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蓋碗沖泡白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呢?請把握好這四大細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裡和一位朋友喝茶,談到蓋碗泡茶的問題。

「明明用的是同樣的蓋碗,同樣的茶,為什麼你這泡會更好喝?」朋友疑惑到。

「不會吧,投茶量、泡茶用水、水溫都留意了嗎?」

朋友回答都是按著操作來的,那就奇怪了,為什麼同樣是泡白茶,出來的味道會不一樣?

於是乎,朋友現場泡了一遍茶,原因立刻就找到了。

這位朋友,由於蓋碗泡茶技巧沒有熟練,出湯速度太慢了,影響了茶味。

可見,沖泡茶,要想泡出更好的茶味,勤加練習,是不可少的。

就如練書法一般,除了掌握方法,根本的,還在於勤寫勤練。

沖泡白茶,並不存在什麼獨門秘方,技巧掌握到位,同樣可以泡出好茶味!

那麼,蓋碗沖泡白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呢?

《2》

蓋碗泡白茶,燙壺溫杯不要忘!

用蓋碗沖泡白茶,若想讓白茶的風采釋放得更為全面,在沖泡前,需要對蓋碗進行燙壺溫杯。

在沖泡前,已經用清水清洗乾淨的茶具,為什麼要進行燙壺溫杯呢?

在賓客面前,泡茶前進行燙壺溫杯,主要目的在於,體現對賓客的禮儀,讓客人喝茶喝得更安心。

此外,在一人獨自泡茶的情況下,燙壺溫杯也是必不可少。

因為燙壺溫杯,最主要的出發點,在於讓茶更好喝。

若是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過的茶具,會沾染上悶味,這些悶味,單靠清水,是無法完全去除的。

此外,用清水洗過後,在蓋碗、公道杯等表壁上,會殘留不少的水漬,具有生水味。

特別是對於自來水來說,經過重重管網之後的自來水,具有著水腥味和消毒所用的氯氣味。

茶具內殘留這些水漬,對於泡茶來說,風味會受到影響。

這時,經過燙壺溫杯,就可以憑藉高溫的沸水,將這些悶味水味,徹底的發散。

在燙壺溫杯過後,將白茶乾茶投進去,這是,藉助蓋碗內微微的熱力,香氣散發更為明顯。

內質豐厚的白茶,內含許多芳香物質,激發這些芳香物質的溫度,有高有低。

在溫熱的蓋碗環境內,白茶的芳香物質會得到更多的煥發,因而,聞起來會更香。

將咖啡放進溫熱的杯子裡,會更為香濃,也是這個道理。

在沖泡白茶前,燙壺溫杯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茶友們可不要疏忽了喲。

《3》

沖泡白茶,投茶量要把握

用蓋碗沖泡白茶,若想要得出好茶味,投茶量要控制好。

不可隨隨便便的,抓一把茶葉,就拿來泡。

在投茶量上,隨心而行,白茶沖泡出來的茶味,也會變得同樣任性。

投茶量過少,白茶沖泡達不到最佳的茶味體驗。

投茶量過多,白茶內質物過多溶入茶水中,造成滋味苦澀不堪。

這樣,茶水比例掌握不到位,不是白白的浪費掉好茶嗎?

用蓋碗沖泡白茶,一般來說,110ml的白瓷蓋碗,搭配上五克乾茶,是最佳的茶水比例。

這一沖泡白茶的黃金茶水比例,無論是對於新茶、老茶、散茶、餅茶等,都可以同樣適用。

茶友們在日常泡茶過程中,可以根據茶葉情況和個人口味,適當的調整投茶量。

若是沖泡較多葉片破碎的白茶,如箱底的散茶和撬餅較多破碎的餅茶時,就需要適當減少投茶量。

破碎的白茶葉片,葉表的角質層破裂,在沖泡時,內質物釋放失去了一層屏障,釋放速度更為迅速,減少投茶量,茶味更容易控制。

此外,在沖泡較多葉片破碎的白茶時,可以用茶濾過濾碎茶末,讓茶湯更為清澈。

若是沖泡白毫銀針等,白毫較多的白茶時,就不適合使用茶濾過濾了,將白毫過濾後,茶湯會損失不少風味和營養。

品味白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喝茶偏好,在用蓋碗泡白茶時,茶友們可以多加摸索,得出最為適合自己泡茶的投茶量。

《4》

沖泡白茶,用水有講究!

白茶遇水而發,水對於白茶有著重要的影響,白茶憑藉水,釋放自己的光彩。

因此,在沖泡白茶的時候,泡茶用水上,是大有講究的。

古人泡茶,講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紅樓裡還寫著妙玉用積年上梅花上的雪水,拿來泡茶。

然而,這些泡茶用水的講求,對環境汙染的現如今,是不適用的。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裡,想要尋得純凈無汙染的山泉水,難度太高。

因此,在日常沖泡白茶,更為適合採用的是,市面上常見的純凈水和礦泉水。

泡茶用水,需要講求水質的清澈潔凈有保障,才能得出更好的茶味。

若是貪圖方便,直接使用自來水泡白茶,自來水中,流經管網帶出來的鐵鏽味、消毒的氯氣味,對於白茶的純正風味來說,是極大的影響。

泡茶用水,除了水質要清澈潔凈外,水溫還大有講求。

沖泡白茶,尤其是內質豐富的白茶,一律都需要足夠高溫的沸水,才能將茶味徹底激發。

若是用溫水來泡好茶,泡出來的白茶,滋味不足,香氣不夠高揚,喝茶的韻味,會有損失。

沖泡白茶,尤其是芽葉嬌嫩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用沸水來泡,不會燙壞嗎?

這個問題,自然不用擔心,好茶不怕開水燙!

白茶的芽頭,內在是層層的筍狀結構,每一層都密布著白毫,固若金湯。

在沖泡白毫銀針看似嬌弱的芽頭時,需要高溫的沸水,才能穿破層層防護,將茶味徹底激發!

《5》

沖泡白茶,快出水是關鍵!

在沖泡白茶的技巧上,技術含量最高的,在於對出茶湯的時間把控上。

內質豐富的白茶,沖泡時,是最忌悶泡的。

在悶泡下,內質物容易過多提前釋放,茶湯中溶入了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造成茶味苦澀不堪。

此外,內質物過早過多釋放,會使得後續的沖泡中,內質物後繼不足,茶葉變得不耐泡。

可見,悶泡,對於品質好的白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沖泡內質豐富的白茶,快出水,極為重要。

在第一衝,白茶處在乾茶狀態時,環壁注水,將茶葉浸濕。

注水完成後,蓋上杯蓋,快速的茶湯徹底的傾倒出來,整個過程,以不超過十秒為佳。

接來下,茶葉浸濕後,內質物釋放的通道被打通,因此茶湯出湯速度更要快,因此,可以採用定點注水的方式,快速完成注水,繼而快速出湯。

沖泡白茶,在前面五六衝時,都需要採用這樣快出水的方式,在後續的沖泡中,可以適當的延緩出湯時間。

內質豐富的白茶,在正常沖泡操作下,泡上十來沖,是不在話下的。

沖泡白茶,快出水是極為關鍵的竅訣,此外,每一衝出湯,都需要力求徹底,蓋碗內不能殘留茶湯。

用蓋碗泡白茶,出茶湯是要講求快狠準的,蓋碗對準公道杯,快速的將茶湯徹底傾倒入公道杯內。

《6》

蓋碗沖泡白茶,技巧上需要注意不少,燙壺溫杯、茶水比例,泡茶用水和泡茶時間等等。

然,若想得出好茶味,需要在了解泡茶技巧的基礎上,多嘗試練習沖泡。

知與行,相合一,才能在實際的沖泡過程中,得出好茶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若是單掌握技巧,在實際泡茶中,技法生疏,茶味自然會不同。

談及到這裡,那位年輕的朋友感慨到,品茶悟人生。

就像電影裡說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泡茶也是這樣,若想泡出好茶,知行合一很重要!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