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政新聞眼:習近平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看了什麽?

5月20日,習近平赴江西考察調研。上午,他到了位於贛州市區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午的行程則集中在了贛州於都縣。一周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主題教育即將開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到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引人關注。

習近平來到萬裡長征集結出發地

從贛州市往東約一小時車程,就到達了於都縣。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

在於都,習近平踏訪的第一站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當天,習近平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了花籃。

隨後,習近平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追溯85年前的那一場夜渡

時光倒流85年,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於都。中央紅軍為了隱蔽戰略意圖,避免飛機轟炸,連續多天架設臨時浮橋,晚上渡河,早上拆橋,不留痕跡,安全順利地跨過長征第一渡。30萬於都人民共同保守著一個天大的秘密,被一些研究者稱讚為奇跡。在於都,《時政新聞眼》采擷到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當年,為支持紅軍渡河,於都河沿岸群眾傾盡家中木材,捐出門板、床板甚至棺木的不在少數,最終在約30公里的河段架起了5座橫跨600多米寬水面的浮橋。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見了這9位代表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和9位紅軍後代及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見面。

總書記動情地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當年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憑的是革命理想高於天,最後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

今年99歲的段桂秀老人是目前贛州地區唯一健在的紅軍烈士遺孀。她的丈夫王金長1932年參加紅軍,1934年在福建作戰時犧牲。1953年,苦等多年的段桂秀老人等來了丈夫的烈士證。為了臨別時丈夫“等我回來”的一句承諾,老人始終沒有改嫁。

今年56歲的袁尚貴是紅軍後代。他的外公高良鐸是少共國際師戰士,1933年在第五次反“圍剿”時犧牲。袁尚貴是長征源合唱團的首任團長。合唱團成立於2010年,是一個職工業餘合唱團,成員全都是紅軍後代。袁尚貴向總書記報告,他們定下了一個目標,到建黨100周年時在全國巡演《長征組歌》500場,目前已經巡演了325場。

其他幾位紅軍後代及革命烈士家屬,每一位也都有著難忘的故事。

張覆信,74歲,全家有8位烈士。其母親鍾桂英曾任蘇區勝利縣婦女部長,其父原為地下交通員。中央紅軍長征後,其家被國民黨燒光,鍾桂英被嚴重燒傷,1994年逝世。

李燦美,85歲,紅軍烈士遺腹子。其父李晉錄,1933年參加紅軍,1934年在福建作戰犧牲。

到訪潭頭村:最牽掛鄉親過得好不好

今年3月10日,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

5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於都縣城往東10余公里的梓山鎮潭頭村。潭頭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村,至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全村109戶貧困戶參與蔬菜產業發展,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

總書記走進71歲的紅軍烈士後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家。

在孫觀發家,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人和鎮、村幹部圍坐一起話家常。聽說孫觀發一家去年收入7萬多元,家人既有在外打工的,也有在家門口就業的,孩子們照看和上學都有保障,他十分高興,說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偉大複興就一定能實現,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潭頭村的另一件新鮮事,是村裡和附近五個村發展起了富硒蔬菜產業園,每年可提供時鮮蔬菜6萬噸,產值達3.6億元。

在這個蔬菜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對鄉親們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江西之行仍在繼續。《時政新聞眼》將為您帶來最新的觀察和解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