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卵巢癌的中醫辨證論治與特色療法



(一)辨證論治

1.肝胃不和證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推薦方葯:四逆散 (《傷寒論》)合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加減;柴胡、白芍、枳殼、厚樸、法半夏、茯苓、蘇梗、生薑、甘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陽虛水盛證

治法:溫補脾腎,化氣利水。

推薦方葯: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附子、乾薑、人蔘、白朮、鹿角片、胡蘆巴、茯苓、澤瀉、陳葫蘆及車前子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3.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祛瘀消癥。

推薦方葯: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4.痰濕蘊結證

治法:燥濕化痰,軟堅散結。

推薦方葯:開鬱二陳湯(《萬氏女科》)加減;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香附、木香、青皮、川芎、莪術、夏枯草、山慈姑、苦參、露蜂房、焦山楂、焦神曲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5.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

推薦方葯: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澤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6.氣血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血,滋補肝腎。

推薦方葯:人蔘養榮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人蔘、白朮、黃芪、熟地黃、大棗、川芎、遠志、白芍、五味子、茯苓、陳皮、甘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1.中藥外敷(塗)法

將藥物敷貼或塗擦於體表某部,透過藥物透皮吸收、穴位刺激發揮作用,從而達到調節免疫、控制病灶、康復保健等目的。

(1)腹痛外治方

治法:活血止痛

推薦方葯:乳香、沒藥、冰片,紅花等。

用法用量:將上藥放入90%乙醇溶液500ml中浸泡3天后,取少量澄清液備用。用棉花棒蘸適量藥水搽於痛處,每日可反覆使用,療程不限。

(2)腹水外治方

治法:益氣活血、滲濕利水

推薦方葯:黃芪、牽牛子、豬苓、桃仁、薏米、冰片等。

用法用量:將上方煎製成膏狀,取膏約15g,均勻納於大小約9cm×12cm的無紡膏藥布內,厚度約5mm。將上述無紡膏藥布貼於惡性積液患側在體表的投射區域,輕壓邊緣,使其與患者皮膚充分貼緊,增加皮膚的水合程度,促進藥物吸收。根據腹腔積液的分度標準,少量腹腔積液貼1貼即可,中量或者大量腹腔積液貼2貼。

(3)胸水外治方

治法:益氣消飲、溫陽化瘀

推薦方葯:生黃芪、桂枝、莪術、老鸛草、牽牛子、冰片等。

用量用法:將上方煎製成膏狀,均勻納於大小約9cm×12cm的無紡膏藥布內,厚度約為5mm。將上述無紡膏藥布貼於惡性積液患側在體表的投射區域,輕壓邊緣,使其與患者皮膚充分貼緊,增加皮膚的水合程度,促進藥物吸收。根據胸腔積液的分度標準,少量胸腔積液貼1貼即可,中量或者大量胸腔積液貼2貼。

(4)腫塊外治方

治法:消腫散結

推薦方葯:大黃、芒硝、冰片等。

用法用量:大黃、芒硝、冰片按一定的比例混勻裝至外敷袋,外敷患處,每天外敷至少8h以上。

2.針灸治療

處方:取足厥陰肝經,足陽明經,任脈經穴為主。關元、氣海、中極、天樞、三陰交、太沖。腹痛者,加中脘、大橫、足三裡、次醪;腹水者,加陰陵泉,內廷;胸水者,加期門、章門、京門、歸來;腹部腫塊者,加中脘、足三裡、膻中;食欲不振者,加足三裡、內關、公孫、中脘、下脘、沖脈;腸梗阻者,加足三裡、大腸腧、長強。

操作:毫針針刺,補瀉兼施。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1個療程。虛證可加灸。電針用疏密波,頻率為2/15Hz,持續刺激20~30min。

3.其他療法

可根據病情選擇,如耳穴埋豆法治療噁心嘔吐,拔罐緩解局部脹痛等,也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適當的中醫診療設備以提高療效。(李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