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我們的祖先必須是猿人,就不能是喵星人嗎?

有種說法:人類是從猿猴變來的。實際情況是,上溯到200 萬代前,你的曾曾曾……(一直到200 萬代以前哦)祖母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所有猿猴的老祖母,後代們共有的種群特徵就是遺傳自她:一個和其他動物的尖吻不一樣的鼻子,手上長的是指甲而不是利爪……當然,這位可敬的祖先是一隻猿猴。

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是,人類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認識的猿猴的後代,而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猿猴的後代。今天在世的其他靈長類動物也是這種始祖猿猴的後代,因而它們可以說是人類的近親。那麽套用這個邏輯,人類能否是貓的後代呢——不是現在的貓,而是一種生於史前、已經滅絕了的“貓”?

我們知道,現今所有的貓科動物,包括豹和猞猁,它們的共同祖先是另一些“老祖母”——假貓。假貓出現於2000 萬年前的亞洲森林,外型看上去像家貓與白鼬的古怪混合體。問題來了:在假貓的所有後代中,會否有一個支系特別聰明,群居且懂得製造工具呢?

德國斯圖加特的假貓化石

解放爪子製造工具

我們聽到這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沒啥不可能吧?因為假貓與史前靈長類動物(也即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今所有猿猴的祖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一種肉食動物,身型較小(體重約 10 千克,隻比現代家貓稍重),善攀爬,估計有一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所以,我們不妨回到 2000 萬年前去看看會發生什麽!

首先,某些假貓必須要能直立行走,這樣它們才能用前爪來操控一些物品。因為從演化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得力的雙手去製造輪子,那麽就算你演化出能夠發明輪子的大腦也是白費!而且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大腦有害無益,因為大腦灰質將白白耗費身體的許多能量。

我們人類身上發生的一切恰好符合這個過程。在非洲某些地區,稀樹草原取代了原先茂密的森林,於是我們部分樹棲的祖先開始下地用腳直立行走。解放出一對前肢,它們開始製造一些原始的工具。這種對思維要求越來越高的能力只是在這第二個階段才會促進大腦的演化。

那麽“貓”有可能這樣演化嗎?有點困難。因為貓科動物屬於趾行動物,也就是說,它們是靠足趾行走的。

貓科動物是趾行動物。它們以趾(相當於人類的手指或腳趾)著地。熊和人類一樣是蹠行動物,它們依靠蹠骨也就是腳掌行走。

悄無聲息地“踮著腳走路”,這在狩獵時超級實用!但這也導致貓咪們即便願意時不時地立起身來撲蝴蝶、抓線頭或是抓撓牆上的影子,卻不能長時間地保持這個姿勢。因此它們無法依靠兩條後腿直立行走。

用腳趾尖行走

況且,史前“貓”沒能像靈長類一樣演變:隨著森林的減少,它們要麽跟著收縮活動範圍,要麽變得體型龐大,比如稀樹草原上的獅子——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必再上樹以躲避麻煩(現在是麻煩要繞著它們走)。但無論在哪種情形下,它們都不可能對自己不具備的兩足行走方式進行提高。

而靈長類卻可以,因為它們是蹠行動物,能穩穩地用腳掌支撐身體,直立起來搖搖晃晃走幾步不成問題。注意過熊怎麽走嗎?它們也屬於蹠行動物,站著走路可比貓穩當多了。

假如一系列突變把某個史前“貓”的後爪變成腳了呢?那比起它踮著腳走路的兄弟們來,它就明顯處於劣勢了:它很難捕到獵物,生存概率變小,最終滅絕。

適者生存是進化論最重要的法則,絕不會以“等著瞧吧,500 萬年後,它們超棒的”為借口,讓任何一個物種暫時逆生存規律行事。

相對的拇指

來來來,別泄氣,瘋狂的想象不要停。據我們所知,畢竟存在一類直立行走的趾行動物,也是唯一一類:恐龍,以及它們在今天的代表——鳥類(鳥類祖先的前爪進化成了翅膀)。在兩棵相距遙遠的樹木間,史前“貓”或許能像霸王龍那樣行走:背部平行於地面,大尾巴伸向身體後方以平衡沉重的頭部。

那麽這些怪貓的前肢會不會進化成手呢?在猿猴身上,一切都水到渠成,因為它們的手上有一個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生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抓握物體(它們能爬樹就多虧了這一拇指),用這一能力製造工具應該不難。但貓科動物不需要拇指,原因是它們靠利爪來攀爬,不用抓握樹枝!

不過或許有一個解決辦法。例如竹子是熊貓的最愛,只是熊貓的腳爪原本是用來行走的,用來抓竹枝的話可要受罪了。但在進化過程中,熊貓腕部一節骨頭變長,形成類似第六根手指的構造,起到了拇指的作用。

還有一種可能性:多趾症,一種生出多餘趾頭的遺傳病,在現今的貓科動物身上十分常見,這多出來的趾頭興許會逐漸變成拇指。

獨來獨往的貓

好吧,假設演化出了六個指頭、兩條腿走路的貓,那它們的智力有望提高嗎?不好說……大多數猿猴有組織地集群狩獵或采集食物, 海豚和狼也是如此,這也是兩類非常聰明的物種。

這種合作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這恰好可以刺激種群的智力發育,並催生越來越複雜的工具,因為社會性物種的成年個體可以把技能教給它們的後代,代代相傳……而貓科動物卻不是這樣。

當然,獅子也喜歡成群覓食,但絕大多數貓科動物都是出色的獨行俠,它們並不需要與同伴合作。

它們個個都“裝備精良”,有可自由伸縮的利爪(除了獵豹)、矯健的身軀、輕盈柔韌的骨骼、洞悉一切的雙眼,寬而短的頭骨可以很好地支撐下頜的肌肉(不經意間長成的大眼睛和小鼻子萌倒眾生)。它們細長的尖牙能夠瞬間殺死獵物。因此,假如有隻史前“貓”弄點吃的還得靠同伴幫忙,那它可真是衰到家了……

要麽吃肉,要麽絕食

仔細想來,問題出在所謂的“專業獵手”上。證據有兩個。第一,與猿猴和犬型亞目動物(包括狼、熊以及浣熊)不同的是,上述物種中草食、雜食和肉食動物都有,而貓科動物則無一例外都是徹頭徹尾的肉食動物。它們的食譜上只有肉,甚至只能吃肉,當肉食缺乏時,無法退而求其次。

第二,也有一些跟貓科八杆子打不著的動物也變得只能食肉。你猜怎麽著,結果它們變得和貓科動物如出一轍。

看來貓科動物之所以是它們現在這樣,是因為一種完全適應狩獵生活、忠於吃肉的動物就該是這樣……這跟海豚和鯊魚長得像應該是一個道理——要成為水中的速度之王,選擇方案並不多。我們陷入了兩難:要讓一種貓科動物完全變成另外一種生物,需要先“去專化”,而後“再專化”。但前文說過,這種情況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麽,貓科動物中真能演化出一種智慧生物,一種霸王龍一般的“六趾神貓”嗎?物種演化沒準兒會出現奇特的岔道,但假如我們真是貓的後代,那我們十有八九也是貓。我們只能祈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種猿猴正努力地抓緊演化,學會用火,發明輪子,蓋起超市,然後火急火燎地去給我們買貓糧!

撰文 René Cuillierier

編譯 郭盈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