魚水相善,為後世所傳承樂道。但劉邦似乎並不太想這樣做,也終於開始找蕭何的茬。有意思的是,這個茬,卻是蕭何自己設計的。

現在事情就好玩了,蕭何為何要給自己挖坑呢?

原來,有門客給蕭何替建議了,《史記》裡記載了這一段對話:“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複加哉?”這意思很清楚了,就是蕭相國你有點功高震主的味道,皇上難道一點想法都沒有嗎?肯定有,只是未到臨界點,如果沒有控制好,爆發了,相國恐怕就離滅族不遠了。蕭何一聽,似乎還真是這麽回事,也出了一身冷汗。

那麽,應該怎麽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搞兩個方案,雙管齊下:一是自汙名聲,二是私財佐軍。

“自汙名聲”操作起來其實很簡單,“多買田地,賤貰貸”,也就是低價買入百姓的良田。這百姓當然不願意啦,於是“民道遮行上書”,大概就是上訪,告到劉邦那裡。劉邦一聽,哈哈大笑(“上乃大說”)。這笑其實蠻微妙的,大概就是蕭相國你也學壞了,腐敗啦。當然,效果就出來了。

至於“私財佐軍”,大概就是拿出自己的私人財產,貼補軍隊用度。當然,這對蕭何來說,也並非什麽困難,當年分封的時候,也拿了不少錢,如今只是“回饋”長官而已,而且,大漢建國伊始,其實也不算太平,一直也有叛亂,軍隊開銷不少。因此,這筆錢也算是雪中送炭,劉邦自然是滿意的(“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

看來,蕭何為了自保,倒也是煞費苦心的。效果也有,那就是劉邦很高興。但終究卻也難逃牢獄之災。其間的導火線,大概是為了一個“國家公園”選址。當然,說是“國家公園”,其實就是劉邦的私人花園,平民百姓是無法進入的。也許是為了風水,或者是交通方便,劉邦看了好多塊地,最後選了一塊較為肥沃的良田地帶。古中國的生產環境,還是以農耕為主,也就是“民以地為生”。長官人為了自己私欲,把人家生計的土地拿去蓋公園,聲音自然就出來了

這個時候,蕭何不合時宜地講了一段話,《史記》有記載:“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為禽獸食。”

看的出來,蕭何天生不是一個好的演員,之前“自汙名聲”雖是演戲,演得也很努力,但卻不太入戲,如今,戲演砸了,暴露了。這下,劉邦怒了,拋下一句狠話:“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也就是說,蕭何你真是下了一盤好大的棋啊,你為了流芳千古,倒也不惜拿我做墊背,到時候你成了賢相,而我呢,成了桀紂暴君。於是“下相國廷尉,械系之”。

鋃鐺入獄,這下蕭何的前途凶險了。此前門客預言的“君滅族不久矣”,似乎有應驗的味道。賤買土地,這就是個罪名嘛,完全可以查一查,至於私財佐軍,就更不得了,收買軍心可是大罪(比如,明朝時期朱元璋逮捕沈萬三就是抓住這條)。看來,蕭何此前為了自保挖下的坑,還真成了坑。

那麽,此時劉邦可真有誅殺蕭何的意思?應該有,至少,是動了這個心思。但求情的人也多,也說了很多好話,劉邦終於還是心軟了,放了蕭何一馬。

為何劉邦手下留情?心軟肯定是有的,當然這有私人情感在裡頭,劉邦也常掛在嘴邊:“(別人)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就是劉邦創業初期,蕭何可是把一大家族身家性命全押寶在自己身上。這感情,杠杠地!而且,蕭何確實也立了不少功勞。

當憑著心軟就放人?這肯定不是劉邦的風格。那麽,究竟劉邦為何會重新拾起人文情懷,放過蕭何一馬呢?我們還是搬出當年分封宴上的場景。劉邦執意要給蕭何首功的時候,底下是有聲音的,而且不小。《史記》如下記載:“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

這就是重點!蕭何在軍中是沒有太多威望的,至少,軍隊裡大咖是不買他的帳。但這卻足以保蕭何老命了。劉邦的心裡想必也計算了一把:蕭何這人啦,雖然功高,但無羽翼,也沒有自己的軍隊,更沒有實質的地盤(這和被誅殺的韓信、彭越、英布等諸侯王有本質區別),即便動了心思,也是在可控範圍,折騰不出什麽大浪來。況蕭何此時業已年邁,姑且就饒一命吧。

如是,蕭何逃過一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