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推“XX大腦”,老周只差沒把“賣貨”二字說出口

最近,360 集團邀約雷鋒網宅客頻道來了解一波他們不久前推出的“安全大腦”。

360 提出“安全大腦”是在 5 月 16 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當時 360 集團董事長兼 CEO 周鴻禕月台發表了《建立“安全大腦”保衛智能時代》的演講,並提出了“安全大腦”的全新概念。他介紹,“安全大腦”是一個分布式智能系統,綜合利用 ABCI(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IoT智能感知、區塊鏈)等新技術,保護國家、國防、關鍵基礎設施、社會及個人的網絡安全。

如果你對科技圈比較關注,會發現這股風潮是被谷歌帶起來的。2012 年,谷歌開始谷歌大腦計劃,這是應用深度學習技術所建立的互聯網類腦智能系統。

2014 年百度提出百度大腦,2015 年京東提出京東大腦,2017 年,阿里提出阿里 ET 大腦。

2018 年就更熱鬧了。在老周演講之前,1 月底上海推出了上海城市大腦、滴滴發布了交通大腦,在老周發布”安全大腦“的同一天和同一個大會上,浪潮發布了 EA 企業大腦。隨後,5 月 23 日,2018 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宣布發布“超級大腦”。

這麽多公司推“XX大腦”,感覺名字都不夠用了。

於是,在接受 360 的邀約之前,編輯明確了兩個問題:第一,老周的“安全大腦”是概念嗎?它到底包含了什麽?第二,推“安全大腦”的目的是什麽?

有意思的是,5 月 30 日,360 副總裁石曉虹接受了這次採訪,而隔壁老周正在參加另一個採訪,講自家發現 EOS “史詩級大漏洞”的經過,這兩個主題還有點關係。

究竟是什麽

按照 360 技術總裁、首席安全官譚曉生此前的說法,360安全大腦有五大核心能力:感知、學習、推理、決策、預測,主要針對網路安全維護、網絡攻擊預警抵禦、病毒木馬查殺等。

為了實現這些能力,安全大腦由數據采集層、數據服務層、智能服務層、安全應用層的一些技術支撐。

在石的採訪中,ABCI 的說法又換了一下。“我們提出了需要綜合利用一些新的技術,這就是我們這次安全大腦的發布會上提出來的,我們總結了一下,叫做 ImABCD,用六個字母來代表。”

I,就是 IoT,並特指安全數據采集的傳感器,比如電腦、手機等終端的安全軟體、在企業內部部署網絡安全設備、互聯網裡的流量探針、汽車裡的安全模塊、可在家庭環境裡捕捉或者獲取網絡通信各方面相關數據的裝置等,這就是為什麽之前 360 推出了相關的軟硬體產品,並創立了物聯網安全研究院的原因。

此前,雷鋒網宅客頻道曾與 360 物聯網安全研究院的專家楊卿探討過,問其是否會與出貨量很大的小米在物聯網安全探索上有所合作,楊的回答是相當開放的。當時,他還曾受邀參加小米安全的論壇,作為圓桌嘉賓探討物聯網安全。

畢竟,在這一塊上,大量的數據才是安全研究落地的基礎。

不過,360 的野心可能不止在“消費級物聯網”。

從石曉虹的舉例可以看出他們針對“ B 端”,尤其是“大 B 端”的重視——“以前我們對電腦和手機上的傳統的威脅都比較了解,可以通過安全軟體采集數據,但是,對於未來整個工業互聯網、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交通系統、汽車、家裡的數據,我們可能需要借助一些新的方法,也就是借助 IoT物聯網的各種方式,采集跟網絡安全相關的數據。”

數據傳送至雲端時,需要移動互聯網技術,就是m,隨後海量數據被采集到雲計算平台(C),面對海量數據,可能只有 AI 技術(A)才能進行快速、有效地分析、挖掘、判斷、處理。而 “B”是指區塊鏈,利用區塊鏈分布式、不可篡改、不可抵賴等特性,提升保密性和數據完整性,解決身份信任、物聯網安全等問題,這就是石闡述的整個“安全大腦”需要的技術支撐。

“安全大腦並不是一個為了蹭熱點包裝出的概念。它實際上在很多方面已經有落地的應用場景,比如安全大腦可以做什麽,我們能夠實現智能感知,有相應的安全態勢感知產品的落地。”石曉虹自己先澄清了編輯對“安全大腦”的疑惑。為了再次強調它不是一個概念,他透露,其安全態勢感知系統已服務國家重要大型活動,比如,兩會、十九大、APEC、G20等,並直指在某次活動中,其合作對象是北京市警察局。然後,他又舉例了 360 在監測 2016年美國東部大斷網上做出的成績。

同時,這至少也透露了一點:主打“安全”的 360,肯定少不了厲害的安全技術和產品,如果這些都是“安全大腦”發布後的實際落地應用,這意味著,360 把此前的一些東西重新“打包”進了“大腦”,或者說 ,在這之前,它不叫“大腦”。

這無可厚非,誰說之前在做的技術和產品就不能納入新的“產品體系”了?但這衍生了第二個問題, 360 為什麽要這麽做。

老周在瘋狂賣貨

我們來看看最近 360 的動向。

5 月底,有關 360 安全大腦的新聞大量出街了。首先,是 5 月 29 日,360 的 Vulcan(伏爾甘)團隊向媒體公布,其發現了區塊鏈平台 EOS 的一系列高危安全漏洞,並表示部分漏洞可以在 EOS 節點上遠程執行任意代碼,即可以通過遠程攻擊,直接控制和接管 EOS上 運行的所有節點。360 將其稱為“史詩級漏洞”,老周更是將其定性為“百億美金”。

不過,這次老周的表述沒有誇張的地方。雷鋒網曾經分析過其原理:被周鴻禕估值超“百億美金”的EOS漏洞,到底值錢在哪?

編輯再來稍稍介紹下情況——坊間一度給 360 貼上過很多標簽,其中之一是“公關很厲害”,但這次可能冤枉它“對技術過度宣傳了”。證據之一是,360 技術團隊先在其部落格上發布 EOS 的漏洞新聞後,許多安全從業者立馬跟進轉發,比如大名鼎鼎的盤古團隊的大牛、同做區塊鏈安全業務的慢霧科技的創始人餘弦,還有以直言不諱著稱的安全行業創業者雲舒等,對該漏洞的重要性以及發現者古河的實力蓋了章。

5 月 29 日當天下午,360 的技術負責人 MJ 和團隊成員召開了關於此事的媒體溝通會,罕見的是,第二天,周鴻禕又接受了某媒體關於該 EOS 漏洞情況的直播,並急匆匆地給公關派任務,尋求更多的媒體關注。

這一切可能還是為了賣力地“賣貨”。

我們來看看這條時間線。

5 月 28 日,據新聞報導,“360首次發布針對區塊鏈領域的安全解決方案。該方案基於 360 十三年的安全大數據,結合 360 安全大腦,涵蓋了錢包、交易所、礦池、智能合約四大領域。在錢包領域,Dbank為 360 首家戰略合作方,360 安全團隊為 Dbank 提供了核心安全技術。”

5 月 29 日,360 技術團隊曝光 EOS 的巨大安全漏洞,老周在微博上安利了一把其區塊鏈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大腦。一天之內,我們又發現了幣安、歐鏈、EOS LaoMao、Dbank等與 360 達成了項目合作。

5 月 30 日,老周上“王峰十問”接受採訪時,繼續安利其區塊鏈安全解決方案,並賣力地吆喝“安全大腦”——“最近的安全大腦是這樣的,從名字上大家就能看出來一點,大腦,肯定要能學習、還能做運算做決策的。所以簡單說,360 安全大腦,是一個具有感知能力、學習能力、推理能力、預測能力和決策能力的綜合性智能系統。然後就是 360 安全大腦能夠幹什麽,這次 EOS 漏洞的發掘,其實就是結合 360 安全大腦和安全專家的能力。”

【360 區塊鏈安全解決方案官網,注意第一句的“安全大腦”】

可以說,360 借用 EOS 的熱度完美地構建了一整套關於其區塊鏈安全和安全大腦的行銷造勢方案。

不僅如此,5 月 30 日,“AutoR 智駕”發布一篇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實驗室負責人劉健皓的專訪,其中,劉又提到“360 汽車安全大腦是 360 剛剛發布的 360 安全大腦的一部分,360 安全大腦是一個分布式智能系統,擁有智能感知系統、大數據存儲系統、知識系統、智能分析系統、智能學習系統和人機智能互動輔助決策系統”。

熟悉雷鋒網的讀者可能注意到,宅客頻道曾對劉做過專訪,他和背後實驗室的技術能力早在破解特斯拉的案例上展露無遺。但你看,又來一個“賣貨”的。

能預見的是,在老周的瘋狂帶領下,以後 360 的很多成果都要與“安全大腦”緊緊捆綁在一起了。

努力賣貨的背後

2016 年 10 月,360 殺入企業安全的市場。

不過,這和老周的“關係不是那麽大”。360企業安全集團是從 360 集團中剝離出來的專門面向企業、政府提供安全產品和服務業務的獨立體(當然,老周也是有點股份的,但不多)。當時,有評論稱“只可惜 B 端市場並不是周教主的菜,企業安全市場由總裁齊向東率領,由吳雲坤、譚曉生和曲曉東等大將輔佐。”

現在譚已經成了核心集團的 CSO ,時移事也易。

目前 360 企業安全集團(老齊帶領)和360 核心安全集團(老周帶領)看上去是兩套體系,但共用一個大品牌“360”,你會發現,當時對 B 端業務看上去興趣不大的老周對 B 端的生意越來越感興趣了。360 企業安全和核心安全“一B一C”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編輯直接向石曉虹求證了這一點,如果“安全大腦”做的是 B 端的生意,那麽會不會和企業安全集團形成競爭,石是這麽說的——

“360 原來的業務是挺多的,2013 年左右,我們才進入了企業級的市場,2B 的除了技術以外,還可以在一些商業模式等方面有獨特性,360 後來採用了一種新的策略,我們把一個大的航母變成了一個艦隊,有多個不同的業務,然後把它分開。

所以,有一部分就專注於企業級市場,在很多新的領域,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大安全時代,未來的智能汽車、物聯網、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等面臨著的新問題,我們會跟企業安全集團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所以其實並沒有什麽競爭的問題,包括安全大腦,我們 2C 積累的數據、技術,面向特定的市場和客戶,可能有一些商業模式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做了一個分拆,由齊總親自掛帥負責這一塊業務,但是我們會共享,比如安全大腦的核心技術的平台支撐。”

曾有知情人士告訴編輯,360 核心安全集團裡有很多不錯的 C 端安全技術,但這些技術針對的 C 端安全市場還沒起來,因此這些在商業上會存在一定困難。

如果把部分 C 端技術打包,轉化成衣務 B 端的業務,比如裝在安全大腦的體系裡,未嘗不是 360 核心安全集團化解困境的一種辦法。石也稱:“我們利用 C 端的能力把相關安全數據采集過來,然後進行檢測,才能在企業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實現。所以,我覺得 C 端的技術能夠快速地面向政企的市場取得進展,其實安全大腦從大數據到 AI 的方法,都是一種 C 端的技術轉變,反而是一個優勢。”

所以,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管它叫什麽“大腦”,商業產品除了“大安全”的大格局,賣貨才是正經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