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解讀8月CPI:年內通脹總體溫和 不會掣肘貨幣政策

  8月CPI創年內次高 年內通脹依然溫和

  本報記者 張奇 北京報導

  CPI、PPI剪刀差再收窄

  8月,CPI環比、同比漲幅穩中略漲,PPI環比漲幅擴大,同比漲幅回落。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漲幅擴大的影響,CPI PPI環比漲幅均得到拉升。統計局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2.3%,環比上漲0.7%。PPI同比上漲4.1%,環比上漲0.4%。8月,CPI和PPI剪刀差繼續收窄,年內通脹仍將持續溫和。(包芳鳴)

  導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漲價因素在進入9月後多難有強勁表現,未來豬瘟控制情況、油價走勢將會對CPI走勢帶來影響,不過總體而言,年內通脹仍將持續溫和,全年CPI同比高點在2.5%附近。

  9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2.3%,漲幅連續四個月攀升,創下年內次高。

  “本月CPI大幅反彈基本在預期之內,對CPI拉動較大的因素分別為水災、豬瘟、夏糧減產以及房租上漲,偶然因素佔比較重。核心通脹維持穩定,同比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巨集觀分析師朱啟兵稱。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漲價因素在進入9月後多難有強勁表現,未來豬瘟控制情況、油價走勢將會對CPI走勢帶來影響,不過總體而言,年內通脹仍將持續溫和,全年CPI同比高點在2.5%附近。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全年的CPI目標定為3%左右。

  “展望年內,儘管食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但醫療保健價格同比將延續回落的態勢,一定程度上抵消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年內CPI水準仍然溫和可控,不足以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興業銀行分析師郭於瑋認為。

  豬價拖累因素減弱

  8月CPI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食品價格上漲是CPI同比漲幅擴大主因。數據顯示,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7%,漲幅擴大1.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

  “8月全國大範圍高溫炎熱和大雨氣象,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儲運,導致鮮菜、鮮果、蛋類、肉類、奶類食品價格環比都有明顯上漲。同時,豬肉價格同比跌幅明顯收窄。” 交通銀行高級研究員劉學智稱。

  具體而言,雞蛋、鮮菜和鮮果價格分別上漲10.3%、4.3%和5.5%,三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25個百分點,是推升食品項上漲的主要原因。其中,鮮果鮮菜價格漲價明顯,鮮果項目CPI同比上漲5.5%,漲幅擴大5.1個百分點,鮮菜項目CPI同比上漲4.3%,漲幅擴大0.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豬價對CPI的拖累持續減弱。8月高溫氣象疊加局部疫情,豬肉供應有所收緊,豬肉價格同比跌幅縮小至-4.9%,為年內最低跌幅,影響CPI下降約0.12個百分點。可比數據顯示,7月豬肉價格拖累CPI下降約0.24個百分點,6月拖累約0.32個百分點。

  “豬價同比跌幅放緩,一方面是去年下半年環保拆遷對能繁母豬產能帶來影響,使得今年6月份以後,豬肉供給增幅放緩;另一方面受非洲豬瘟消息影響,北京、上海等地豬價漲幅明顯,對豬價上漲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稱。

  郭於瑋認為,生豬疫情導致豬肉供應減少是引起8月豬價上漲的重要原因。8月豬肉價格的漲幅顯著超出季節性因素可以解釋的範疇。今年8月豬肉CPI環比上漲6.5%,明顯高於2011年至2017年同期均值2.9%。

  非食品價格方面,油價上漲和旅遊價格抬升為主要推動因素。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漲19.4%,旅遊類價格同比上漲5.6%。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近預售屋租引發熱議。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租賃房房租同比上漲2.6%,環比上漲0.6%,而 6、7月份該數據環比分別上漲0.2%、0.4%。可見,8月房租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CPI中的租賃房房租是全國性數據,但現在全國具有成熟租賃市場的也就是十幾個城市,大部分二線以下的城市房屋空置率較高、流動人口數量有限,租賃市場並不成熟,因此租金漲幅大部分集中在少數城市。“這就使得實際一線和熱點二線的租金漲幅要遠遠高於統計數字,估計環比增長幅度應該有3%-4%,對當地流動人口帶來的影響也更大。”

  年內通脹溫和

  未來通脹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主要包括:豬瘟控制情況及油價走勢等。

  “油價是非食品項的最大構成項目,近期國際油價的震蕩體現出的邊際變化有限,但長期來看油價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太空,預計油價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推升通脹預期的重要因素。”中信固收團隊稱。

  朱增勇認為,未來豬價走勢還要看生豬疫情能否穩定下來。如果穩定下來,過了中秋節以後,隨著消費季節性下降,豬肉價格會出現下跌,對CPI下拉幅度會加大。

  不過郭於瑋認為,生豬疫情導致的豬肉供應偏緊仍可能持續。一方面,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病在我周邊國家長期流行、不斷擴散蔓延,再次傳入風險依然很大”。另一方面,一般直到疫情結束後約三個季度豬肉供給才恢復同比正增長,而豬肉需求與疫情的關聯並不明顯。

  雖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年內通脹總體溫和,不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

  劉學智稱,隨著季節性因素的減弱,食品價格不會持續上漲。目前豬肉價格仍然同比負增長,預計四季度豬肉價格可能企穩回升,但不會大幅走高。隨著調控政策效果顯現,房租並不會形成全國性上漲趨勢,對物價的影響有限。因此,CPI不會持續走高,走勢將較為平穩。

  “年內通脹水準大概率維持在貨幣政策的合意水準之內。”朱啟兵認為,“如果梳理一下導致通脹預期上行的因素,主要是水災、豬瘟以及國際因素。而通過貨幣政策收緊抑製通脹的邏輯是控制需求,這一點顯然與導致目前通脹預期上升的原因不符,也與當前基本面的數據矛盾。”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稱,通脹溫和不會對貨幣政策構成直接影響,貨幣政策仍將以維持國內相對穩定的低利率環境為主,一方面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防範去杠杆過程中的風險。具體操作方面,9月央行應該不會跟隨美聯儲“加息”,目前資本流動壓力不大;是否定向降準取決於未來的實際情況,不論央行採用什麽形式,流動性方面會保持相對充裕。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