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憤怒鳥2》


1905電影網訊 十年之前,一隻濃眉大眼的紅色小鳥火遍全球。

 

作為第一款從手遊走向大眾視野的遊戲,《憤怒鳥》也走向了大銀幕。2016年“520表白日”,這隻來自芬蘭的“小鳥”登陸內地影市,並最終取得了5.12億票房,全球累計票房達到3.52億美元。

 


兩周之後,根據暴雪娛樂公司開發的RPG遊戲《魔獸世界》改編的電影《魔獸》內地公映。該片以14.68億最終票房,成為當年內地年度票房季軍。在全球4.33億美元票房中,中國內地佔比五成以上遠超北美本土。彼時,觀眾的情懷,讓遊改電影在國內影市表現充滿想象。

 

同年12月16日,中國首部遊改影的《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在京舉辦項目啟動發布會。導演雷尼·哈林,主演王力宏宋茜等主演出席。主創團隊的卡司陣容,也折射出出品方的商業野心與欲望。


 

除了影改遊之外,國內外還有不少影視作品被改編成遊戲,比如《阿凡達》《蝙蝠俠》《長城》、《九州縹緲錄》、《花千骨》等。但能夠如電影般被觀眾熟知及認可的遊戲作品,卻是乏善可陳。這也不禁讓人想問影遊聯動是門好生意嗎?

 

爆款遊改影是怎樣煉成的?


“人生就像憤怒鳥一樣,當你失敗的時候,總有幾頭豬在嘲笑你。”

  

2019年7月27日,一位用戶在安卓商店關於《憤怒鳥》遊戲的短評,獲得網友高讚。除此之外,童年回憶與廣告太多也成了這款誕生於2009年手遊的用戶評價高頻詞。



作為首款主流手遊,其玩家遍布全球,遊戲原作及其系列已被累計下載超40億次。2016年5月,這款遊戲的生產商芬蘭Rovio公司打造了同名動畫電影《憤怒鳥》。此片內地上映時取得5.12億票房,豆瓣評分7.1分,可謂是遊改影的“模範生”。

 


在此之前的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公映取得1.35億成績的《惡靈古堡4:戰神再生》,為內地影史遊改影最佳票房。2016年6月上映的《魔獸》將這一類型電影的內地票房上限推升至14.68億。


2018年3月上映的系列電影重啟版《古墓奇兵:源起之戰》,雖然大盤走勢不及預期,但也取得了4.97億的綜合累計票房。

 


這些票房成績優秀的遊改影作品,都有哪些共同特質呢?

 

首先,原著遊戲IP在內地市場擁有一定知名度,以及穩定且數量客觀的用戶基礎。無論是手遊,還是端遊,原作粉絲數量往往決定了一部遊改影作品的票房基本面。這也是粉絲經濟學在電影市場的另一種存在體現。

 


據2016年人民網的一篇文章報導指出:中國是《魔獸世界》遊戲最大的市場之一,國內的《魔獸》玩家預計約有1000萬人,即在當時全球1億個《魔獸》玩家當中,至少有10%都來自中國。


來自遊戲智庫2018年的一篇文章表明,《憤怒鳥2》第二大閱聽人市場為中國。時至今日,在APP store以及安卓商店休閑益智類下載排名中,這款遊戲仍然位居上遊。

 


其次,主創團隊了解遊戲精髓,故事改編與原作遊戲的契合度較高。《憤怒鳥》電影版首部,無論在整體畫風、人物形象,還是以小鳥與肥豬之間矛盾展開的劇情方面,給人神還原的既視感。

 

2016年,製片人John Cohen在接受小電君採訪時表示“我個人是《憤怒鳥》遊戲的忠實粉絲,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沉迷於玩這個遊戲。而在打遊戲的過程中我總是情不自禁的在想象,如果這些遊戲中的角色被製作成CG動畫人物,那會是什麽樣子?”



《魔獸》導演鄧肯·瓊斯是個資深遊戲玩家,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在《創世紀Online》裡帶一個公會,從公測開始當了好幾年會長。遊戲關服後,我們想集體轉到別的遊戲裡,就選擇了《魔獸世界》,從那時起我成為了魔獸粉。”


最後,與中國內地影視公司的積極推廣存在一定關聯。中國電影、騰訊影業等內地影企,是《魔獸》的聯合出品方之一,在影片上映前後投入不少行銷資源。


此片聯合出品方騰訊影業該項目的負責人張思陽曾表示,為了這部電影,騰訊整合了平台上可調用的、可整合的所有資源。《憤怒鳥》首部作品的中國內地推廣,也得到了上影、中影及一九零五影業的支持。

 


整體來看,近年國外遊改影作品在內地的票房天花板是不斷抬升的。除了上文提及的影片,此類作品還包括《忍者龜》系列、《刺客教條》等。就票房成績而言,其中有好有壞。《刺客教條》就曾被觀眾吐槽劇情改編混亂,內地票房不及預期。對於大IP遊戲改編成電影這門生意,風險與挑戰並存。

 

國內遊改影市場仍是一片藍海


在國外遊改影陸續踏上中國大銀幕淘金之旅的同時,國內影視公司也在積極嘗試此類作品的製作。2016年,借著《憤怒鳥》、《魔獸》、《忍者龜》的東風,國內首部遊改影作品《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項目啟動。

 

2010年,系列初代遊戲作品《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何在》發布。濃烈的中國風,讓此作推出首周就達到了30萬銷量,打破《仙劍奇俠傳4》首周20萬的銷售紀錄。2014年,遊戲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

 

劇版《古劍奇譚》


在遊戲、劇集IP異塵餘生閱聽人範圍廣闊的前提下,此作確實具備改編成電影的商業基因。在當時,除此之外具備一定閱聽人基礎的國產原著遊戲IP屈指可數,多數觀眾耳熟能詳的就是《仙劍奇俠傳》了。

 


2018年國慶檔,《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公映便遭遇市場一輪遊的尬尷處境。最終,影片僅獲得1411.9萬累計票房,豆瓣評分僅4.3分。“特效還行,劇情銜接生硬”,成了觀眾的主流印象。

 

導演雷尼·哈林的西方視角,並沒有把一個東方故事講好。從《憤怒鳥》等成功作品經驗來看,導演本身必須很熟悉遊戲本身,才能更好地去進行改編。

 


雖然首部國產遊改影的票房、口碑不盡人意,但並沒有打斷國內資本對此類作品的探索之路。由網易移動遊戲自主研發的爆款回合製RPG手遊《陰陽師》電影版《侍神令》,已於今年年初殺青,預計2020年上映。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此片由李蔚然執導,陳坤周迅等擔任主演。本土化的主創團隊,對於提升電影熱度與構建符合東方世界觀下的故事改編皆大有裨益。


另一款國產超現實戀愛手遊《戀與製作人》,也曾在去年傳出影視化消息。大宇資訊集團,也在2018年宣布將《仙劍奇俠傳》改編成大電影。

 

《陰陽師》改編大電影已殺青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外遊改影作品,普遍面臨著觀影門檻問題。《魔獸》國內公映第五天,票房便遭遇斷崖式下跌。日票房從首映2.5億,直接跌至不足5000萬。《惡靈古堡:終章》的票房曲線,與前者幾乎一致。

 

在以遊戲粉絲為主的存量市場觀眾離場後,增量市場閱聽人進入有限。如何在粉絲與普通觀眾之間找到創作黃金分割點,成為這類作品想要有更出色票房表現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9年,國產科幻電影、動畫類型影片出現了里程碑式作品。當下,國產遊改影市場數量與質量都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仍然處於一片藍海。在日益成熟的觀影氛圍及電影工業體系中,爆款國產遊改影的誕生或許已經進入倒計時。

 

影改遊的反向輸出更為常見


相對於遊改影,影改遊的現象在國內外更為常見。在國外主要以端遊為主,國內則以頁遊、手遊為主。

 

國外電影方面,前有《阿凡達》、《蝙蝠俠》,後有漫威電影被改編成《漫威復仇者聯盟》、《漫威終極聯盟3:黑暗教團》兩款遊戲。


國內影視改編成遊戲作品中,主要以電視劇為主,比如《九州縹緲錄》、《花千骨》、《琅琊榜》等擁有同名手遊。在電影方面,則有《長城》等電影作品被改編。

 


在操作難度上,遊戲相對於影視作品故事性要求不高,主線用文字敘述清楚即可。商業利益方面,遊戲是出品方票房、劇集版權費之外收益的一種補充。

 

“國內外由影視作品改編的遊戲,幾乎沒有爆款產生。因為出品方更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在影視作品熱度散去之後,此類同名遊戲也幾乎無人問津。”一名資深遊戲玩家對小電君說到。同時,他還表示這類遊戲的操作模式翻來覆去就是那麽幾種,缺乏創新性,也是玩家棄遊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是影改遊,還遊改影,都需要建立在原作IP擁有一定知名度與閱聽人基礎之上。對於國內市場來說,影遊聯動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門好生意。但想要做好,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與規劃。因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