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騰訊微視卷土重來:曾是燙手山芋 業內稱其現在太亂

  【深度】微視重啟與騰訊錯失的一年

  整個2017年,騰訊在短影片領域的唯一戰績就是投資了快手。現在,騰訊攜微視卷土重來,這個不缺錢也不缺流量的新玩家會在將來成為快手與抖音的心腹大患嗎?

  鄭潔瑤

圖片來源:海洛創意圖片來源:海洛創意

  今年二月份春節期間,看著朋友圈轉發著各式各樣的微視補貼政策,嚴然忍不住問了微視對接人一個問題,“官方補貼到底什麽時候開始?為什麽現在會流出這麽多版本?”

  對方聽到也有些無奈,她告訴嚴然:“你目前看到的所謂微視補貼都不是微視給的錢,全是那些經紀公司和工會打著官方的幌子在外面招人,我們的補貼3月才會出來,他們現在只是為了搶佔市場。”

  情況和嚴然想象的差不多。但得到了對方會在三月開始發力的消息,她還是有些緊張,畢竟,按這個時間來算,她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做準備。

  作為一名資深達人經紀,嚴然手底下運營著幾百號網紅,做到這個階段,她在意的已經不是補貼,而是騰訊到底有沒有把短影片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微視至少會迎來幾個月的紅利期。而這樣的平台和機會,對新人來說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

  三月,官方補貼如期而至。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微視竟然給出了高達30億的巨額補貼。不僅如此,4月10日下午,騰訊內容開放平台也發布回應稱,未來將持續為微視提供優質的原創短影片內容。

  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微視拿出的這30億其實正來源於企鵝號2018年的補貼計劃。在去年底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曾介紹,騰訊將打造全新的企鵝號,計劃2018年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服務圖文資訊和短影片的創作者,而微視就是這計劃中的一環。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早開發短影片產品的企業之一,騰訊的短影片之路一直充滿坎坷。早在2013年,騰訊就已經以“微視”這一品牌推出了一款短影片產品,然而,到了2015年,這款產品就被騰訊戰略邊緣化,直至2017年4月10日被正式關閉。

  某種意義上說,現在重新回歸公眾視野的微視已經是一款全新的產品,不僅账號數據未和老微視打通,產品設計也和以前大不相同。

  回溯過去的幾年,短影片似乎是一直是騰訊想做卻做不好的內容,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說新微視的目標是追擊抖音,那錢燒完了之後呢?當戰爭真正發展到產品和運營之爭的時候,新微視又有幾分勝算?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界面新聞記者採訪到幾位2013年就加入微視的老員工,包括部分接近微視的網紅和代理商,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騰訊短影片發展史。

  高光時刻

  事實上,騰訊內部最早提出要做一款短影片產品的是現任小米生態鏈副總裁、騰訊微博早期負責人高自光。然而,在更多人的認知裡,與微視緊密相連的卻是另一個名字——邢巨集宇。

  這位騰訊OMG的高管曾歷任搜索產品部副總經理、網絡媒體產品技術部總經理、微博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直至2013年接手微視。

  按微視早期員工Amy的話說,邢巨集宇接手微視純屬臨危受命。“Grandy(高自光)提出這個項目不久就去小米了,hy(邢巨集宇)只能硬著頭皮接。”

  在Amy看來,微視就是一個燙手山芋,原因在於產品從立項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Grandy在內部總說我們要再造一個Vine,但當你問他更具體的思路時,他的回答就變成了,國外有,我們也必須有。”

  換句話說,微視是高自光提出的項目,但高並沒有想清楚這款產品的定位,直到後面邢巨集宇接手,這個問題也依舊存在。而且,從後面的產品設計來看,刑對於這種針對年輕人的短影片社交產品也並不擅長。

  據一位騰訊微博的老員工回憶,邢巨集宇會接手微視純粹是因為當時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

  2013下半年,由邢主導的騰訊微博已經開始疲軟。微信出現以後,騰訊微博作為防禦性產品的戰略重要性下降,到了後期,核心成員更是大量流失。“對hy來說,接手微視也算是最後一搏。他甚至和Pony承諾,這次如果還做不好就立馬走人。”

  另一方面,短影片在當時確實是一個熱門的創業方向。2013下半年,4G網絡正在逐步推行,很多大公司都認可短影片是一個值得布局的新賽道。在阿里投資了趣拍,新浪微博投資了秒拍的情況下,無論是基於提前布局或是戰略防禦的考慮,騰訊都需要有自己的短影片產品,而微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2013年09月28日,微視上線App Store,主打8秒短影片,用戶可以通過微信、QQ和QQ郵箱账號登陸,同時支持分享短影片到微信對話、微信朋友圈以及騰訊微博。

  據Amy回憶,一開始,騰訊還是非常重視微視的,從邢巨集宇往下,產品和運營的總監都可以和馬化騰在一個群裡直接匯報。“為了推廣微視,Pony(馬化騰)還在平台開了號,傳了4條短影片。”

  2014年春節,騰訊大手筆的邀請了李敏鎬和范冰冰等明星為微視拍了一則電視廣告,據當時的宣傳通稿顯示,春節期間,微視的日活躍用戶一度高達4500萬人,除夕至初一共有數百萬人通過微視發布、觀看拜年短影片,總播放量達上億次。

  在Amy心中,那幾乎就是微視這四年來唯一的高光時刻。

  問題爆發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審視上線之初的微視,你一定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例如頁面不好看,畫面不清晰,沒有辦法把女孩子拍美等等。

  對於這些毛病即使是微視的前員工們也都是認可的。一位微視早期的運營人員林冉告訴界面記者,一開始,微視甚至都沒有濾鏡功能。“是黃一琳(昕薇模特,微視早期達人)提了很多次需求我們才上的。”

  林冉把這種遲鈍歸結於團隊的審美老舊,“我們團隊大多數人都在70-80之間,要做一款90後甚至00後愛用的產品理解起來太難了。”

  Amy則有另一種看法,在她看來,很多問題其實會上都討論過,但最後就是無法推進,歸根結底還是體制問題。“騰訊太大了,很多需求就算提出來了落實到產品和技術上也會變得無比冗長。”而這種拖延對於團隊計程車氣又是一種很大的消耗。

  但無論如何,微視在那時還是少有對手,平台一開始采取的明星策略也吸引了一大批用戶緊隨而來,巔峰時期,范冰冰在微視的粉絲甚至多達600多萬。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中心化太過嚴重也會導致普通人很難在這裡找到存在感。

  林冉彼時運營著一個上百人的微視達人群,通過她的觀察,能進到這個群的,幾乎都是本身就有硬實力和專業背景的人。“微視的門檻其實很高,它並不能把女孩子拍美,一條時長又只有8秒,要想在這麽短的時間展示自己,需要非常強的硬實力。”

  2014年4月,林冉明顯感覺到,經歷了春節的爆發增長,紅人們已經開始有些疲憊。此時無論是上傳影片還是用戶活躍都呈現了下降趨勢。

  為了挽回頹勢,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微視一直在不停地調整運營策略,但在林冉看來,部分調整反倒是導致平台走錯方向的導火索。“我承認運營方面責任很大,我們太主觀了,對於想要一個什麽樣的社區沒有明確的認知,導致很多真心創作的人得不到推薦,反而那些低俗的熊孩子系列,或者是那些所謂高逼格的國外系列得到了推薦,到後來平台上就充斥著諸如此類的樣板內容,用戶看著不舒服,我們也難受。”

  更重要的是,在微視進入瓶頸期的同時,美拍上線了。雖然效果同樣不夠清晰,但美拍提供的濾鏡和MV工具,很快就讓其和同類產品拉開了距離。

  Amy用了“噩夢”這樣的詞匯去形容美拍對微視的影響。“美拍上線之後我們才意識到,做一款年輕人的產品,把用戶拍美真的是剛需。”

  雖然微視後來也仿效美拍上線了小mv功能,但最後的呈現效果還是與美拍相差甚遠。這件事兒對林冉打擊很大,“抄美拍我覺得都沒什麽,但問題是最後出來的效果特別土,我就想不通,騰訊不應該比美拍技術更強嗎?”

  這之後不久,林冉就離開了微視,Amy雖然還在,但7月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開始讓她對微視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

  2014年7月,微博事業部降級被整合到了騰訊新聞,在外界眼裡,這幾乎就是被騰訊戰略放棄的意思。此前,微視一直都是掛靠在騰訊微博下運營,微博並入新聞後,微視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不僅成立了單獨的產品部,還組建了版權合作、平台運營、產品技術以及客廳業務等四個部門。

  在外界看來,這都是騰訊重視微視的表現,但在Amy看來,微博被放棄以後,微視就失去了賴以傳播的土壤。再加上,微信當時也在籌備小影片功能,7月以後,微視在組織內的位置就變得非常尷尬。

  “當時能明顯感覺到騰訊內部對我們都是不看好的。從5月開始,團隊裡核心成員就在逐步流失,好像又重走了一回微博的老路。”在Amy的記憶裡,2014年下半年對整個團隊來說異常難熬。美拍和秒拍都在急速成長,騰訊又取消了微信對微視的資源支持,儘管後來微視將拍攝時間從8秒延長至5分鐘,但體現在數據上還是沒有任何火花。

  “在騰訊這種賽馬機制下,如果給過你資源效果還是不明顯,最終就是產品線被裁撤的命。”9月,Amy也離開了微視。

  邢巨集宇在騰訊的最後一搏失敗了,2015年3月,微視產品部被降級並入騰訊影片,隨後邢巨集宇離職加入58同城,微視的運營總監何釤則轉崗加入騰訊內部一個新產品團隊。

  至此,微視基本已經被戰略邊緣化,騰訊的第一次短影片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微視復活

  此後長達兩年,微視都只有幾個技術在做簡單的維護,體現在大眾眼裡,這款軟體相當於就是消失了。

  真正的死亡宣告書是在2017年3月下達的。彼時,騰訊發表聲明,稱將在4月10日正式關閉微視。不久,騰訊投資快手的消息傳來。

  羅休休是微視平台上發布影片最多的達人,即使在後來騰訊放棄運營微視,她也依然有堅持在微視上同步影片。聽到微視即將下線的消息,羅休休把自己關在房裡大哭了一場。

  和其他人略微不同的是,羅休休就像是一個被微視一手帶大的網紅,大一的時候,她曾在騰訊微博實習2個月,後來,微視內測,運營人員一下子就想到她,而她也成為了微視最早的一批用戶。

  對羅休休這樣在微視上上傳過幾十甚至上百條影片的達人來說,下線App,幾乎就等同於抹掉了他們最珍貴的回憶。但騰訊已經做出決定。

  然而,就在大家都覺得微視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之後,2017年5月,App Store裡又出現了一個全新版本的微視。助理告訴羅休休,這個版本的微視和抖音很像,主打的是音樂短影片與對口型錄製。

  與其說這是老微視復活之後的產物,不如說,它已經是一款全新的產品。

  據一位騰訊內部人士介紹,一開始,騰訊也沒有想明白要怎麽重新殺入短影片,直到2017年抖音的異軍突起,才讓騰訊內部真正的感到緊張,隨後,微視便被複盤到了深圳SNG事業群去做,由QQ太空團隊正式負責,此後,微視的迭代速度就明顯加快。

  2018年,微視相繼推出了高能舞室、影片跟拍、歌詞字幕、AI美顏美型濾鏡等四個功能,並打通了QQ音樂的千萬曲庫。不僅如此,騰訊還宣布,不止音樂,騰訊生態裡的所有遊戲、動漫、影視、綜藝將為微視提供內容支持。

  在目前的環境下,短影片在騰訊內部的戰略重要性無疑將再次提升,但單靠輸血能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卻仍需打一個問號。

  界面新聞記者於近期採訪了多位接近微視的網紅經紀和工會組織,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微視現在太亂了”。

  這種“亂”主要是因為微視選擇了和供應商合作去招攬紅人,但供應商群體龐大,包括工會、經紀公司、代理公司、MCN等等。這本身就是個魚龍混雜的圈子,選擇了走這條捷徑,也就要承擔“亂”的後果。

  據界面新聞了解,現在和微視合作的代理公司至少也有100余家,每一家的抽傭標準都不同,這樣就導致外部流傳的微視補貼政策五花八門,甚至有人給出了上萬的金額。嚴然說,這種看起來很高的補貼大多都是假的,“他們的目的就是招人,招到了以後給不給結算就不一定了。”

  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實力較大的組織選擇了暫時觀望。越度傳媒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的網紅中心總監楊濤告訴界面新聞,像他們這樣規模比較大的網紅公司,目前很難花費太多的精力去運營微視,“你只能說是以布局的心態去做,因為新平台前期基本是賺不到錢的,我們現在手頭抖音的單子又多,很可能在微視辛苦拍一月影片賺的補貼在抖音一個單子就賺回來了。”

  根據楊濤的介紹,目前抖音達人接一單活的市場均價大概是三萬,而微視最高的S級補貼是一條1500元,換句話說,一個各方面素質不錯的達人,在最勤奮的情況下,一個月也只能拿到2-3萬的補貼。而微視對內容又有獨家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選擇拿微視的補貼,那基本就需要放棄全平台運營,這裡面的機會成本,對於已經在其他平台成為頭部的玩家來說幾乎不可承受。

  但無論如何,對那些在抖音和美拍暫時拿不到廣告資源的中腰部網紅來說,微視的補貼力度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吸引力。

  但就算能用錢買到內容,在抖音快手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目標用戶心智後,微視又能拿什麽來搶奪這些用戶的消費時間呢?

  一位曾和微視市場負責人溝通過的代理商表示,目前微視官方對於操盤方向也是一頭霧水。“聊下來的感覺就是,他們真的很焦慮。畢竟,短影片創業也是有時間視窗的,時間視窗過了,不是有錢就能彌補。”

  下圖是微視官方給各大代理商提供的內容範疇,可以看到,目前微視還是較為側重生活和搞笑類的內容,而這也是抖音現在的運營重點。

  換句話說,現在微視初期的打法基本就是以抖音為對標。但問題在於,騰訊微博的例子已經能夠證明,儘管騰訊可以為微視輸送流量,提供資源,但是,本質上如果還是在用競爭對手的那一套邏輯去做產品,最後大概率也就是拖一拖對方後腿,一款防禦型的產品不可能做到對競品取而代之。

  拚多多敢於正面對抗淘寶京東,本質在於他抓住了二者此前忽視的下沉群體,QQ有7.83億用戶,微信則有9.88億,就算略過抖音快手現在2億左右的重度用戶不看,騰訊也還有很大的太空去尋找新的增量,沒必要抓著競品不放。

  此外,現在對於微視來說其實是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畢竟,目前針對短影片應用的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抖音和快手都相對進入了增速放緩階段,在這個時刻花錢買時間無可厚非,但錢燒光了之後呢?市場不需要更多的同類型產品,微視必須盡快想明白這一點。

  (應採訪者要求,Amy、林冉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