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脫歐”:一次昂貴的分手

兩年以前,一場浩浩蕩蕩的“脫歐”公投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當英國需要一個“接盤俠”的時候,特雷莎·梅出現了。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布魯塞爾的一場會議中,闖關歐盟的成功讓特雷莎·梅終於能夠長舒一口氣。都說“分手應該體面”,但在英國和歐盟的這場世紀分手中,分手費、邊界問題卻始終不斷,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軟脫歐”還是“硬脫歐”,雙方或許都無法尋求到一個最優解,難怪歐盟委員會主席會如此形容這個突破——令人難過的悲劇時刻。

01

通關歐盟

幾天以前,當特雷莎·梅在接聽一名聽眾的電話時還稱,“脫歐”談判幾乎讓她沒完都在後半夜入眠,如果“脫歐”協定草案得以通過,她將與丈夫菲利普“出去喝一杯”,慶祝一番。現在她終於可以“喝一杯”了。

當地時間25日,歐盟成員國長官人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上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脫歐”協定。據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消息稱,歐盟除英國外的27個成員國長官人已經通過了“脫歐”協定與“英歐未來關係宣言”兩份政治檔案。

根據“脫歐”協定規定,英國需向歐盟支付總額約390億英鎊的“分手費”,在明年3月英國正式“脫歐”後設定為期21個月的過渡期,其間英國仍繼續留在歐洲共同市場與歐盟關稅同盟,享受貿易零關稅待遇。同時協定還強調,英歐將著眼於建立“自由貿易區”。而“英歐未來關係宣言”則描繪了英歐未來貿易與安全關係。這兩份檔案中,“脫歐”協定具有法律約束力。

特雷莎·梅為這一結果做出了不少讓步。當地時間24日,英國做出妥協,同意西班牙在英國“脫歐”後,就直布羅陀事宜擁有“特別否決權”,同時為歐盟25日舉行的“脫歐”特別峰會掃清最後一道障礙。而在這之前,也一度傳出英國放棄關於愛爾蘭邊界的主張,接受保障安排擁有“開放式結局”的消息。

而今的結果再度證實了特雷莎·梅明硬實軟的態度。例如在愛爾蘭邊界問題上,草案中設定了一個緩衝方案,如果雙方在此問題上無法達成協定,英國以及北愛爾蘭便要一直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和歐盟市場內部,直到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

02

下一個坎兒

即使雙方曾經劍拔弩張、惡言相向,但事實證明特雷莎·梅想要的並不是真的“硬脫歐”,而這也再次加劇了反對者對特雷莎·梅的不滿。鑒於特雷莎·梅此前曾明確表示,在推動“脫歐”協定贏得英國議會投票通過之際,將與工黨黨魁科爾賓進行電視辯論,而在當地時間25日晚上,工黨發言人已經確認,科爾賓將接招,與特雷莎·梅展開辯論。

工黨發言人並沒有試圖掩飾自己的不滿,他稱科爾賓將針對特雷莎·梅與歐盟達成的“差勁的脫歐協定好好地當面與她辯論一場”。就連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長官人福斯特也明確表示他們不會支持這一草案,他們認為不設硬邊界會讓北愛爾蘭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從而背叛了特雷莎?梅此前所做的絕不簽署分裂北愛與英國其他地區協定的承諾。

英國內部的分裂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增加了即將到來的英國議會投票結果的不確定性。外界普遍預計,英國議會將在12月10日或者11日舉行投票,但彭博社的報導卻給出了悲觀的預測,它們認為除了特雷莎·梅意外,沒有人認為投票會獲得通過,緊接著在12月13-14日,歐洲理事會會議又將進行投票。

對於英國議員來說,他們的目標是在退歐協定中爭取更多利益,因此梅很可能要被迫重新與歐盟討價還價。對於歐盟來說,略作讓步是有可能的,但是讓步到令英國議會的投票局勢改變,這種可能性極小。

內部的分裂仿佛懸在特雷莎·梅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而在這之前,多名大臣的離職也已經給特雷莎·梅提前預警了一波。本月中旬,在一日之內,包括脫歐事務大臣在內的4名英國政府高官相繼請辭,也一度導致英國上演逼宮戲碼。雖然特雷莎·梅成功挺過了這一劫,但內部的龍爭虎鬥讓無協定脫歐的風險越來越高。

就連英國民眾的態度也越來越分裂。在反對“脫歐”的民眾看來,無論達成何種協定,“脫歐”都勢必意味著英國經濟大勢已去。而在支持“脫歐”的民眾看來,梅政府與歐盟達成的協定草案並不符合“脫歐派”選民的期望。

根據英國機構的平均數據顯示,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英國經濟增速比英國脫歐投票前的經濟要低1.2%。這意味著脫歐對經濟的打擊達到240億英鎊,相當於每周4.5億英鎊的“脫歐成本”或每年每戶870英鎊脫歐成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在增加,上一次進行類似的調查是在去年的12月份,當時的平均成本為每周3.5億英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目前英歐雙方對於如何分手還是存在一定分歧,歐盟認為英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但英國則要考慮能承受多大代價。至於內部分歧方面,早在脫歐公投時分歧就很大,如今議會的分歧難以彌合也在情理之中,但如今脫歐已成定局,最終考慮的就是怎樣將代價最小化。事實上,“硬脫歐”是不太可能的,英歐雙方最終還是得坐下來談,畢竟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生產要素、人員流通、商品流通等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一體化,他們之間在經濟、貿易、歷史等方面的天然聯繫也都還在。

03

不體面的分手

在曠日持久的“脫歐”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的時候,歐盟卻笑不出來。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稱,歐盟對“脫歐”結果感到滿意,但這是令人難過的一天,此外分手費又再度被提及。

分手是悲傷時刻,但分手費必須付,容克毫不留情地指出。事實上,分手費的問題幾乎是“脫歐”談判中遇到的第一個坎,而在此之前分手費一度被放到了500億歐元的天價,而今390億英鎊幾乎相當於440億歐元,與最初的500億歐元已經十分接近,但特雷莎·梅此前的理想狀態則是200億歐元。

即便是得到了更多分手費的歐盟也並不一定有多開心。英國是歐盟的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又長期扮演著歐盟的“金主”。數據顯示,2008年,英國支付給歐盟27億英鎊,作為歐盟機構的開支和扶持弱小成員國的資金。到了2013年這筆錢打到了113億英鎊,當時合計174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英國的離開隨時有可能變成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如今意大利和歐盟因為高支出預算的問題劍拔弩張,即便意大利總理孔特明確表示不可能脫歐,但這種擔心的種子已經開始蔓延。而此前希臘在政權的更迭中,也一度傳出過“脫歐”類的威脅信號。

歐盟的衝擊不小,英國的損失也不容小覷。英國《金融時報》26日報導稱,自英國在2016年舉行脫歐公投以來,投資者已從聚焦英國股票基金中撤出逾1兆美元,人們越來越擔憂脫歐給英國企業界帶來的破壞性影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前的12個月裡,英國股票基金吸引了127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倫敦金融城將黯然失色的擔憂也時隱時現。數據顯示,2016年,超過250家外資銀行在倫敦設立分支,雇傭約220萬人,上交稅收近890億美元。而在未來7年裡,受“脫歐”影響,英國僅銀行業就會損失8.3萬個工作崗位。

相較於種種可能出現的後果,徐洪才給出了另一個思路。他認為,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談判,雙方可能受到的衝擊都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而英鎊作為獨立貨幣,它有自己的地位,這種地位是歐元所替代不了的。例如金屬工業黃金、銅、鋁的定價中心實際上都在倫敦,無論是巴黎還是紐約都無法取代倫敦的地位,金融城也一樣,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