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德林:房價的調控重在遏製投機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德林

  房價的調控重在遏製投機,而剛需是正常需求,不能一刀切。

  大俠已逝,江湖猶在,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1

  深圳率先降低首套房貸利率,加速放貸,在地產界激起了波瀾。

  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被利空猛砸,好容易聽到點利好消息,當然要拿出放大鏡仔細解讀,隨之而來的還有各路謠言,如廈門、廣州等地樓市將全面取消限購,甚至有謠言稱,國務院規定半年內必須放開樓市全部限購。

  放鬆調控的言論剛有抬頭之勢,新華社就發文定調:中央遏製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

  房地產多空之爭背後是令人擔憂的經濟下行風險

  三季度GDP增速繼續下滑至6.5%,創2009年2季度以來新低,淨出口負貢獻、工業增速下滑、汽車、電子增速顯著下滑。

  放鬆調控的謠言背後隱含著一種慣性思維,國家不會讓房子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能會促使政府放鬆房地產調控,再次用房子拉動經濟。

  形勢嚴峻之際,眾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房子上,地產江湖的多空大對賭已經悄然上演。

  2

  多方的邏輯一如既往,保房價,穩增長。

  房地產行業體量巨大,是毋庸置疑的支柱產業,目前還沒有哪個行業可以取代。因為其體量大,並且建立在土地公有製基礎上,所以自然而然成為國家調節經濟,平衡利益的工具。

  舉個例子,當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時,政府大概率會刺激、扶持房地產;當房價上漲過快、購房需求過熱,政府會大概率從防範風險的角度、兼顧其他行業的利益,出手打壓房地產;歷史的規律一向如此。

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紀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紀研究所整理

  另外,我國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據統計,2016年土地出讓金佔財政收入比重超過30%的省、直轄市有14個,佔全部25個省、直轄市的56%。

  2017年全國財政收入17兆,其中有5兆是土地出讓金,佔比約30%。若房地產調控過嚴,最終將加劇土地流拍,並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給經濟帶來大麻煩。

  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今年落了空,取而代之的是“房鬧”現象層出不窮。

  9月份,“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均環比下降0.1%;70個大中城市中二三線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價格漲幅均有回落。百城住宅庫存45個月以來首次顯著攀升,環比9個月來首次反彈。

  種種跡象及行業數據表明房地產行業已經逐漸回歸理性,如果沒有政策放鬆來對衝,2019年春季之後,新建建案銷售面積的累計同比增速可能變成負增長,為了防止處置風險的風險爆發、為了保增長,之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未來某個時間視窗會相應的放鬆。

  3

  空方則認為不能低估中央遏製房價上漲的決心,調控不是裝裝樣子。

  七月底中央政治局對房價表態之嚴厲前所未有,要“堅決遏製房價上漲”。伴隨三四線棚改貨幣化逐漸退出;禁止企業炒房;實施租售並舉,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的供給不斷增加等,今年以來各地已經對房價調控400余次,堪稱房地產調控最嚴的一年。

  僅在9月,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次數就高達70次,取消預售證制度也在一些城市陸續推出;房地產稅法擬在5年內提請審議。房住不炒的定位正在從各方面得到進一步落實。

  另外,現在經濟形勢確實不容樂觀,可是現在經濟已經沒有十年前百分之十幾的增速了,如果這個時候再去放開調控,炒房子,那只會更加脫實入虛,讓中國經濟失去機會。

  看看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美國在搞互聯網的時候,日本在炒房子,炒股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留下的是頂尖科技企業,而資產泡沫落幕後只會是一地雞毛。所以日本到現在依舊在吃老本,還是鬆下,索尼,豐田那些公司,互聯網科技方面沒什麽競爭力。

  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繼續之前的慣性思維了,狼總有一天會真來的,不能低估中央對“房住不炒”定位之決心,同時也要摒棄房價“永遠上漲”的非理性信仰。

  4

  多空雙方各執一詞,就在雙方爭論之時,保險資金已經悄然加倉房地產。

  與2018年中報相比,增持流通市值最多的前三大行業是,銀行、房地產、鋼鐵,分別增持578億元、76億元、和11億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從過去10年的經驗看,每當“搶房”“房價暴漲”之類的字眼充斥媒體時,A股地產股的股價走得都不是很順暢。每當房地產行業降溫出成屋鬧時,如2011年、2014年,在砸售樓處事件集中發生之後的半年內,地產股的走勢都不壞。

  背後的邏輯自然是一漲就控,一鬧就松,只是不知道這個招數這次還靈不靈。

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紀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紀研究所整理

  德林社認為,房價的調控重在遏製投機,而剛需是正常需求,不能一刀切。

  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存在,放鬆地產調控的確能為經濟增長做出一定貢獻,但是必須圍繞“遏投機,緩剛需”,房主不炒的核心思想。

  如深圳下調首套房貸利率,既緩解了剛需的壓力,又能釋放一定的市場,就是可行的政策。但是堅決遏製房價上漲的努力絕對不能半途而廢,炒房子是炒不出中國夢的。

  投資者要明白中國樓市已經牛了快二十年,凡事都有興衰,這個世界不存在隻漲不跌的東西,房子的博傻階段已經一去不返。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作家、《德林爆語》主持人。三分鐘財經脫口秀,每天一個資本真相,微信公眾號:delinsh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