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鐵審批再度開閘:長春停滯1年地鐵審批正在重啟

  長春城軌獲批信號 停滯1年的地鐵審批正在重啟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導

  時隔一年,地鐵審批再度開閘。

  《華夏時報》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7月30日長春的8條地鐵項目獲批。此舉表明,自2017年8月包頭地鐵叫停後陷入停滯的地鐵審批正式重新啟動。

  據悉,此次審議通過的長春地鐵規劃名為吉林省長春市第三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包含5號線、6號線、7號線、空港線、雙陽線等8條線路,總長135.4公里;總投資787.32億元,資本金比例為40%,其余資金由國內銀行貸款解決。

  記者注意到,直到8月10日吉林省發改委官網才公布上述消息,並羅列審批的幾個過程。該官網稱,2018年7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重新啟動了全國軌道交通(包括地鐵、捷運等)建設審批工作;7月18日、19日,經過吉林省發改委反覆溝通匯報,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同意長春規劃審議;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長春新的地鐵建設規劃。

  需要說明的,此次長春地鐵的審批,完全就是按照新的標準審批的。此前的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即52號文)。儘管審批再啟,但並不意味著此前陷入停滯的所有申報項目都將獲得通過,若因不符合新政要求的地方將被排除在外。

  恢復地鐵審批

  去年8月,受包頭地鐵停工事件影響,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範圍內暫停了地鐵建設規劃審批工作,長春地鐵也因此進入暫停狀態。

  隨後國家要求國家發改委對全國軌道交通建設情況重新評估,在此基礎上形成分類管理意見,待國家批準後再啟動審批工作。現在看來,新分類管理意見,就是2018年7月13日頒布的上述52號文。

  這為新一輪地鐵審批帶來了曙光。“近期召開的高層會議重提基建投資,我們也快馬加鞭,立即著手推進。”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記者參加7月17日的國家新聞發布會時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回應地鐵新政時明確強調:除建設規劃明確採用特許經營模式外,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中,財政資金投入不得低於40%;對於沒有落實償債資金來源的項目,以及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範圍的城市,不批準或暫緩批準新開工項目。

  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的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當時對城市軌道交通新政問題做出了回應。

  “首先,需要各地政府統籌考慮財政預算,優化調整支出結構,落實項目資金,確保按時足額到位。”對於在建的地鐵項目,嚴鵬程強調,新政強化了項目總投資中財政資金比例的要求,即採用國家批複建設規劃明確的資本金比例和來源等要求,按期推進在建項目,不能出現“半拉子”工程。

  而對於正在履行審批程式和規劃內的其他未開工項目,嚴鵬程稱,要嚴格按照新政規定,加強項目出資方案的審核,只有在資金來源已經明確落實好的前提下,才能按程式批準和開工建設。

  按照最新的審批政策,很多城市雖然已獲批建地鐵,但再申請新規就將不被批準,“暫緩審批(核準)新項目,除已開工項目,暫停新開工”。對比新標準,全國43個已獲地鐵建設批複的城市中,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包頭、洛陽、南通等6個城市指標不符合要求,這些城市申請新的地鐵線路將不被批準。而完全符合2018年新標準的城市,目前只有唐山尚未申建地鐵。

  下一個會是誰

  除了長春,《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解到,接下來最有希望獲批的地鐵新規劃或是成都、西安和武漢,這幾個城市最近上報的軌道交通方案,經反覆斟酌,精簡了規模,有的項目被調整為下一期上報項目。

  四川發改委系統的一官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證實,四川發改委在8月5日組織召開了成都最新規劃的地鐵項目專家初審會,並順利通過初審。

  據其介紹,此次上報國家發改委的成都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年至2025年),最終上報方案隻包括9條線路,規模總計198.5公里。相比此前成都擬上報的15條線路、總規模283.3公里,減少了6條和85公里。

  《華夏時報》記者在此前的採訪中就了解到,積極推動重啟地鐵申報工作的還有西安。

  記者在陝西省發改委近日公布的“2018年陝西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中看到,涉及的地鐵項目包括,正在續建的6條,將新開工的3條,開展前期工作的6條,規模也不小。

  據悉,西安地鐵辦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的地鐵規劃,僅為8號線、10號線一期、15號線一期等線路,與此前公開披露上報的也少了很多。“我們上報的地鐵項目修改很多次了。”西安地鐵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省市兩級長官已經多次與國家發改委溝通了,就等發文了。”

  武漢的情況與西安類似,對新上報的地鐵項目做了更精細化的調整。

  事實上,各省上報國家發改委的地鐵規劃並不少,少的一兩個,最多的十幾個,而今這些扎堆上報的地鐵項目,正排隊等待審批。

  就此,長期跑審批項目的某地方發改委官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近5年,很多城市新建了地鐵,尤其是隨著2013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審批權從國家發改委下放給省級政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快車道。截至2017年末,中國內地共計34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並投入運營,開通線路165條,運營線路達5033公里。

  而今,地鐵審批權再次收歸國家發改委,發改委要求各地的地鐵建設要“嚴控風險、量力而行”。

  “儘管最近鐵路、公路、城軌交通、機場等項目批複很多,但並不會大乾快上。”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強調,“我們會加強‘有效投資力度’,但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將有效投資鎖定為‘補短板’。”

  趁補短板之機,8月開始各地再次掀起一輪地鐵開工潮,如烏魯木齊地鐵2號線B-03標段、杭州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火車站項目、重慶9號線二期工程和南昌1號線東延工程等,均已在近日開工建設。

責任編輯:魏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