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力帆汽車更名為理想智造 車和家正式拿下“造車資質”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乾群芳車和家花費6.5億元購買的“造車資質”終於要到手了。2月19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17批)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及已準入企業變更信息名單中顯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力帆汽車”)企業名稱已變更為重慶理想智造汽車有限公司(簡稱“理想製造”),其法人代表也從牟剛變更為沈亞楠。

隨後,經濟觀察網記者通過啟信寶企業工商信息查詢發現,上述力帆汽車法人代表變更已在2018年12月29日完成,而企業名稱變更已在2019年1月17日完成。

這一改名意味著車和家與力帆在2018年達成的交易已進入實操階段。2018年12月17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一則公告表示,同意出售旗下全資子公司力帆汽車100%的股權,受讓方為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雙方交易價格約定為6.5億元人民幣。由於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股東為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此這項交易即是力帆股份將力帆汽車全盤轉讓給了車和家。

此次交易的邏輯不難理解,車和家通過收購力帆汽車可以獲得造車資質,而力帆也可以獲取經營所需資金。需要指出的是,被轉讓的力帆汽車並不等於力帆乘用車,這兩家公司均有獨立生產資質。據記者了解,力帆在這次交易之前已將力帆汽車的實質性汽車資產提前轉移到了力帆乘用車公司,因此車和家所收購的力帆汽車實際上只是一個閑置的“殼”資源。與此同時,力帆與車和家雙方還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稱將加深在新能源汽車、車聯網、移動出行等新領域的合作,且力帆未來有可能參與車和家的融資。

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是新造車企業進入市場的“敲門磚”,目前獲得資質的渠道包括直接申請、代工和收購三種。由於2017年年中國家發改委暫停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的審批,所以多數新造車企業只能通過代工和收購兩種方式獲得資質。行業中代工的例子有蔚來和江淮、小鵬和海馬之間的合作,而威馬汽車、拜騰汽車、車和家則屬於後一種。

頗有戲劇性的是,就在車和家以6.5億元的價碼收購力帆汽車資質後的第二天,也即2018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其中提出新建中外合資轎車生產企業項目、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含現有汽車企業跨類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及其余目前由省級政府核準的汽車投資項目,均由核準管理調整為備案管理。這意味著電動車生產資質審核從中央審批下放到了地方備案。就此,業界有評論稱資質獲取的門檻降低,而車和家的6.5億元花得不值。

不過,生產資質審核權的下放並不代表其更容易獲得。日前有媒體爆料稱,江西省發改委因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熱度過高但產能利用率不足,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批評,江西發改委繼而點名批評幾家急於申請備案的企業,要求新造車企業充分利用省內閑置產能,加強與傳統車企間的合作。由此可見,新造車企業希望通過地方備案管理的方式拿到資質,並不簡單。

業內普遍認為,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外資新能源品牌國內加速國內布局等因素的影響下,留給新造車企業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因此對於新造車企業而言,盡早實現產品的批量交付才是存活的關鍵。目前,蔚來、威馬、新特等新造車企已經實現了首批產品的批量交付。

相較之下,車和家的發展較為緩慢。資料顯示,車和家成立於2015年7月,此前曾發力SEV小車項目,但兩年後宣告項目失敗,轉而投向中大型新能源車生產。但這一轉變仍不順利,因為這涉及車和家在江蘇常州SEV生產基地的改造,而正是這一改造讓車和家與力帆之間發生關係。彼時業界認為,車和家將有可能通過力帆汽車的生產資質實現代工量產,但最終車和家直接購買了資質。產品層面,去年10月,車和家正式發布了首款產品增程式電動SUV 理想智造ONE。根據規劃,理想智造ONE將於今年4月份開始預定,第四季度開始交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