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化農村人、地、錢三要素改革

鄉情難忘,鄉愁縈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無論來自城市還是鄉村,很多代表委員都關心“三農”話題。

當前,我國鄉村正經歷著歷史性變革,農業生產從傳統向現代轉型,農村社會從封閉向開放轉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每年有超過1000萬農民市民化、超過1000萬農村人口脫貧。農村的人口結構、產業結構、治理結構、生活方式等,都發生著深刻變化。

中國的改革發端於農村。1978年,安徽小崗村的18個紅手印標誌著改革開放拉開大幕。今天,我們正通過鄉村振興,開啟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今年是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開局之年,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推動人、地、錢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活力。

首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做好“地”的文章,讓農村資源要素活起來。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仍然是新時期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當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已較成熟,要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目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還不夠充分,要穩妥推進,探索盤活利用閑置農房的途徑。對承包地來說,應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讓農民抓牢土地權益。

其次,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做好“人”的文章,讓廣大農民的創造性激發出來。我國有2.3億承包戶,也有數百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國情決定了小農戶和新型主體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共存。因此,既要保護好農戶的承包權,也要保護好新型主體的經營權。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兩類新型主體,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農戶轉變,讓更多農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最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做好“錢”的文章,讓社會支農助農的力量匯聚起來。過去,土地增值收益長期是“取之於農,用之於城”。今後,要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重點加大對種糧農民、新型主體的支持力度,使種糧務農不吃虧、有錢賺;改革完善財政支農體系,引導支持農村“雙創”,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力量的支農動力。

通過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廣袤鄉村必將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當然,改革也必須堅守住底線。不管怎麽改,既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改垮了,也不能把耕地改少了、削弱我國糧食生產能力,更不能損害農民利益。在新一輪農村改革的背景下,這三個“不能”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經濟日報 記者:喬金亮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