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患者後枕部頭痛,MRI發現硬腦膜增厚強化,怎麼診斷?

一、患者資訊及影像

患者:女性,39歲

主訴 : 10餘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部疼痛,呈全頭鈍痛,伴噁心、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當地予以靜滴「甘露醇」治療無好轉。頭痛平臥時好轉,坐立位疼痛加重。當地顱腦MRI平掃檢查無明顯異常。

現病史:

既往史:

實驗室檢查:

超聲:

CT/MRI掃描: 見圖

查體: (-)

二、病例問答挑戰

問題一

根據以上臨床資料與影像表現,該病例最可能的診斷為下列哪一項(單選)

A 轉移性腦膜癌

B 化膿性腦膜炎

C 低顱壓綜合症

D 結核性腦膜炎

答案解讀:C

【臨床診斷】

穿刺部位沿腰3-4椎間隙垂直刺入蛛網膜下腔,拔出針芯,壓力62mmH2O。腦脊液生化:葡萄糖 2.8mmol/L; 氯119.2mmol/L;蛋白0.49g/L。符合低顱壓綜合征。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體位性頭痛,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以後枕部為主,直立位及坐位時加重,平臥位頭痛緩解或完全消失。腰穿腦脊液壓力<70 mmH2O。腦脊液生化檢查:蛋白不同程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腦脊液細菌學檢查陰性。MRI表現為硬腦膜增厚、強化;腦組織下移;垂體增大;腦靜脈系統淤血、擴張。符合典型低顱壓綜合征表現。

鑒別診斷

(1) 轉移性腦膜癌 多來自乳腺癌、肺癌等,有原發病表現,軟腦膜增強為瀰漫性、凹凸不平,常伴有結節樣強化,而低顱壓綜合征通常軟腦膜無增強。

(2) 腦膜炎 可伴發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MRI表現為軟腦膜及蛛網膜強化,呈平滑的條帶狀或結節狀,腦脊液檢查有助於鑒別。

病例供稿: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高晶晶

專 家 點 評

低顱壓綜合徵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認為與脈絡叢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導致腦脊液生成減少、靜脈竇蛛網膜顆粒吸收亢進、腦脊液漏等因素有關。體位性頭痛是其最突出的臨床癥狀。一般臨床以側臥位腦脊液壓力<70mmH20為診斷標準。MRI主要徵象包括:①硬腦膜增厚、強化,軟腦膜不受累;②硬膜下積液:是由於顱內液體間隙對腦脊液壓力減低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從而緩解腦脊液容量的減少;③腦組織下移:表現為導水管移位、小腦扁桃體輕度下移、橋腦變扁壓向斜坡,對應橋前池變窄、視交叉受牽拉出現扭曲、拉直上抬、下移等徵象;④垂體充血、暫時性可逆性增大;⑤腦靜脈系統淤血、擴張。

點評專家: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徐凱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醫侃(yikantime)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醫看」醫生問答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