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歷過這四種考驗,才是真愛!

相濡以沫,相守於江湖

- 慈:熄滅憤怒與無明 -

真愛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給予喜悅、幸福的意願和能力。Maitri是梵文,在英文可以譯為愛。有些佛學導師選擇用慈愛,因為他們發現“愛”這個字被濫用了。但我還是選擇用“愛”。

字有時候會生病,需要醫治。長久以來,我們用“愛”這個字來指食欲或欲望,像是“我愛漢堡”。我們要更小心地用字。“愛”是個很美麗的字,我們要歸還它原本的意思。梵文的maitri,源自mitra(朋友)。在佛教中,愛的最基本意義是友情。

要培養這能力,就要諦觀和諦聽,這樣我們將知道做些什麽會使別人幸福,做些什麽會使別人不快樂。慈,不是給你愛的人不需要的東西。你必須要明白他的情況,或明白你所提供的東西會不會使他不快樂。

在東南亞,有很多人嗜吃一種巨大的、有刺的水果叫榴蓮,你甚至可以說他們吃上癮了。榴蓮的味道很強,有人吃完後還把皮放到床下,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聞這味道。對我而言,榴蓮的味道卻是恐怖無比。有一天,我在越南的廟裡念經,供桌上有一顆供佛的榴蓮。我一邊敲著木魚和大磬,一邊念《法華經》,可是一點也沒辦法專心。終於,我把大磬抱到供桌上,翻過來,蓋住那顆榴蓮,我才能繼續誦經。誦經後,我向佛陀行禮,並釋放那顆榴蓮。如果你跟我說:“師父,我很敬愛您,我想要請您吃榴蓮。”我會苦不堪言。你敬愛我,你要我快樂,但你要我吃榴蓮。這就是一個有愛而無理解的例子。你的用意是很好,但你沒有正確地理解。

沒有理解,你的愛就不是真愛。你必須要有諦觀,去明白、去理解你所愛的人的需要、渴望及痛苦。我們都需要愛。像空氣似的,愛很自然地為我們帶來喜悅和幸福。我們被空氣愛著,我們需要新鮮的空氣來得到快樂和幸福。我們被樹木愛著,我們需要樹木來得到健康。要被愛,我們就要愛;換言之,就要去理解。要愛綿延,我們就要采取適當的行動或非行動來保護空氣、樹木和我們所愛的人。

在我們的心中,都有愛的種子。我們可以培養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饋的無條件之愛。當對某人有深刻的理解,即使那人曾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會無法抗拒地要去愛他。釋迦牟尼佛授記,下一劫的佛是彌勒佛——愛之佛。

- 悲:熄滅憂鬱與焦慮 -

真愛的第二方面是悲,也就是止息和轉化痛苦、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悲,梵文和巴利文是Karuna,在英文裡,悲通常被譯成compassion,但這不完全正確。

compassion是由com(在一起)及passion(受苦)組成。然而,我們不需要受苦才能解除他人的苦難。譬如說,醫生可以在不感染同樣的疾病下,減輕病人的痛苦。如果受的痛苦太多,我們可能會崩潰,無力幫助。然而,在能夠找到更好的字眼前,我們還是用compassion這個字來做“悲”的英文翻譯。

要培養心中的悲,就要練習正念呼吸、諦聽和諦觀。《法華經》形容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諦聽世間苦”。悲,是帶有深刻關懷的。你知道某人苦不堪言,所以你緊緊地坐到他旁邊,看著他、傾聽他,以便感受他的苦楚。你和他有深刻的溝通和心靈交流,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帶來些許的安慰。

一句慈悲的話、行動或念頭,就可以減緩另一個人的痛苦,帶給他喜悅。言語可以帶來安慰和自信,摧毀疑慮,幫助他人避免犯錯,或是打開解脫的大門。行動可以救人命,或幫助他掌握難得的機會。念頭也是如此,因為緊跟著念頭的會是言語和行動。悲心,可以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帶來奇跡。

我初出家時,想不通為什麽在這個處處痛苦的世界裡,佛陀仍舊有著美麗的微笑。難道他不會受世間的痛苦所干擾?後來,我發現佛陀有足夠的理解、冷靜和力量,因此痛苦擊不倒他。因為他知道怎樣去對付痛苦,怎樣去轉化痛苦,所以他有辦法對痛苦微笑。我們要覺察痛苦,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靜和力量。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轉化情況。

若有悲,淚水決堤也淹沒不了我們。這就是為什麽佛陀依然微笑。

- 喜:熄滅悲傷與無歡 -

真愛的第三方面是喜。真愛總是替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帶來喜悅。如果我們的愛無法替雙方帶來喜,就不是真愛。

佛教論師認為,幸福與身心有關,而喜悅隻與心有關。有一個例子常常被提出來:跋涉沙漠的人,望見又清又涼的水,他感到喜悅。當他喝下水時,感受到幸福快樂。“現法樂住”(Ditthadhamma sukhavihari)的意思是“幸福地安住於當下”。我們並不急著要趕到未來,我們知道每件事都在當下此刻。許多小事情也可以帶來無比的喜悅,譬如說覺知自己有雙好眼睛。只要睜開雙眼,就可以看見蔚藍的天、紫色的小花、稚兒、樹木和許多多彩多姿的東西。處於正念中,我們就可以接觸到這些美妙和清新的東西,喜悅之心會油然而生。喜悅中有幸福,幸福中有喜悅。

有些佛教論師說,梵文中的喜(mudita),意思是“憐憫的喜悅”(sympathetic joy)或是“利他主義的喜悅”(altruistic joy),換言之,喜是當他人快樂時,我們所感到的快樂。但,這種講法太狹隘了,且又在我和他之間做區別。喜的深層意義是充滿平和與滿足的喜悅。看到別人幸福時,我們會感到開心,但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開心。如果沒有辦法為自己而喜悅,我們又怎麽為別人而喜悅呢?

喜悅,是為了每一個人的喜悅而欣喜。

- 舍:熄滅執著與仇恨 -

真愛的第四方面是舍,意即平等心、不執著、不分別,平常心或放下。Upa在梵文的意思是“在上面”,而iksh的意思是“看”。你要爬到山上去,這樣才能對全景一目了然,不會說有哪一個方向被擋住了。如果你的愛有執著、分別、偏見或依戀,這就不是真愛。不理解佛法的人,有時候以為舍是不關心,但真正的舍既不是冷淡也不是不關心。如果你有一個以上的小孩,他們統統都是你的孩子,舍不是不愛,而是一視同仁,讓你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愛。

捨的其中一個特性是“平等性智”,這是平等的智慧,對所有的人平等看待,不分彼此。衝突起時,即使是與自己有極大關係,也要保持不偏不倚,能夠去愛、去理解雙方。放下分別和偏見,移開彼此之間的界線。只要還把自己當成愛人的人,把他人當成被愛的人,只要還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或是跟他人有所不同,就不是真的舍。想要理解和真正愛一個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場”與他成為一體。做到這樣,就不會有“我”或“他”。

少了舍,你的愛可能變成霸佔。夏日微風清爽宜人,但若要把這微風關到錫罐中,自我獨享,微風便會逝去。我們的所愛也是如此,像雲朵,像微風,像花兒,若囚禁於錫罐,它們會死去。然而,很多人卻是如此,掠奪所愛的人的自由,直到他喪失自我。他們活著的目的是要滿足自己,利用所愛的人來幫助實現這個目的。這不是愛,這是毀滅。

你說你愛他,可是如果你不理解他的渴望,他的需要,他的困難,他就被愛的監獄囚禁住了。真愛容許你保留你的自由,也讓你所愛的人保有他的自由。這,就是舍。

——摘自一行禪師《你可以愛》

▍版權聲明:

本文為網絡采集文章,由玉泉禪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