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代人生存現狀:朋友和頭髮,都越來越少

01

七月時一個微博話題:當代人近年來的交友現狀。有這樣一張流傳甚廣的圖:

特別搞笑的是,我們把這張圖的標題換一下,改為近年來我的發量。

結果發現,同樣非常合適哈哈哈哈哈哈。兩者一結合,朋友和頭髮越來越少,就變成了當代人的生存現狀。沙雕網友們紛紛表示,天吶,這就是我啊。也有人總結了現在許多人的社交現狀,典型的特徵是:離自閉就差一步了。

聚會時總是埋頭吃,不想說話,寧願爛在家也不想出門,害怕聽到電話鈴聲,討厭和不熟悉的呆在一起,害怕認識新朋友,不懂得維護友誼,說話不敢直視對方,害怕和人打招呼……

每一條,幾乎都有大批的人對號入座。然後,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假如你結婚,邀請好友參加,能來一桌人麽?眾人紛紛表示,完全不能。扎心的原因是:不僅是好友不多,還有自己結不結婚也是個未知數。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段子:

幼兒園是好大一個園。小學是一個班的小學。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幾個人的高中。大學是兩個人的大學。而上班是一個人的上班。

人,就是這樣子走向孤獨的。我看了許多網友在話題下的留言回復,發現了造成這個現狀的幾點原因。一一對應來看,相信你也是其中之一。

02

十個年輕人,
八個社交恐懼。有一個現象是,不知為什麼,現在好像人人都能自稱有社交恐懼。只要參加工作幾年,就變得越來越孤僻。不想出門,不想社交,不想認識新的朋友,只要一想到要去交際,就覺得壓力山大。不是不可以參加某些局,不是不可以應酬,但越來越不喜歡不帶目的的社交。如果是工作中必須要應酬的,實在無法拒絕,勉為其難也就答應了,在應酬中也能觥籌交錯,遊刃有餘。但如果是幾個朋友沒事聚一聚,一想到還要梳洗打扮,還得坐各種交通工具,然後就是閑聊,第一反應就是我不去。雖然在微博叫嚷著自己是社交恐懼,但我發現,很多年輕人並不是典型的社恐,或者說,他們一開始並不社恐。在學生時期,他們個個都是社交小能手,能和同學打成一片,去酒吧蹦迪,去網咖刷夜,玩得無比哈皮。但只要一工作,漸漸就開始反感社交。這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保護機制。對於年輕人而言,剛進入社會,要面臨的狀況實在太多,最焦慮的就是能力配不上夢想,現實達不到想像。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時刻處於一種繃緊的狀態,在工作和個人生活方面生活耗盡了自己的元氣,自然就不想再花時間去社交。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觀點:年輕人的社恐,是被社會打擊的。焦慮,迷茫,種種負能量纏身,就會讓內心越來越封閉。

03

現代社會交友成本很高

每一個進入社會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想要交到真心朋友,實在是太難了。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越難交朋友。小的時候我們都很單純,只要有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就可以成為朋友,哪怕只是玩彈珠都可以興緻盎然一個下午。小時候,任何「點」都很低,興奮點,淚點,笑點等等都是如此。只要有人和你一起哭一起笑,就可以馬上掏心掏肺。但長大後,情況卻大相徑庭。成年人的友情,要比小時候複雜太多。如果說小時候的友誼大多處於情感,彼此欣賞就可以成為朋友,那麼長大後的友誼更多是處於理智。這和愛情的感覺很類似。不是我看你順眼,我們就能成為朋友的。我們要考量的因素漸漸多了起來。文化價值、社會規範、社會經濟、教育程度等等,都能成為成年人交友的標準之一。小時候交友,我們是覺得對方好玩有趣。長大後交友,更多時候是覺得對方有用。長大後的人會變得現實起來,就連交友都會變得世故一些,並且,我們試圖在尋找那些與自己人格、興趣愛好和生活目標最接近的人成為朋友。只要任何一點不滿,都可以讓我們馬上分道揚鑣。交友成本變高,傾聽和安慰的成本也在變高。你說的話,你的朋友不一定理解,你的苦衷,或許也沒什麼人知道。說出口,只得到了一些不鹹不淡的安慰,於是就學會了閉嘴。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也越來越難以完全信任別人,我們開始覺得把自己的所有完全交付和展現在別人面前,是一種赤裸裸的不道德。難以再用簡單的心去揣測別人,也難以吐露自己的真心,讓成年人交友變得愈加困難。

04

不讓你走進我,

我也不願走進你活得越來越封閉的成年人,開始學會了獨立。雖然我們都在提倡獨立,但從交友這個層面來說,獨立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我見過一些非常獨立的人,他們的確有才華有能力,做人做事無可挑剔。但我也知道,這些人的內心裡,都有冷漠的一面。他們欣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喜歡不參合別人的事情,在自己遇到的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更願意獨自解決。聽起來這沒什麼毛病。但這其中有一個唯一的變數是:人心不是磐石,不是一成不變的堅固。在某些脆弱的時候,那些獨立的人,也很想找一個人訴說,喝喝酒聊聊天。最後發現,無人可找。然後就會自己去處理問題,到頭來又發現,原來自己也能處理好。就會變得更加獨立,甚至是有些孤僻。人變得獨立這是一個成長的趨勢,但因為獨立,不允許自己對別人敞開心扉,也不允許自己在別人面前展示脆弱,就變得有些固執。就像之前有個朋友對我說,自己的現狀是,熟人很多,朋友為零。狐朋狗友一堆,可以在群裡相互對罵,可以一幫人每天胡扯。但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別人卻鴉雀無聲。不讓你走進我,反正我自己也可以解決,也不願走進你,反正你的事情與我無關。這就成了許多年輕人的一種心理常態。

05

不是不想交友,而是真的無友可交或許有些更加年長的人已經看清了這一點:在你26歲之後,甚至過了30歲,就漸漸剩下你一個人了。尤其是單身的人,殘酷的現實是,如果周圍就你一個單身,別人都成家立業了,那麼,你的朋友就真的幾乎等於零了。有些人感嘆,還是學生時代好,大家每天廝混在一起,很快樂。有人也以為,一畢業,你大家就漸行漸遠了。你可能遺漏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並不是大學畢業後,大家漸行漸遠,而是學校這個機構,把本來不一樣的人,強行放在了一起。每天在一起上課下課,一起吃飯住宿,每天朝夕相處,自然你們就能成為朋友,哪怕不是朋友,也算是個特別熟悉的人。但很顯然,社會不是學校,社會沒有這種強行組織的功能。進入社會後,你想組織一次聚會,要考慮所有人的行程和時間,需要安排場地,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因為長久沒有共同的生活,難免就會生疏,又要挖空心思想話題,完全尬聊。最後,你也累,別人也累。於是你就會感嘆,時間把我們都改變了。實際上,人是會變的,這是原因其一,更重要的是,你們已經不具備好友的屬性了,因為離開了共同生活,你們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最後都會回歸到各自的家庭之中。在我們的心中,以前可能是朋友的分量更重,但一旦步入家庭,父母、愛人、孩子等家庭成員在心中的地位就會越來越重。親人才是成年人朝夕相處的人,而朋友,那個只在微信聊聊天貧貧嘴的人,自然而然也就疏遠了。不是自己不想交友,而是真的無友可交,也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更重要的。

06

寫在最後

說了這麼多成年人沒辦法好好交友的原因。實際我在說什麼?有一首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歌《你瀟灑我漂亮》,歌裡這樣唱道:現代人,條件高,有愛情,還要麵包,有房子,還要珠寶。現代人,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煩惱,深情深意不容易做到。的確。現代人,要求越來越高,但耐心卻越來越少。我們連好好坐下來聽一個人說話都難以做到,又怎麼能渴望再交到真心朋友呢?但,正因為是這樣,如果真的遇到一個好朋友,才會顯得特別珍貴。我們都是凡人,喝多了也吐,挨打了也疼。我們當然希望有人陪伴,也希望有人懂自己。但生活太過複雜,我們更擅長耍心眼掉眼淚,扮笑臉說是非。人生表面上一池靜水,底下卻暗藏洶湧。所以,能夠遇到一個朋友,實在是一大幸事。我看到網上有人寫了這樣的一句話——年紀大了,沒什麼特別的渴望,就希望爸媽還能照顧自己,能力還沒挖到見底,朋友經常聚會,身邊還陪著你。時間停在著一段就很好。

曾經貪心的我們,都有很多願望,現在只希望身邊的人不要再少,大家都能健康快樂。

希望你也能找到一路同行的人,不管那個人是朋友、愛人或家人。你知道,能找到同類的都是非常幸運的人了。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這麼遠那麼近:廣告人,作家,電台主播,心理諮詢師、催眠師,古器物愛好者。出版作品多部,新書故事集《我該如何說再見》熱賣中。新浪微博@這麼遠那麼近,(ID:yuanjin0412)

每日話題聊一聊你對這個話題的看法→添加微信號guatianyl進「莫愁讀者群」←

正文結束

李莫愁個人微信交流: JRJLady

投稿與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據說不止金融圈99%有逼格的人都關注了客官!在看一下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