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

撰文/高風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一提到「低溫」,

你是不是就忍不住打寒顫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在我國,黑龍江省的漠河是最冷的,

測得的最低氣溫為-53.3℃。

然而,這在自然界中遠遠算不上嚴寒地帶。

1967年,挪威科學家在南極點附近記錄到的氣溫是-94.5℃。

而月球上背著太陽那一面的溫度是-160℃,

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廣寒宮」。

但這些還都不能算冷。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因為,最冷的地方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裡!

1895年,德國科學家林德最先完成了空氣的液化,達到-190℃。1980 年,荷蘭科學家翁納斯最先將最難液化的氦氣液化,獲得了-269℃的低溫。後來,將液態氦強烈抽氣,又達到了-272℃。目前的最低溫度是近年來使原子核去磁而獲得的,這個溫度距絕對零度(-273.15℃)只差三千萬分之一度。

科學家們煞費苦心地把溫度降到這樣低的目的何在呢?這可不是一時興起,他們是為了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以造福於人類。

低溫粉碎技術

許多物質在低溫下會呈現出種種奇特的景象。例如,在-194.5℃,空氣竟變成了淺藍色的液體,叫作「液態空氣」。把梨在液態空氣裡浸過以後,它就變得像玻璃一樣脆;雞蛋、石蠟在液態空氣裡則會像螢火蟲似的射出熒光。在-100℃~-200℃的溫度下,汽油、煤油、水銀、酒精都變成了硬邦邦的固體,二氧化碳則變成了雪白的結晶體;平時富有彈性的橡皮變得很脆,用鎚子敲打它,立即變為粉末;即使堅韌的鋼鐵,在低溫下也能變成「豆腐」……

科學家利用許多物質在低溫下變脆這一特性,發明了一種「低溫粉碎新技術」。譬如廢鋼鐵回煉、廢塑料重新壓注、廢橡膠的再生都需要粉碎。如在常溫下粉碎,得費九牛二虎之力。但若讓它們處於低溫下就很容易粉碎了。

另外,一些金屬和化合物(如水銀、鈮三鍺、鋇鑭銅氧、鋇釔銅氧等)用液態氡或液態氫等作為冷卻劑,被冷卻至極低的溫度,就失去電阻,這就是超導性。具有超導性的物體則被稱為超導體。利用物質的超導性,我們可製成許多妙不可言的裝置:撤去電源仍永保磁性的強大磁鐵、完全無摩擦的陀螺儀、看得見原子的電子顯微鏡等等。

低溫在醫學上的妙用

在醫學上,低溫更具有奇特的妙用。降低病人體溫後施行心臟外科等重大手術,既可減少流血,又能減輕病人的痛苦。醫生們還在試驗用低溫來「凍死」癌細胞。更奇妙的是,在接近絕對零度時,生命可以永久保存。因此,美國已開始進行「冷凍」生命的試驗。他們把因患絕症而行將死亡的病人進行冷凍,為了防止體液結冰時膨脹而使細胞破裂,以一種化學液體取代血液。當抽出最後一滴血時,「屍體」已被冷凍到-196℃,然後被裝進一個不鏽鋼的「靈柩」裡,再放進-200℃的冰墓中。科學家們設想,等到將來醫學技術能夠醫治這樣的病症時,再把他們解凍,讓他們重返人間。

當然,眼下這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1977年,美國發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估計要經過4萬年才能到達和太陽系最接近的比鄰星系。如果冷凍技術成熟的話,今後可讓人駕駛飛船飛出太陽系。具體做法是,當宇宙飛船起飛時,先把人用超低溫技術「冷凍」起來,到飛船快接近目的地時,再把溫度迅速升高,使人「復活」,繼續執行征服遙遠行星的使命。

今日知識點

中學物理:低溫、液化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