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高通專利訴訟和解:同是贏家贏面大不同

近日,倍受業內關注的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大戰終於落下帷幕,雙方同意放棄全球範圍內所有訴訟。和解協議包括蘋果向高通支付一筆未披露金額的款項以及一份芯片組供應協議。

據高通方面表示,雙方達成了一份於2019年4月1日生效的為期六年的技術許可協議,包括一個延期兩年的選項,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供應協議。高通稱,與蘋果達成的協議包括蘋果對高通的賠款,蘋果將一次性支付賠款,但這兩家公司並未披露具體金額。

巧合的是,就在高通與蘋果和解的同時,英特爾也官方宣傳自己正式退出5G智能手機調製解調器業務,並完成了對PC、物聯網和其它以數據為中心設備使用的4G和5G調製解調器的評估工作,英特爾將繼續專注投資發展5G網絡基礎設施業務。

從目前針對此次訴訟和解的諸多評論看,相關各方應該是皆大歡喜,都是贏家。例如高通不僅獲得了此前蘋果欠繳的專利授權費(體現在蘋果對高通的一次性支付賠款),還贏得了為期六年的技術許可協議和芯片組供應協議;蘋果則彌補了其未來iPhone 5G“缺芯”的短板;英特爾雖然退出了5G基帶的競爭,但對於其整體營收和利潤的影響微乎其微,其5G相關的創新和優勢依然能夠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得以體現。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對於蘋果、高通和英特爾這樣的全球重量級企業,其每一步的得失,不僅要從純商業的角度,更要從各自戰略和對於產業的影響去分析。基於此,雖然表面看,蘋果、高通和英特爾三方均是贏家,但贏面卻大不相同。

儘管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訴訟打得天花亂墜,不亦樂乎,但蘋果的核心訴求只有兩點,其一是高通專利授權費按整機收取的方式和費率不合理;其二是所謂的“雙重”收費,即蘋果認為既然自己購買了高通的芯片(主要是基帶),相關的專利授權費應包含其中,高通不應再單獨收取專利授權費。

其實對於高通來說,其按照專利授權費收取的方式和費率一直是業內爭議的焦點,此前也因此在中國、中國台灣、韓國等遭到了相關監管機構的反壟斷調查,並因此被施以不同金額的罰款。對此,蘋果應該深知肚明,而高通也理應習以為常(應對應是駕輕就熟)。

由此看,蘋果訴高通的最終戰略目的是第二個訴求,就是“雙重”收費,而這才是高通商業模式的核心和命脈,也是高通最為擔心的(因為從高通的營收和利潤構成看,專利授權費佔據了高通營收的30%和接近70%左右的利潤,一旦蘋果的第二個訴求點成立,高通的商業模式將不複存在,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也是蘋果訴高通,讓未來自己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傳聞中蘋果未來要自研基帶)的最高戰略目的。

而從雙方的和解看,顯然蘋果最高的戰略目的並未達成,與高通為期六年的技術許可協議,包括一個延期兩年的選項充分證明了這點。作為智能手機產業的創新代表之一,蘋果在業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毋庸置疑。而通過此次和解,高通不僅達到了保有自己核心商業模式的目的,更借蘋果之手向外界昭示了其商業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穩固性,幾乎杜絕了未來任何可能帶來欲顛覆其盛業模式訴訟的威脅。畢竟蘋果在訴訟上的實力眾人皆知,如果連蘋果都未能撼動高通的商業模式,其他企業更可想而知。

此外,為期六年的技術許可協議,包括一個延期兩年的選項,基本將蘋果這個金主綁定在了高通這隻“大船”上,更為重要的是,蘋果短期內自研基帶之路也基本被堵死。畢竟通過此次訴訟,蘋果理應領略到了高通在通信及相關領域創新和專利積累的強大,而自研基帶無論如何是繞不開這些專利門檻的,要自立門戶不是那麽簡單。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是通過和解贏得了高通的支持,但鑒於高通專利授權的開放性,對於蘋果而言,也僅是補齊了之前與友商在5G手機上“缺芯”的短板而已,如果蘋果希望恢復iPhone的增長和保有競爭優勢,自身在手機上的創新也至關重要,尤其是針對當下智能手機用戶的剛性需求上。最典型的體現就是在智能手機的拍照上。

曾幾何時,拍照一直是iPhone的競爭優勢,但隨著友商在拍照方面的創新,如今iPhone在拍照方面的優勢已經被大幅稀釋。同樣,在智能手機自身的設計上,蘋果的優勢也正在被友商趕超。

最後我們再看下在此次訴訟中一直有“趁火打劫”之嫌的英特爾。

實際上蘋果與高通專利訴訟的和解,本來不應著重評價英特爾,但不知為何,英特爾卻幾乎在同時宣布自己退出5G智能手機調製解調器業務。莫非英特爾對此早就有所準備?即蘋果和高通一旦宣布和解,這篇官方宣傳立即發布。這和此前英特爾在智能手機基帶,尤其是5G基帶的高調表現形成了強烈的高度自信和自卑的反差。要知道就在幾天前,英特爾針對其可能延期向蘋果交付5G基帶的傳聞依舊強勢回應會如期貨付。

而在我們看來,即便是蘋果與高通達成和解,如果英特爾的基帶(包括5G基帶)像英特爾此前多次所言具備領先優勢的話,也不必馬上宣布退出該業務,至少除了蘋果之外,還有其他的手機廠商可以遊說。而英特爾似乎再試一把的勇氣都沒有,可見其在基帶市場的實力。更讓我們略感失望的是,此後有關英特爾退出5G基帶業務的新聞報導被諸多媒體和評論人移花接木,避重就輕,轉移到了5G網絡基礎設施英特爾的投入和領先。

誠然,5G的範圍非常寬泛,且並不能僅以智能手機中的5G基帶來斷定英特爾在5G時代到來之時已經落後,甚至是出局。不過既然是圍繞5G基帶,理應是就事論事,更何況從此前英特爾對於自己5G方面的表述看,基帶是其5G戰略的核心之一。尤其是在蘋果與高通專利訴訟開啟之後更是如此。

其實不僅是現在的5G,整個移動市場(例如典型代表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曾經是英特爾的重要戰略選擇。

眾所周知,對於芯片廠商來說,在移動市場(例如智能手機)最核心的競爭在於AP(應用處理器,主要是CPU)和BP(基帶)。早在以蘋果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產業開啟之時,英特爾就希望在AP和BP這兩個核心殺入移動市場。

在AP端,英特爾以在PC領域佔據優勢的x86架構的Atom(凌動)主打,在BP端,2011年並購了當時是蘋果iPhone基帶供應商的英飛凌。所以從切入的時間點看,英特爾進入移動市場並不晚。

不幸的是,在AP端,英特爾始終未能突破芯片本身功耗過高的瓶頸,更關鍵的是始終未能殺入由ARM架構主打的智能手機生態圈。儘管一度在平板電腦市場佔據接近1/3的市場份額,但背後的驅動並非是創新而是大量的補貼。最終英特爾在付出了幾百億美元之巨,先行退出了AP的爭奪。

在BP端,本以為並購英飛凌,拿到蘋果這個金主就可以在移動市場擴大影響力,一展宏圖的英特爾,僅在並購一年之後,就被蘋果棄之(由高通接棒)。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並購英飛凌之後其在基帶方面的創新不力(是戰略不重視,還是實力不夠?)。

在歷經接近4年的沉寂後(這個階段我們基本上看不到英特爾在基帶方面創新的報導),2016年,英特爾突然又殺入蘋果iPhone基帶供應商的行列。而這次殺入的真正原因遠非業內看到的是英特爾在基帶方面的創新所致,而是庫克接任蘋果CEO後為了獲得更高溢價和降低風險而采取的多供應商策略。而英特爾與高通在基帶上的差距最終通過搭載不同基帶iPhone差距較大的體驗得以體現。尤其是在4G基帶芯片上,由於技術上的挑戰和複雜性,體驗的差距更是明顯。

而隨著2017年蘋果與高通專利訴訟的開打,蘋果暫停了與高通的合作,全面轉向採用英特爾的基帶,英特爾在基帶方面的創新不力進一步被客觀因素所掩飾。

所謂大浪淘沙。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對於基帶的創新和要求相較於4G是有增無減。而這一次,英特爾可能根本無法再去掩飾,這從此前在蘋果與高通專利訴訟中,蘋果一直強硬的態度,甚至是前一天還要向高通所索賠270億美元的賠償,到第二天和解條款中反轉的補償和續簽專利授權協議的轉變得到了間接證明。

實際上業內早有分析稱,英特爾在基帶方面,隨著通信技術的迭代(例如從此前的3G到4G,再到未來的5G),其與高通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

從AP到BP,無論是從其進入的時間,還是先後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直到最終的雙雙退出,英特爾在移動市場的失利,遠非是戰略上的不重視可以解釋,最關鍵的還是低估對手和自身創新實力不足所致。

更需要英特爾借此反思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英特爾曾錯失了幾次依靠創新翻盤的戰略機會,其中最好的戰略機會點就是從2016年蘋果在基帶供應商策略的轉變,之後的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訴訟更是將這一戰略機會點放大。

遺憾的是,英特爾未能靠創新抓住這個戰略機會點。也許這一苦果早在其並購英飛凌之日起就已經埋下。即在並購英飛凌失去蘋果訂單之後,英特爾一直疏於在基帶領域的創新,給人更多的直觀感覺是2016年蘋果供應商策略轉變的“風口”讓其臨時抱佛腳,從並購英飛凌到現在,將近8年的時間,不是對於產業的判斷和創新,而是“風口”成為其在基帶市場活躍的助推劑,對於一向以創新示人的英特爾意味著什麽?至少因為此前基帶被蘋果採用,而發布的5G端到端的戰略是否還完整?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蘋果與高通專利訴訟的和解及英特爾隨後的退出,表面上看是三方共贏,但贏面卻是大不相同。高通穩固了其核心的商業模式,蘋果僅是補足了短板,但其自造基帶的戰略可能被推遲,甚至化為泡影,而英特爾最終徹底退出了仍具市場潛力的移動市場,導致一直對外宣稱的5G端到端的戰略優勢出現欠缺,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創新所致。

不可否認,不同的市場策略(包括訴訟)和機會,甚至是所謂的風口也同樣重要,有的企業也可能借此作為競爭手段,或自己表面風光一時,或暫時遲滯對手,但創新推動產業前行和確立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永遠是商業世界惟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