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

美國自身產業競爭力不足並限制高技術產品出口,又需要進口來維持超出其生產能力的消費水準——

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

這幾天,“中美貿易逆差”的話題再度引發廣泛討論。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備忘錄,基於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華采取限制措施。有觀點認為,美國此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縮減中美貿易逆差。

據媒體報導,美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超過千億美元量級。然而,對於美方的統計數據,不少專家認為“被不準確地高估”。

美國南加州大學跨國法律貿易中心主任布萊恩·派克說,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隻包括貨物貿易,並沒有反映服務貿易,事實上,服務業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0%以上。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面卻是順差。

“中美貿易統計是存在差異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說,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多次就中美貿易統計差異進行比較研究,這個工作組由兩國政府機構專家組成。根據工作組的測算結果,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被高估了20%左右。去年工作組分析的結果顯示,美國的逆差高估了21%。

那麽,中美貿易逆差又從何而來?簡單地說,在美方看來,從中國進口的比出口到中國的多,就形成“貿易逆差”。

是什麽影響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貿易競爭力從根本上說是產業競爭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說,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不足。中美之間,無論出口還是進口,都由“市場說了算”,是兩國企業和消費者自主選擇的結果。同樣的匯率水準下,中方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是順差,而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農產品和服務貿易方面都是逆差。這充分說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順差就會多。“美方要解決美中逆差問題,不應從削弱中國對美出口入手,而是需要美國企業增強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相比之下,美國有兩個領域最具出口競爭力,一是農業,由於自然稟賦優越,農業勞動生產率較高;二是高新科技行業,但在這個領域,美國是限制出口的,尤其是限制對中國出口。

“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方高技術對華出口的管制有關。”鍾山說,美國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放寬,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美國對中國的進口為什麽多?

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包括美國在內的外企搬到中國來生產,然後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在這種模式下,即使許多商品在中國並沒有產生統計數據中顯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貿統計上就算作中國的外貿順差。

另一方面,不只對中國,美國對全球貿易長期存在逆差。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表示,美國與100多個國家之間都存在貿易逆差。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本國生產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需要進口大量消費品。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利用別國剩餘儲蓄,來維持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準。

中美貿易逆差下,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專家認為,事實上,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餘”,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巨集觀上也有利於美國抑製通貨膨脹。

“貿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兩碼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國消費者享受到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來自外資企業,59%來自加工貿易。中國從加工貿易中隻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從設計、零組件供應、行銷等環節獲利巨豐。

專家表示,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複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準和產業結構相關。貿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過強製措施一下子解決。

本報記者 王 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