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年19星 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年底前開通運行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今天(11月19日)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兩顆北斗全球導航衛星(即北斗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此次發射意味著北斗三號今年發射任務收官,標誌著我國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該系統將於今年年底前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

此次發射的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這是本年度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1次飛行。

兩顆新星將試驗太空雷射通信,提升星間通信速率

本次任務是北斗三號工程去年11月首飛以來的的第10次發射,是北斗三號系統的第18顆和第19顆衛星,也是我國發射的第42顆和第43顆北斗衛星。

至此,我國圓滿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系統組網,邁出中國北斗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據悉,此次發射的雙星不僅繼承了北斗三號優秀的家族基因,還首次配置了星間雷射載荷,將開展太空雷射通信與測距試驗。如果試驗成功,北斗三號衛星之間的通信速率將大幅提高,安全性、測距精度都將得到提升。

據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太空數據傳輸與處理研究所所長張建華介紹,目前大多數衛星的通信載體都是微波,而雷射的資訊傳輸量是微波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意味著,中國北斗的星間鏈路將從“普通公路”躍升到“超高速公路”時代。

即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導航服務

據航天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本次發射的雙星成功入網後,北斗將具備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導航服務的能力。

兩年後,隨著更多北斗三號衛星發射,北斗將全面完成全球導航系統建設,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用上北斗提供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導航、授時服務。

經過北斗一號試驗衛星、北斗二號區域導航系統,我國於2017年11月5日正式開始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系統,即北斗三號工程。與北斗二號系列衛星相比,北斗三號在載荷、星間鏈路、雷射通信等多項技術上實現了提升。

北斗三號不僅覆蓋範圍提升至全球,在技術體制上也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定位精度提升至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

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初始服務,北斗三號的精度還將提升至米級、亞米級、分米級,甚至厘米級。屆時,中國北斗的精度將與GPS相媲美。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教授介紹,在民用領域,北斗與GPS及其他導航系統的關係並非競爭與取代,而是兼容與合作。目前,大部分北斗芯片均是與GPS兼容的雙模芯片,可以同時利用兩個系統的衛星計算更準確的數據。

一年發射19顆衛星 創造中國航天紀錄

2009年,經國家批準,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實施。自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次發射,短短1年時間,我國先後將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組網發射最短間隔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這也是中國航天歷史上,同一型號衛星組網發射密度的最高紀錄。

據航天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由3個同步靜止軌道衛星、3個同步傾斜軌道衛星和24顆中圓軌道衛星組成。這些衛星由航天五院和中科院分別研製。加上3顆試驗星,航天五院一共承擔了23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的研製任務。

一年之內完成基本系統建設的航天紀錄,並不是依靠“人海戰術”實現。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和北斗一號、二號系統相比,北斗三號在前方發射場的衛星試驗人員數量減少了近一半、全流程時間縮短了近三分之一。後方北京的研製情況也是一樣,不論是人員還是研製周期都大為縮減。

航天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對此解釋為,研製系統非常注重以科學管理加強衛星地面試驗驗證,五院首次在北斗三號任務中採用遠程測試的方法,西昌北京實時聯動,從而提高了發射場測試效率,大幅減少了發射場人員數量。

鏈接:北斗大事記

2000年,北斗一號發射,中國導航實現從無到有。

2012年,北斗二號實現區域組網,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中國導航從實現根本上的自主創新。

2017年,北斗三號發射,建設星間鏈路,衛星壽命從8年提升至10年以上,性能和精度提升近2倍,研製能力快速提升。

2018年,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建成,將開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導航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