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削尖腦袋進名校,不如“瀟灑走一回”

01

美國名校錄取率再創新低

不久前,美國常春藤學校發出錄取通知,守望了一年的美國媒體沸騰了。這次的結果沒有讓他們“失望”,包括常春藤在內的多所名校錄取率再創新低。

這是新聞,也不是新聞。“算是預料之中。”留學機構新東方前途出國的美國本科業務經理於島對《青年參考》記者說。

媒體用“史上最慘烈錄取季”描述今年藤校的錄取情況。根據哈佛大學網站的信息,該校2023屆大學生常規申請的錄取率為4.5%,2022屆學生錄取率為4.6%。其2017屆、2018屆、2019屆、2020屆和2021屆學生的錄取率分別約為5.8%、5.9%、5.3%、5.2%和5.2%。

其他藤校的錄取率也在走低。耶魯大學2023屆學生常規申請的錄取率為5.9%,2022屆錄取率是6.3%,2017屆錄取率是6.9%。另據教育機構網站CRIMSON顯示: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率從2022屆的5.5%下降到2023屆的5.1%;布朗大學的錄取率從2022屆的7.4%下降到2023屆的6.6%;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錄取率從2022屆的8.4%下降到2023屆的7.4%……

其實,美國名校錄取率下降已是“老生常談”。教育分析機構BusinessStudent關於2006年至2018年美國高校錄取率的分析報告顯示,美國排名前10的高校,2006年的平均錄取率為16%,2018年為6.4%;排名前50的高校2006年的平均錄取率為36%,2018年為23%。

02

“不是你差,而是對手太強”

為何名校錄取率持續走低?

從中國學生申請美國高校的情況來看,於島最明顯的感受是,學生能力“水漲船高”,採用“衝高保低”的申請策略在所難免。

“過去我們平均為1名學生申請5所學校,現在至少8所,好一些的學生可能要申請15到20所。”於島說,“同樣的分數,現在已經拿不到10年前的錄取通知書了。”比如,一名中國學生SAT成績1520(滿分1600)、托福成績110(滿分120),又有美國名校夏令營經歷,卻沒有衝進排名前30的美國高校。

“不是你差,而是對手太強。”於島說,以前只要成績好招生官就會滿意,後來大家都有了夏令營經歷,再後來又有了國際競賽排名或者國際活動的經歷。她指出,美國高校錄取原則“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永遠“擇優”錄取。

“學生希望多一點保障,衝刺和保底的學校都選得比以往多。而且,那幾所耳熟能詳的學校大家都想試試。”她說。

美國本土學生的申請情況也和中國留學生的申請情況有類似之處。一方面,每個學生申請學校的數量激增,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1995年申請3所學校以上的美國學生比例是61%,2016年躍升為82%;另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因此,美國名校的錄取通道越來越狹窄。

CNN分析稱,申請量增加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美國高校網申系統Common Application的使用。“它從1998年開始運行,美國高中生可以通過它申請全國超過700所高校,每名學生可以輕輕鬆松提交多達20份申請”。隨著加入這一系統的高校越來越多,學生提交的申請也越來越多。

“我上學的時候,如果你很厲害,一般會申請三四所大學。今天的學生至少要申請六七所大學,很多厲害的學生會申請10到15所大學。”教育機構高管丹·埃德蒙在2014年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採訪時就表示,高中生強手如林,難怪大學的申請池爆滿。

另一個導致錄取通道變窄的因素是大家對“精英”學校的追逐。“美國公眾有個普遍信條——全國有大約3500所高校,但只有8所值得去。”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彼得·沙洛維對《大西洋月刊》說,“這是我們所有教育者需要改變的現狀。”

於島對“扎堆兒”現象深有感觸。“大家經常總結名校喜歡什麽樣的學生,比如有冒險精神、創新思維等。為了能去那幾所耳熟能詳的學校,學生們經常用相關的形容詞描述自己,迎合對方喜好,但面試官並不買账。”她說。

03

表達真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談到名校的錄取策略,於島認為這是一個十分複雜和綜合的問題。“他們可能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學校,考慮如何配置學生資源才能使學校獲得最好的回饋,而這種回饋絕不只是學術上的。”她補充說,“而且他們的策略總在調整中,可能側重天賦,可能側重家庭背景,也可能側重其他。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不想招千篇一律的標準化的學生。”

“我們建議學生表達真我,選一所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去迎合。”於島說。

本文來自:《青年參考》,作者:張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