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小黃臉”改變了世界?關於表情的趣事談

  現如今表情已然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我們難過時,可以發一個哭泣的表情;當我們略感煩惱時,也可以用捂臉笑;而遇到心儀的妹子,可愛的賣萌表情也能讓聊天氛圍更為緩和。前兩天,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刷存在感的“小玩意”迎來了36歲的生日——1982年9月19日,人類史上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

ÓÎÃñÐÇ¿Õ
“表情”之父

一個“微笑”引發的變革

  1982年夏末,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校內論壇遇到了棘手的問題:當時論壇內帖子的數量非常之多,人們很難分清哪些帖子是在嚴肅地討論問題,而哪些帖子又在一本正經地開玩笑。這就導致一些人看到一些玩笑貼時會從嚴肅的角度去過度解讀,從而發表一些負面評論。隨著負面回復數量的逐步上升,整個論壇的風氣也受到了影響。

ÓÎÃñÐÇ¿Õ
當時法爾曼教授在論壇的提議

  這時一位叫斯科特•法爾曼的教授針對此現象提出了一個方案:將這兩種帖子用符號來明確定義,“:-)”代表此帖在開玩笑,大家樂呵樂呵就完事了;而“:-(”則代表此貼在嚴肅地討論問題,請大家正經一點。此方案一出,論壇的風氣立馬就得到了好轉,而也就是這兩個簡單的符號,讓斯科特•法爾曼成為了“網絡表情符號之父”。有傳聞說法爾曼教授之所以能發現這兩個符號表情,完全是出自於一次“意外”。某天他的小孫子用鍵盤一通亂按,導致電腦螢幕上出現了一行行亂碼。當法爾曼教授用退格鍵收拾這團“爛攤子”時,發現“:-)”這三個符號正好形成了一張笑臉,由此也就有了上面的故事。

ÓÎÃñÐÇ¿Õ

  此後在網上使用這張“笑臉”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它的變種也越來越多:比如將笑臉的眼睛換個符號,“;-)”就能表示拋媚眼;而將嘴換成“:-D”還能代表哈哈大笑;戰鬥民族的一本科幻小說中,有一種長著觸角的海底怪獸,網友們還把它用“{:?”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法爾曼教授的“笑臉”讓人們意識到在網絡中除了文字外,用符號也能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就在這對於“笑臉”各種改編與傳播的過程中,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一場“表情革命”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1999年,日本通訊運營商DOCOMO公司發布了在當時具有跨時代意義的iMode手機,其特殊的一點就是搭載了移動互聯網,是世界上首批將此功能置入芯片的手機之一。也就是這台手機,催生了直到今天都火爆異常的emoji。

ÓÎÃñÐÇ¿Õ

  比起西方躺著的“:-)”,日本人更喜歡將表情“正過來”,而且日本人用符號創作的表情相較於前者更為複雜,像(・ω´・ )、Σ(lliд゚ノ)ノ、(つд⊂)等“顏文字”在那時的日本早已非常流行,在聊天時這些生動的符號也更能生動地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1999年的手機遠沒有如今這麽先進,與別人聊天時想輸入這些顏文字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那麽,如何才能在簡化操作的同時,又能讓用戶用顏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呢?針對此問題,iMode工程師栗田穣崇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用圖形化的表情來代替這些顏文字,讓用戶們可以從這些表情中任意挑選來代表自己此刻心情。這個提議一出立馬就被通過,一不做二不休,栗田也開始著手規劃方案。也許他當時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在之後的日本社會引發了一場高潮。

ÓÎÃñÐÇ¿Õ

  初期栗田規劃時,表情的數量達到了200余個,但由於當時手機的像素有限,在12X12的像素塊中想做出如小狗、小貓等略為複雜的表情並不容易,最終第一版表情的數量定格在了176個。並且他將這版表情根據日文“繪畫文字”的發音,正式命名為emoji,也就是我們如今手機中自帶表情的統稱。

一飛衝天的emoji

  初版emoji一經推出,在日本年輕人中可謂是“炸開了鍋”,人們發現這些在當時來說形象的emoji實在是太好用了,不僅方便,還能使聊天過程更加有趣。看到emoji如此受追捧,其他手機廠商當然也坐不住了,由於iMode並沒有emoji的版權,一時間各種“山寨”emoji幾乎散布了全日本。

  emoji的影響力之大,就連Unicode(萬國碼)都於2010年正式將emoji編碼正式收錄。Unicode是電腦科學領域中的一項業界標準,它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元設定了統一並且唯一的二進製編碼簡單來說就是emoji在不同平台的樣式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有時跨平台向對方發送emoji會出現“囗囗”這類的亂碼,如此有助於emoji的統一化。

ÓÎÃñÐÇ¿Õ

  雖然emoji具有其開創性,但直到2011年,其主要流行的範圍還是僅停留於日本。像谷歌郵箱、我國的QQ等軟體在那時也都有自己的表情,由於表情多樣性的不足,傳播的區域也還是有限,這些生動的表情還並沒有達到如今幾乎覆蓋全世界的普及率。真正將emoji發揚光大走向全世界的,正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蘋果。

ÓÎÃñÐÇ¿Õ

  2007年,蘋果初代iphone橫空出世,為了迎合日本市場,在日版手機中內置了許多emoji表情。蘋果這麽一搞不要緊,北美用戶知道這個消息後都驚了,看著自己手中的美版iphone,想到我花著同樣的價錢,居然少了一項服務?當時很多北美用戶就用了一些手法把自己手機中的emoji功能調出來了。當看著自己手機中一個個生動的emoji,他們知道,這就是心動的感覺。

  蘋果設計的emoji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種類非常豐富多樣,並且還針對各種食物、國家、動物、心情等等都做出了對應的emoji,使人們在聊天時加入這些emoji可以更俏皮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有時用這些emoji還能完全代替文字,加上iphone越來越高的普及率,可以說蘋果是emoji走向全世界的推動器。最終蘋果於2011年正式在所有版本的iphone推出了emoji color服務,敲響了emoji走向全世界的鍾聲。

ÓÎÃñÐÇ¿Õ

  歷史總是重複的,如1999年日本的emoji的火爆帶來了一波模仿風潮一般,之後許多平台也都開始推出自己的emoji,如微軟、三星、谷歌等大公司都加入其中。當然這可不是一味的模仿,每個平台的emoji都各具特色。比如谷歌非常萌的黃色小胖人、三星表情極其豐富的圓臉“戲份十足”、微軟為了區分開文字與表情將emoji的黑邊設計地非常寬......這些大廠之間的“表情競爭”也為用戶們在網上聊天時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自此emoji開始被全世界很多人民所喜聞樂見,甚至在2015年,牛津詞典年度詞匯都頒給了emoji“笑哭”

ÓÎÃñÐÇ¿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