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3000萬確診!新冠疫苗能否克服挑戰?

每個人都想要疫苗,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最安全有效的疫苗。

截至9月18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突破3000萬大關,死亡人數已逼近100萬人。在這場大流行將進入到第10個月份之際,全球疫情如之前所擔憂的一樣在秋冬季開始出現再度惡化的跡象。

在亞洲,有著近14億人口的印度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僅次於美國。在歐洲,一度趨緩的疫情正出現全面反彈,超過一半的歐洲國家確診病例數再次上升。許多國家已站在了是否要實施第二次“全面封鎖”的門檻上。

9月16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目前真正令人擔心的是新冠確診病例數量上升的同時,住院病例和重症監護病例數量也在上升。隨著秋冬流感季臨近,全球各國的醫療和社會體系將面臨更大考驗。

萬眾期盼之下,新冠疫苗被寄予了本身難以承受之重的厚望,全球藥企在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下如履薄冰。

集全球科研之力的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速度反映了目前人類科技水準所能達到的極限,然而疫苗真正的挑戰不僅在於科學領域,還包括一些更廣闊層面的問題。

對於使用人數將以數十億計的新冠疫苗來說,在大規模人群中按照嚴格科學方法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是極為關鍵的一步。上周,一款領先的疫苗在三期實驗中出現不良反應事件,引發了公眾的擔心和科學家們的謹慎。

另一方面,在政治壓力和商業利益驅動下,關於提前上市部署新冠疫苗的聲音不斷出現。甚至一些尚未完成三期試驗的疫苗已開始在一些國家大規模推廣。這樣的做法遭到了主流科學界的反對。

9月14日,蓋茨基金會主席比爾·蓋茨夫婦在一份公開信中呼籲,全世界必須轉向一種協同程度更高的戰略,否則人類將面臨一場持續更久、死亡人數更高的疫情。

不幸的是,從很多發達國家迄今的行為來看,囤積疫苗的情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而未來在疫苗全球使用當中,民族主義和政治化因素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全球民眾對於新冠疫苗的信心也在出現搖擺。在爭論誰能先接種疫苗的同時,誰願意先接種疫苗同樣是一個越來越有可能發生的問題。

疫苗是人類在與新冠病毒對戰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然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新冠疫苗的出現或許會給漫長的2020年帶來一個希望的結局,但並不意味著疫情會很快結束。我們將面臨的,是一個更長征途的開始。

某款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

阿斯利康事件

9月8日,英國藥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因出現不良反應事件而暫停。英國阿斯利康公司首席執行官帕斯卡·索裡奧特在與投資人的閉門會議上透露,一名在英國接種了疫苗的志願者出現了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這一最初沒有向公眾披露的細節經媒體曝光後引發了廣泛關注。

9月14日,阿斯利康發言人Rob Skelding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確認,在經過緊急調查和得到英國藥品健康監管局(MHRA)同意後,該公司研發的AZD1222疫苗在英國和巴西的三期試驗已經恢復。但對於事件本身該公司仍然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合研製的AZD1222是一種採用重組病毒載體疫苗技術路線的疫苗,其原理是讓無害的腺病毒戴上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S蛋白的“帽子”,刺激人體產生免疫記憶和抗體。這也是目前全球所有研發的疫苗中應用最多的一條技術路線。

在進行三期試驗的同時,阿斯利康已與世界多國和國際組織(歐盟、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達成新冠疫苗預採購協議,僅歐盟就將至少購買3億劑。

不良反應事件發生後,阿斯利康方面披露其實早在今年7月的臨床試驗中就曾因一名志願者出現類似神經系統症狀而暫停。但經過進一步檢查,最終被認為與疫苗無關。

此次AZD1222的三期試驗暫停後,一個由醫生和監管當局組成的獨立安全委員會對事件進行了緊急調查。“在會議上,他們了解了所有的細節,討論了所有的證據。由於涉及到患者個人隱私,他們在不公開證據的情況下做出了可以繼續進行(試驗)的決定。”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疫苗中心主任貝亞特·坎普曼(Beate Kampmann)向澎湃新聞介紹。

“你不想讓其他人面臨同樣的危險,但這起事件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與疫苗有關。”她補充道。

坎普曼表示,由於沒有看到正式的調查報告,所以她無法做出進一步的專業判斷。但是阿斯利康采取暫停試驗措施後又迅速重新開始的行為表明,“他們要麽認為這一事件與疫苗無關,要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事件,不能確定與疫苗有關,所以試驗可以繼續。”

多個信源指出此次阿斯利康事件中的志願者所患的是一種被稱為“橫貫性脊髓炎(Transverse Myelitis)”的疾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住院藥劑師江劍剛告訴澎湃新聞,這是一種與自身免疫缺陷有關的神經系統疾病,根據過往的研究,這一疾病可能與接種疫苗有關,但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江劍剛所在的醫院也參與了阿斯利康疫苗在美國的三期臨床試驗項目,目前試驗已經全部暫停。

“我認為他們沒有公布更多細節是出於醫學上的考量,因為他們可能都沒找出到底是什麽原因,如果非常倉促地把這些東西公布給大眾的話,很難解釋清楚,很多人無法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麽壞事情。”江劍剛說。

在有著豐富疫苗開發和試驗經驗的坎普曼看來,試驗繼續進行並不意味著已經排除了疫苗會引起上述疾病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關於合理可能性的問題。疫苗是否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目前沒有明確答案。現在的問題是,這是否意味著這將是一個常見的不良反應事件?如果是的話,疫苗將停止使用。但是,已經有成千上萬人注射了這個疫苗,這種情況顯然不是常見的。因此,他們重新啟動了試驗。但是他們會格外注意類似情況是否會再發生。”坎普曼說。

坎普曼舉了一個例子,她曾經歷過在某種兒童輪狀病毒的疫苗接種過程中,醫學專家發現接種兒童中有更高比例的腸套疊現象(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會導致腸道梗阻),隨後該疫苗被撤出市場。但是目前她認為阿斯利康疫苗不屬於這種情況。

參加疫苗三期試驗的志願者

疫苗安全性和合規性

巧合的是,就在此次事件被媒體報導的當天,包括阿斯利康在內的全球9家主要歐美製藥公司發表了一封聯名信:承諾永遠以接種人的安全與健康為第一要務;在開展臨床試驗和嚴謹的生產過程中,始終秉持科學和倫理的高標準;只有在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足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才會申請批準或緊急使用授權。

三期臨床試驗的最大難點有兩個:一是安全性,包括發生的不良事件能否足夠全面及時地被監測到,並且科學地判斷與疫苗的因果關聯;二是檢察驗疫苗的有效性和保護效力有多持久。

在上述聯名信發表之際,全球範圍內正不斷出現在完成全部三期試驗前就提前上市部署新冠疫苗的聲音。由此引發的公眾和科學界對於新冠疫苗安全性和合規性的擔憂正在增加。

“我的底線就是必須完成三個階段的試驗,我不會認同隻完成了二期試驗的疫苗投入使用,有大量人群參與的三期試驗是必要的,因為很小的樣本量不足以發現某種副作用是否是常見的。” 坎普曼說。

最極端的案例是打破常規流程“搶跑”的俄羅斯疫苗。據俄衛生部消息,9月剛剛啟動三期臨床試驗的該國第一款疫苗“衛星V”已在9月14日前在俄國內各地區完成交付。

近期,俄羅斯多名公眾人物表示已經接種了俄產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包括俄國防部長紹伊古、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裡耶夫、俄技集團總裁切梅佐夫、自由民主黨主席弗拉基米爾∙日裡諾夫斯基等。9月5日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布了“衛星V”疫苗的臨床試驗報告,俄羅斯著名醫學專家、俄科學院院士魯緬涅采夫表示,《柳葉刀》僅發布經過驗證的學術結果,這證明“衛星V”疫苗值得信賴。

儘管如此,俄羅斯的這一做法仍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與質疑。

“疫苗的試驗、安全和注冊要求在世界各地都必須一樣——所有人都有權公平地獲得安全的疫苗。沒有什麽特別的方法可以縮短這些科學步驟,第三階段試驗是一個大規模、緩慢、昂貴的步驟,是我們了解哪些疫苗是真正安全和有保護性的關鍵一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丹尼•阿爾特曼(Danny Altmann)對澎湃新聞說。

阿爾特曼表示,來自俄羅斯的信息表明,“衛星V”的疫苗試驗規模非常小,也未曾發表同行評議論文。“這會讓我對它在健康人群體中大規模使用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尤其考慮到缺乏對相關試驗數據的公開檢查。”他說道。

阿爾特曼進一步解釋到,“如果疫苗生產者要說服公眾相信他們的疫苗是有效和安全的,那麽透明度就非常重要。這種透明度是通過在知名醫學期刊上發表所有數據,讓同行評議來實現的。重要的是,需要將包括不良事件在內的所有數據提交給獨立的監管機構進行詳細審查。過去的經驗表明,這些措施是確保最好疫苗的最佳方式。”

“我們希望所有國家在疫苗研發中繼續堅持強有力的科學領導,抵製任何卷入競爭性‘疫苗競賽’的誘惑,這種競爭可能會導致一些糟糕的選擇。”阿爾特曼說。

儘管保護知識產權和在完成試驗前不公布細節信息是藥企的標準做法,但是《紐約時報》指出,在面對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新冠疫情面前,藥企應該打破常規,以更加公開透明的態度回應公眾的知情權。

然而目前尷尬的現狀卻是,沒有一家疫苗企業公布了疫苗三期試驗的關鍵信息。研究人員和公眾不得不從相關藥企高管在會議或新聞發布會上發言時的蛛絲馬跡中去追尋進展。

廠商正在生產疫苗

商業利益衝突

除了安全性與合規性,商業利益衝突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在研的170款新冠疫苗中,多數(139款)尚處於臨床前階段,僅31款候選疫苗邁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只有7款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一般疫苗的人體臨床試驗分為三個階段。這些試驗耗時長久、價格昂貴、風險巨大,並且需要與全球不同地區的醫院和醫生進行大量複雜協調。在醫學界,這是一段被專業人士稱為“死亡之谷”的旅程。如果過程中的任何步驟失敗了,都有可能導致疫苗的失敗。

正是因為了解到這一過程的艱難和複雜性,世界各地的政府大多在此次新冠疫苗的研發伊始就向最有希望的藥企投入巨額資助,為藥企分擔資金壓力和失敗風險,以期待他們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最多的候選疫苗,提高成功幾率。

以美國為例,川普政府5月頒布的“曲率極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正式在基於上述考量下向包括阿斯利康、Moderna、強生、Novavax等7家疫苗公司資助近110億美元。美國政府承諾,在這些疫苗三階段試驗全部完成前,就先支付巨資同時生產。一旦試驗成功就馬上投入使用。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儘管美國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太大的透明度。這使得人們擔心是否存在利益衝突問題。

例如,“曲率極速行動”的首席科學家Moncef Slaoui博士是藥企Moderna公司的前董事會成員之一。同時他還持有另一家獲得政府資助的公司GlaxoSmithKline數百萬美元的股票。

公眾擔憂的另一個原因是,一旦某家藥企獲得參與“曲率極速行動”的資格,這對公司及其投資者將帶來可觀的利益。此次獲得美國政府捐助金額最多的藥企Novavax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此前,有著30多年歷史的Novavax還從未有過研發出任何一款成功投放市場疫苗的歷史。但是自5月份以來,該公司的股票已上漲了近800%。

“政府和企業不惜金錢和時間為了挽救生命的努力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將我們數十億美元的錢(納稅人的錢)提供給許多私營公司,尤其當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時候,不得不讓人有點擔心。”《紐約時報》指出。

被綁架的疫苗?

儘管藥企和衛生官員反覆強調他們在加快研發試驗速度的同時,絕不會在安全性和質量上妥協,科學家們卻擔心來自政治人物的壓力會成為另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9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與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有關疫苗的最新衝突再次印證了人們的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當天,在國會作證的雷德菲爾德表示,疫苗最早可能會在11月或12月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緊急使用,而對更廣泛公眾提供則要到明年“第二或第三季度”才可能。

對此,川普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同一天說,“我認為雷德菲爾德犯了一個錯誤,我已經給他打電話了。我覺得他是糊塗了,他誤解了這個問題。”川普還補充道,“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在10月的某個時候開始(提供疫苗)。到明年3月,我們會有多達7億劑注射量。”

此前,川普曾多次提到會在11月3日總統大選前批準使用疫苗。然而這一論斷與大多數美國衛生專家的看法並不一致。

除了政治化因素,民眾對於疫苗本身的接受度和信心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9月10日,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關於疫苗信心度研究給出了一份值得參考的報告。

這份由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分析了2015年至2019年期間149個國家近30萬名成年人有代表性的全國性調查數據,這些調查涉及了疫苗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於對疫苗的本質、安全性或有效性缺乏信任,疫苗存在被民眾拒絕的可能。而民眾對疫苗的信任度與醫學安全程度、政治動蕩及虛假訊息的散播等因素有著明顯關聯。

在歐洲,民眾對疫苗安全信任度正在上升,法國人對疫苗信任度已從原先的22%增至30%。英國人的信任度也從47%拉高到52%。

然而,情況仍不容樂觀。

在亞洲和非洲,阿富汗、菲律賓、印尼、尼日利亞、韓國和巴基斯坦等國對疫苗的信任度大幅下滑。該研究舉例說,菲律賓人對疫苗安全的信任度從82%下降到58%,可能與過去3年當地接種的登革熱疫苗相關的兒童不良反應事件有關。

坎普曼認為,對於公眾的信心,一方面我們要明白這些數據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前收集的,疫情的到來可能會給人們的想法帶來一些變化。

“所有的疫苗都有潛在的副作用風險。我認為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率的問題。這取決於人們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自己生活的威脅程度。我們需要做的是向人們解釋接種疫苗的風險和好處。我認為人們對疫苗的信心會上升,而且我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疫苗。當一個社會中有70% 的人接種了疫苗,就足以產生群體免疫效應。”坎普曼說。

阿爾特曼則認為,全球接受有效疫苗是目前這場大流行災難的主要出路,如果沒有達到有效的群體免疫水準,人類可能會像2020年一樣持續生活很多年。

有了疫苗,還需要有公平的疫苗接種才能最大可能地拯救最多人的生命。

9月14日,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布的第四份《目標守衛者報告》援引了美國東北大學的生物和社會技術系統模擬實驗室(MOBS LAB)對新冠疫苗的接種狀況所做的建模分析,對比了 “疫苗優先分配給高收入國家”和 “疫苗按人口比例分配給所有國家” 兩種情況下可避免死亡人數佔比。

推算結果表明,如果將疫苗優先分配給高收入國家,會避免33%的死亡。但若採用相對公平的疫苗接種方式,讓所有國家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接種疫苗,死亡避免率則可高達61%,近乎前者的兩倍。

不幸的是,從很多發達國家迄今的行為看,囤積疫苗的情形似乎更有可能出現。

報告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早一個月結束疫情,世界就會節省5000億美元。如果某些國家全民接種疫苗,它們的經濟會稍微好一點,但沒有一個模型顯示,在疫情在其他地區肆虐、全球供應鏈繼續中斷、國際旅行受阻的情況下,少數幾個國家可以獨自恢復繁榮。

為了達到有效且公平的分配,蓋茨基金會倡議:把久經考驗的全球衛生機構召集在一起,研發、生產和交付診斷檢測、治療藥物以及疫苗。按照“新冠肺炎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為疫苗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家,將被保證按其高危人群的比例獲取疫苗組合中的成功疫苗。

然而目前僅有歐盟、韓國、日本和一些中東國家對此表示支持。

在對全人類同胞的公開信中,蓋茨這樣說道:“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我們知道有兩件事是肯定的:我們希望盡快結束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還希望挽救盡可能多的生命。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國家層面的解決方案是不夠的。邊境也無法阻擋病毒的傳播。這一次,道德論點與自我利益論點之間沒有矛盾。”

這一次,我們是否能夠完成這些挑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