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造富懸念:啟明賺了886倍 DST等卻在虧損邊緣

  來源微信公眾號:無冕財經

  破發了——對於小米IPO首日的股價,投資者並不意外。但為什麽小米寧願“打折”甚至“打臉”也要上市?在資本市場的悲觀情緒下,誰是這場造富運動的受益者、誰將是風險的承擔者?

  小米敲鍾,奮戰8年後,雷軍“上岸”了嗎?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心情無比激動!”7月9日早晨9:30,隨著雷軍在港交所敲鍾完畢,揚言不上市的小米終於成功上市。“謝天謝地,公司第一天開張,有13人一起過來一起喝小米粥。”在敲鍾現場,雷軍回憶起8年前創業的場景,“我們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幹了。”

  小米終於能給優先股股東們一個交代,造富一大批員工和一部分早期投資者,但在資本市場並不樂觀的時機“打折”上市,雷軍和小米就安全了嗎?

  小米發行價最終確定為17港元/股,李嘉誠、馬化騰、馬雲等大佬的大力支持也難以支撐小米孱弱的股價,開盤即破發報16.6港元,盤中跌幅一度接近5.9%。

  隨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承銷商拋出穩定股價的“greenhouse”(注:超額配售選擇權機制,也叫“綠鞋機制”)手段,小米股價得以止跌回升,收盤價報16.8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1.18%,最新市值3759億港元(大約479億美元)。

  上市曲折而被動

  時隔11年,雷軍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鍾。上一次是2007年,雷軍帶著金山跑完長達8年的曲折上市之旅,11年後,他再次帶著8歲的小米現身港交所,這一次他隻用了半年。

▲小米是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為此,港交所定製了一個200公斤的超大銅鑼。▲小米是港交所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為此,港交所定製了一個200公斤的超大銅鑼。

  “小米能夠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7月8日,雷軍在香港寫下公開信。儘管在兩年前,雷軍言之鑿鑿地稱5年內小米不會上市,但時隔不到兩年,雷軍帶領小米追隨2018年的赴海外上市熱潮、開始上市征程。

  7月9日早晨,雷軍帶領著一眾小米高管出現在港交所,為小米上市敲鍾。在港交所開放同股不同權後,小米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小米IPO發行價最終定為17港元,市值接近490億美元。小米更新後的上市招股書顯示,小米公司法定股本總面值67.5萬美元,由700億A類股和2000億B類股組成。

  但結果可能要令雷軍失望了。小米開盤即下跌2.3%,盤中一度跌幅達5.88%

  對於小米,雷軍的期望不可謂不高。550億美元,6月21日小米在港交所接受上市聆訊時雷軍期望投資者給出的估值,“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那時,雷軍已經一再降低小米的估值預期,之前,衝刺千億美金市值、800億美元估值的傳聞不絕於耳。

  而為了盡可能提高估值,80%以上的收入來自硬體的小米給自己穿上互聯網的外衣。“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雷軍在公開信中強調對小米的定位。小米遞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也反覆強調:“小米集團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但這一畸形定位,隨即遭受廣泛質疑,雷軍不得不改口。6月23日在香港四季酒店,雷軍告訴投資者和媒體 “我並不是很糾結我們到底是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我更在意的是小米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同時,他認為小米的市值應該是“騰訊乘以蘋果”。

  7月6日,小米在香港聯交所披露了IPO發售價及認購結果:每股發售價定為17港元,在資本寒潮中,小米最終選擇了原定發行價區間17-22港元的下限17港元/股作為發行價,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239.75億港元,對應市值亦處於預估區間下限約3804億港元(大約484億美元),與之前的550億美金估值仍相差約66億美元。

▲小米估值變化歷程。▲小米估值變化歷程。

  雖然小米IPO備受矚目,但實際認購情況並不如之前預料的那麽火爆,僅獲輕微超額認購:小米公開招股獲得9.5倍認購,即使雷軍帶著高管團隊遠赴紐約路演,也隻獲得1.1倍國際配售,這與之前登錄香港資本市場的平安好醫生、眾安保險等相比均相去甚遠。“在如今的資本環境下,小米的配售表現算是還行,但說不上好。”一位投行人士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原本,小米還頂著另一光環——A股市場CDR第一股,但中國證監會大開綠燈也沒能讓小米率先登錄境內資本市場。6月19日,小米官方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今日,小米已走完香港上市之旅,但何時重啟CDR,仍是個未知數。

  這趟磕磕絆絆的上市征途,似乎原本不在雷軍計劃之內。從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時間裡,雷軍一再地在公開場合重複強調:“5年內小米不會上市”。

  而如今再回看雷軍所謂的“上市即成功”論,冒著市場低迷甚至凶險的大背景也不得不為之,也許還有另外一點考慮——再不上市,小米就難以“上岸”了。

  據小米招股書透露,截至2018 年 3 月 31 日,因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小米累計虧損約1280億元。從2010年成立到2014年12月的4年間,小米以優先股的形式進行了9輪凶猛的融資,小米與優先股股東之間的對賭協定約定,須在2019年12月23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否則優先股股東可要求小米以以下兩種方式中回購:投資成本加年複利8%加已計提但尚未支付的股息,或者贖回時點市場公允價值,以價高者為準。

  此時,距離約定的時間,只有18個月,“不將上市作為主要方向”的小米沒有太多選擇。為什麽現在市場行情不好、小米寧願“打折”甚至“打臉”也要上市,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造富,有人沒賺頭

  小米上市的背後,也是一場造富盛宴。

  “很多小米的員工都在等著套現呢。”在小米公布上市消息時,一位知情人士調侃道。“經歷八年艱辛的創業,所有的小米創業者都將贏得奮鬥的果實!”在7月8日的公開信裡,雷軍豪情萬丈地表示。

  在2016年小米處於谷底期時,一位小米早期員工曾表示對手頭的小米股權又愛又恨——愛其高價;恨其脫不了手,無法變現。而今,小米上市,最先獲益的便是雷軍等小米創始團隊成員以及那些雷軍用期權挖來的早期員工們。

  在小米上市前,雷軍因獲得價值超過90億元的股權激烈而備受爭議。據最新披露的消息,雷軍作為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持股約31.4%,按照小米17港元的發行價計算,小米上市將為雷軍帶來1195.88億港元(大約152.3億美元)身價增值。

  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總裁林斌,同樣獲益頗豐,這個剛到知天命之年的廣州人,在加入小米之前是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經由他的前上司李開複介紹給雷軍。根據小米招股書,林斌直接和間接持有約13.32%的小米股權,按照17港元的發行價,這些股份市值65.2億美元。

▲部分高管持有小米股票期權且未行權。圖片來源:小米招股書。▲部分高管持有小米股票期權且未行權。圖片來源:小米招股書。

  “你別扯淡了,跟我乾吧。”2009年雷軍笑著拉他在金山的老部下黎萬強入夥,於是黎萬強成為小米的合夥人,中途離開後又回歸。據無冕財經計算,黎所持小米股份價值15.8億美元。

  “截止今天,我們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期權,IPO後大家將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福報。”雷軍在公開信裡透露,還有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CTO周光平、劉德等一眾小米高管都將因小米IPO獲得高額回報。

  與小米創始團隊分享上市回報的,還有小米的投資人。

  “我知道雷軍一直在尋找一個足夠大的機會。那一天,他跟我通了一個12小時的電話。”在小米成立時,晨興資本合夥人劉芹與雷軍已是相交7年的老相識,晨興資本也是小米的第一家機構投資者。2010年9月,風投機構晨興資本、順為資本、啟明創投、IDG為小米注入1千萬美元A輪融資,當時的投資成本為0.1美元/股,2014年小米進行1:4拆股,按照如今的發行價計算,參與那一輪投資的機構均獲得超過100倍的回報。

  根據小米招股書,晨興資本持有17.193%的小米股權,市值648億港元(大約83.4億美元)。在小米此次香港上市的發售中,晨興資本賣出小米股份6.27257億股,套現近107億港元。

▲小米前五大股東。資料來源:小米招股書。▲小米前五大股東。資料來源:小米招股書。

  小米另一位早期投資者啟明創投位列小米第五大股東,與俄羅斯風投機構DST合計持股11%,所持小米股份價值約44.3億美元。“巨大的成功同樣屬於一路上信任小米、支持小米的投資者。比如,最早期的VC,第一筆500萬美元投資,今天的回報高達 866倍!”在香港上市現場,啟明創投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確認啟明創投是雷軍信中的那家機構,當初投資小米500萬美元,賺回了886倍收益。

  但神話終究屬於極少數人,490億美金的市值,對於小米D輪及以後的DST等投資者們來說,並沒有多少賺頭。DST旗下的Apoletto是小米D輪和E輪融資的投資者,持股成本分別為8.2美元、15.04美元、18.76美元。資料顯示,2014年小米完成由DST領投的11億美元E輪融資,彼時估值450億美金,一旦小米市值低於450億美金,即股價跌幅到8.2%,DST便會虧損。

  財富的神話和隱憂正在同期上演。上市後的小米,其挑戰才剛剛開啟……

責任編輯:馬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