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量井噴、巨頭蜂擁,疫情能否成就互聯網醫療?

“之前有幾聲咳嗽怕感染不敢去醫院看病,但是又疑心自己是不是 ‘中招’了,看到有線上問診的小程序馬上進去試試看,後來確定是普通感冒,壓在心裡的大石可算落地了。”來自深圳的梁辛(化名)今年30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疫情期間,遠程問診平台幫助梁女士解決了“心頭大患”。

不能出門、但要看病,疫情帶來大量的醫療需要擠爆線下門診,同時也加劇了部分病人對線下就醫感染病毒的擔憂。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一周內連發兩個通知要求就疫情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以緩解定點醫院診療壓力,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霎時間,遠程問診平台遍地開花。阿里健康、京東、騰訊微信、微醫、丁香園、新浪微博、1藥網、好大夫等均上線了在線問診平台。除此之外,各地定點醫院也主動開設了線上問診服務。部分醫院的公眾號開設了線上問診平台,還有部分醫療平台也專設了“線上問診”分區。

蓄力好幾年的互聯網醫療,有望在疫情中“大展身手”,同時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一方面,民眾特殊時期的醫療需求讓遠程問診獲得前所未有的市場接受度;但另一方面,互聯網醫療想要在此“疫”過去後獲得長足發展,還需要克服行業自身的不足。

流量井噴

丁香園副總裁毛蔚明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截至2月5日,丁香醫生線上問診總流量達8300萬,總問診量超過60萬。其中,肺炎佔比30%,“新型肺炎”單詞查看數2800萬,其間活躍的醫生總數為1.5萬。問診環比增幅134.91%,用戶環比增幅215.32%。

疫情期間在線谘詢接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判斷自身症狀是否為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口罩相關選擇和佩戴方式、低熱處理方式、孕產婦相關防護谘詢等,這部分需求佔據50%左右。醫生端的谘詢答覆多以安慰緩解、給予家庭護理建議為主,對公眾相關疑慮答疑解惑,約5%的谘詢者根據實際情況被建議前往醫院進一步觀察診斷。

此外毛蔚明還向記者指出,有些業務在疫情期間超額完成了全年的運營和增長目標,可謂“井噴式上漲”。“對於我們來說,數據的增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丁香園在此次疫情期間,依靠高效組織能力的迅速反應。不管是疫情信息的及時呈現,各類健康科普、辟謠類內容的生產,還是線上義診活動的快速響應,都是高效組織能力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疫情期間多種矛盾的集中爆發使互聯網在線問診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戶教育,大部分用戶第一次知道在線問診及其可以提供的價值,也意識到一些基本醫療健康需求通過在線問醫生的方式就能夠得到解決。

“此‘疫’也讓政府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醫療在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流動不夠等問題上的作用。目前,相關機構及業界已有關於‘是否開放網上首診’的討論聲音。如果監管機構繼續就適當開放首診、開放醫保支付等政策深入討論,並最終落地,將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起到巨大助力。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相應地放開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限制,使其深入到醫療的核心環節,才能促進行業進步。”毛蔚明說道。

疫情期間,遠程問診主要承擔分流普通流感患者、減輕恐慌情緒,幫助慢性病患者取藥以及對疑似患者進行就診和隔離引導等任務。

“對患者來說,一方面是消除疑慮、消除擔憂、消除恐慌。其實問診的絕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感冒,但是老百姓,他區別不了是不是肺炎。第二方面對病人的幫助,對於那種懷疑是這個病的病人,我們要告訴他,要做好隔離措施,一定要盡快到醫院治療,不要延誤了治療的時機。”來自北京的一名線上義診醫生陳如(化名)對記者說。

疫情催生了大量的線上問診需求,遠程醫療行業一片紅火。“春節幾天接診量很大,早上7點半至晚上12點,基本上都在線上工作。” 廣州某三甲醫院線上發熱門診問診醫生表示,遠程問診能夠幫助缺乏經驗的基層醫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成立進行更加準確的診斷。

之前,囿於傳統就診習慣和遠程問診接觸面不廣等原因,遠程醫療平台在培養用戶習慣方面費盡心思卻收效甚微。而此次疫情無疑讓遠程問診進入更多人視野,目前,大多數遠程醫療平台都針對此次疫情對醫生團隊進行擴容並且對用戶實行免收費用的義診。

技術想象力

目前而言,互聯網醫療在疫情中主要還是起問診科普作用,若想要獲得長足發展,還存在技術困境需要突破。

依靠“互聯網+”起飛的遠程醫療是指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近年,遠程醫療也漸漸脫胎於網絡空間,開始研發輔助遠程問診的醫療設備,但是整體的發展並沒有如預想般的順利,錯綜複雜的醫療體制和技術本身不足都是限制因素。

目前對於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管控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於現階段醫療技術的限制,隨著科技內核的進步,互聯網醫療未來將會有更多發展空間。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技術與精準度仍是橫亙在遠程醫療發展上最大的難題。遠程醫療如果推廣之後,對於全科醫生和慢性病醫生工作起到代替作用。但由於缺乏遠程醫療誤診率的統計,鑒別診斷準確性還是遠程醫療的痛點,也成為限制其推廣的一個因素。具體到各個科室層面,病理科、兒科醫生的缺口最大,也成為遠程醫療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領域。”

如何解決技術問題、提高遠程問診的準確度,目前業內的主流觀點是加大力度研發和鋪設輔助醫療設備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化技術不僅能夠直面患者,更精準監控和收集患者醫療情況,也能夠直接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和遠程手術。

另一方面,遠程醫療平台也需要加強自身問診設置的便捷性,確保最大程度獲取診斷所需的輔助信息。平台自身的設置不夠科學,也加大了醫生線上診斷的難度。來自北京的張醫生向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遠程醫療平台並不能夠長期跟蹤患者情況,一旦過了24小時就無法查看病例,而且用戶在沒有統一引導下提供的病歷信息或多或少,有時候獲得的信息可能不足以給出準確的診斷結果。

盈利待考,轉捩點在哪?

盈利模式模糊依然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通病,目前大多數遠程醫療企業試圖通過砸錢培養用戶習慣來換取長線盈利的模式依然不夠成熟。

在開展遠程醫療業務前期,企業通常試圖通過砸錢將用戶與平台掛鉤,不收取用戶問診費用,而由平台補貼入駐的醫生,比如騰訊醫療采取首單義診的方式來幫助用戶形成習慣和打磨產品。但是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運營方式,也加長了遠程醫療企業的盈利周期和運營壓力。

“遠程醫療現在整體面臨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盈利模式,本身的發展特性決定了其長周期的盈利特性,3-5年的盈利周期成為必然。”廣州某遠程醫療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如此漫長的盈利周期,使得目前遠程醫療業務的輔助流量帶動意義更大。現在遠程醫療市場中的“大戶”要麽背靠大樹好乘涼,比如平安好醫生依靠平安集團支撐,熬過漫長的盈利周期,走向了保險+健康管理的模式;要麽依靠其他業務“帶飛”遠程醫療,如丁香園的主要業務圍繞醫生展開、包括給醫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務等,同時還開辟了為醫療企業服務的業務,並通過E-marketing(網絡行銷)進行變現。

毛蔚明認為,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醫療行為整體上更低頻,但用戶對健康類的需求是高頻的。丁香醫生會更關注健康、關注生活方式。“同時我們認為,互聯網醫療應該是為用戶提供連續的、整體的服務,線上問診僅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而已。”他說。

除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之外,遠程醫療企業要實現盈利,還必須要實現醫療閉環上藥和治的互通,“對於純線上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很難獲得高客單價和盈利。因為在醫療行業以往的盈利大頭還是在藥和治上,診費佔比很少。這就需要企業跟線下醫院形成協作。而線下醫療行業不可避免有重資產、回報慢的特點。在互聯網醫療賽道,類似阿里的通過醫藥零售賽道進行切入的盈利模式也停留在探索階段。”前述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道。

雖然隨著2019年國家醫保局頒布《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將遠程醫療部分納入醫保體系,從事在線診療和處方藥以及從事線下互聯網醫院的平台運營商有希望從中獲益,但遠程醫療企業要以此為“跳板”實現盈利依然需要深入探索。業內認為未來基層醫療除了國家投入,更需要能切實深耕此領域,承擔得起重資產、長周期模式的企業出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