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信證券:預計今年外資淨流入A股不低於4000億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

文|秦培景 裘翔 楊靈修 聯繫人:姚光夫

預計2019年外資淨流入A股規模不低於4000億元,節奏上5~6月開始(趨勢)會明顯加快。選股上,預計外資會繼續增配白馬龍頭,對這些標的定價權也將進一步加強。另外,目前外資明顯更關注中美分歧等長期風險,而非緊信用等周期性風險。

拆解外資流入A股的邏輯

外資是支撐A股開年來小修複的重要推動力量,外資長期流入A股將逐漸成為共識。結合我們過去幾個月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與客戶進行的交流及調研經歷,本期聚焦旨在幫助投資者理解外資流入A股的邏輯,包括長期考量、流入節奏和品種偏好。

滬深港通北向累計淨流入(持倉規模)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9年1月25日;中信證券研究部

總量判斷:預計2019年外資累計流入A股規模,將不低於4000億元

1)2019年預計仍會有不少海外資金會實現對A股從“0”到“1”的配置突破。與中國台灣和韓國類似,在納入MSCI指數基準的最初幾年,外資流入不易受經濟和貨幣周期影響。僅按互聯互通的口徑,1月未滿,北向資金已淨流入427億元,接近2018年全年規模的1/7。機構維度,不少海外機構對A股的配置從準備進入實踐階段;產品維度,A股新納入富時羅素和道瓊斯指數等全球基準股指,也會為一些產品新配A股打開大門。

A股是全球稀缺的外資低配品種

(各經濟體權益市場外資持股佔比)

資料來源:美聯儲、Eurostat、CEIC、Wind、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S;中信證券研究部

2)A股依然是未來全球權益配置中重要的Alpha來源。除了A股被納入多個基準指數後海外資金被動增配外,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主要大型經濟體股市中,A股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個國際化程度依然非常低的權益市場。從全球權益配置的角度看,A股是全球稀缺的、策略容量夠大、有潛力產生長期Alpha的市場。

風險關注:更多關注長期風險,較少關注周期波動

外資機構的考核期一般較長,因此其關注的風險也與國內資金有差別。

巨集觀上,目前外資對中美分歧的關注要比對國內緊信用高得多:前者背後代表了一些根本性的長期變化,而後者可以用足夠強的逆周期政策應對。另外,規範影子銀行和去杠杆反而有利於改善外資對A股的長期風險偏好。

微觀上,外資更關注個股的公司治理、商業模式等長邏輯,受短期業績異動或周期波動的影響小,具體可以參考格力電器和中國國旅兩個案例。

流入節奏:事件催化+業績探底,5~6月後趨勢更清晰

A股開年來的外資流入主要是受益於海外股市估值普遍修複的Beta,但這些市場和A股類似,EPS預期依然在下修,因此估值修複空間有限。考慮到MSCI納入A股的比重提高和“入富”落地的可能時點,以及A股盈利增速可能在今年Q2~Q3見底,預計外資加速流入A股的Alpha視窗最有可能在5~6月份打開。

從“入摩”看“入富”

外資重倉股的交易視窗

資料來源:DataStream,Wind;上圖按照2018年12月31日的滬深港通北向持倉規模加權計算組合收益率;中信證券研究部

品種偏好:穩定持續增配白馬龍頭

對不少海外機構而言,特別是長期絕對收益型基金,能夠進入其視野的A股標的並不多。與國內機構持倉和交易風格不同,外資的偏好是極其穩定且集中的,集中於A股中歷史回報最優異的“頭部品種”,關鍵詞是消費、金融、龍頭、高分紅。2018年年底,外資通過滬深股通北向持倉的前20大重倉股佔比高達54.6%,公募基金的這個數字是30.5%。從2017年4月至今,滬深股通北向持倉佔自由流通市值之比上升了3.3pcts,但其中外資機構的前20大重倉股的相應佔比上升了7.4pcts。

外資對A股的增配非常集中

偏好也很穩定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

風險因素:2018年業績輿情中藍籌白馬股業績明顯低於預期,中小創公司商譽減值的風險集中爆發;中美貿易爭端加劇,外資短期反覆流出A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