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蜀漢滅亡,誰的過錯最大?不是薑維,而是此人!

公元263年8月,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薑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魏滅蜀之戰中,魏征西將軍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行大縱深迂回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漢都城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魏能夠消滅蜀漢,鄧艾無疑立下了非常關鍵的戰功。與此相對應的,就蜀漢滅亡的過錯劃分來說,其實薑維的過錯是非常小的,在這場戰役中,薑維已經成功攔住了諸葛緒和鍾會兩路大軍,也即薑維分身乏術,不能再去堵截鄧艾了。在此背景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反而犯下了大錯。

一方面,在魏滅蜀之戰中,薑維可謂竭盡全力。公元263年8月份,18萬曹魏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蜀漢。其中,西路軍由鄧艾所率的三萬多人,直接進攻在遝中的薑維;中路軍由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馬,目的是切斷薑維回到蜀漢腹地的道路;而東路軍由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直接攻打蜀漢的漢中之地。就鍾會來說,很快攻破了漢中,並留下兩萬兵力圍住漢樂二城,領東路大軍長驅直入,直逼劍閣。

在此背景下,薑維先是和鄧艾大軍交手,然後且戰且退。不過,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出現了,中路諸葛緒軍已從祁山進達陰平之橋頭,切斷了薑維的退路。對於薑維來說,如果無法突破諸葛緒的防守,那麽,鍾會完全有機會趁機攻入到蜀漢腹地,從而消滅蜀漢。

於是,或許是急中生智,或許是藝高人膽大,薑維為引開曹魏,便率軍從孔函谷繞到諸葛緒後方,詐稱攻擊。諸葛緒怕自己的後路被切斷,慌忙後退三十裡,也即完全被薑維給嚇到了。趁著這一機會,薑維從橋頭至陰平,一路向南撤在,終於趕在鍾會之前來到了劍閣。

眾所周知,劍閣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因此,在薑維數萬大軍鎮守劍閣後,儘管鍾會手裡有10多萬大軍,卻只能和薑維僵持在劍閣一帶。在這個時候,鄧艾決定偷渡陰平,突襲蜀漢都城成都。值得注意的是,鄧艾的計劃,也是存在非常大的風險,只要蜀漢全力防守,鄧艾很可能會進退失據,乃至於兵敗被俘。至於防守鄧艾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身上了。

在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跡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蜀漢江油失守後,後主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就鄧艾來說,千里奔襲,手下已經是疲憊不堪了。而就諸葛瞻來說,則率領了蜀漢精銳的禦林軍。在來到綿竹地區,黃崇勸告諸葛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也即諸葛瞻應當迅速據險而守,等到鄧艾大軍糧食耗盡後(《三國志》記載鄧艾大軍“糧運將匱,頻於危殆”),才進行交戰,將無往不利。結果,諸葛瞻猶豫不決,反而讓鄧艾迅速搶佔了有利地形。

更為關鍵的是,諸葛瞻沒有選擇防守,而是直接率軍和鄧艾交戰,結果,諸葛瞻戰死沙場,綿竹失守,蜀漢都城成都一下子就門戶大開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魏滅蜀之戰中,諸葛瞻可謂辱沒了諸葛亮的名聲。

最後,因為當時蜀漢的主力,正在劍閣抵擋鍾會的10多萬大軍。所以,諸葛瞻手中的禦林軍,已經是蜀漢的最後希望了。基於此,諸葛瞻理應謹慎行事,但是,過於莽撞的和鄧艾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交手,導致諸葛瞻走向了敗亡。等到諸葛瞻失守綿竹的消息傳到蜀漢都城後,文武百官全都大驚失色,因為城中實在沒有抵抗的兵力了。至於薑維等人,已經在劍閣和鍾會僵持住了,即便薑維撤軍回援,只會將鍾會的10萬大軍帶到蜀漢都城。所以,諸葛瞻的戰敗,成為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也即諸葛瞻的過錯,顯然是在薑維之上的。

當然,這裡面不是說薑維沒有過錯,比如改變漢中之地的防禦策略,就是薑維的一個過錯,這導致鍾會大軍可以輕鬆突破漢中防線。但是,蜀漢的防線,遠不止漢中一地,並且,薑維已經成功將鍾會擋在劍閣了。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瞻卻沒能擋住鄧艾的腳步,這不禁讓筆者聯繫到趙奢、趙括父子,雖然趙奢曾經重創了秦國大軍,但是,趙括指揮的長平之戰,卻成為趙國滅亡的重要原因,這和諸葛亮、諸葛瞻父子的情況,何其相似,正所謂“歷史往往是重複的,只是經常已另一種形式呈現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